在一線市場瘋狂亂搞渾水摸魚,家電企業就能找到活路嗎?

在一線市場瘋狂亂搞渾水摸魚,家電企業就能找到活路嗎?

寧言||撰稿

瘋了,真的是全瘋了!

進入4月以來的家電市場,無論是工廠方面,還是商家方面,都已經變得很瘋狂、很浮躁、很焦躁。完全無視規則、無視市場、無視產業,就圖自己的一時爽、一時樂、一時搶鏡。

一個新版的空調能效標識發佈,一家企業的宣傳就引發了其它空調企業跟進,並掀起爭搶“第一張”、“第一家”輿論熱戰。甚至,還有空調企業半夜找媒體發佈“拿下第一張新版能效標識”稿件,卻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又開始緊急刪稿。其實,誰是能效標識第一,與用戶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誰是好產品第一、誰是好口碑第一,卻與消費者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少數空調企業瘋狂發力,搶到了所謂的“第一”光環背後,不是出貨的猛漲、未來的出路打開,而是煙花瞬間的無比絢爛,留下的卻是經營管理層焦躁不安與浮躁無路,剩下的只是“一地雞毛”和“無限惆悵”。那麼,用戶最為關注的空調產品功能和技術點,又是什麼?可以解答、解決的企業,並不多。

一場線上直播帶貨的活動,就引發了各大家電零售商的瘋狂拼搶,直接甩出了5折、4折的超低價格,似乎不將家電產品打個對摺賣,就不算促銷讓利。卻絲毫不考慮,對摺後的價格能不能搶到訂單和用戶,對摺後的損失又由誰來承擔?這對於沒有對摺能力的經銷商們,又如何生存下去?難道“低價格、高折扣”真的是家電零售商賣貨的唯一出路嗎?

對於這種低於成本的價格戰,不是一時的限量促銷,而是全面的敞開放量銷售,這種完全有違常理,更有違商業規則的競爭手段,卻出現在很多家電零售巨頭的常態化促銷之中,而且樂此不疲。只考慮眼前的苟且,卻忽視了未來的商業空間、用戶信任和市場機會。

當然,這只是當下眾多家電廠商瘋狂、且升級為抓狂的一個個縮影。一,這些並不是家電廠商在市場上瘋狂競爭亂搞的全部內容;二,不排除接下來的市場,還會有更瘋狂和意外的手段出現;三,所有人都只想著眼前、這個月目標、這場活動成敗,卻從來不考慮未來的可持續經營。

比如,一臺淨化空氣的空淨,非要吹成家庭細菌病毒的“終結者”,什麼病毒都可以殺死;一臺大屏看電視劇電影的電視機,非要吹成家庭客廳的控制中心、甚至是全家人的生活娛樂智慧中心;一臺存儲食物的冰箱不只能去除果蔬上農藥殘留還能殺死食物的病毒……這些功能強大、實力強勁的產品,似乎是“只愁生產不愁賣”啊?現實情況卻是,在一線市場上大量同質化的產品壓滿倉庫,只能靠降價、強推、炒作等手段來艱難出貨。

對此,肯定會有不少家電企業反駁:說那麼多有啥用?管那麼多有什麼用?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我得先活下去,必須要採取非常規手段來搶眼球、搶關注度,然後才能搶到單子。如果,還繼續敬畏市場、尊重商業規律,只能是等著被動挨打,等著一步步被對手擠出市場。

顯然,這代表了一大部分家電廠商的真實想法,他們認為只有在一線市場上將水攪渾、將市場搞亂才有投機、搶跑的機會。但,家電圈認為,這絕對不是家電產業應該有的態度:市場的低迷並不意味企業的市場經營可以亂來胡搞,更不意味著只有亂搞才有機會勝出。

因為,現實的尷尬還在於,即便一些家電廠商頻頻使出“多板斧”:輿論上的炒作,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為了吸引所謂的市場和用戶眼球;促銷上的低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為了出貨不要“底褲”;經營上的亂戰,主要對手幹什麼說什麼,必須要快速跟上,赤裸裸模仿抄襲也無所謂;這些動作,並未解決當前困擾市場終端出貨的問題,即消費需求未激活、消費慾望未打開,只是讓家電企業與企業、商家與商家的惡鬥全面白熱化。

此時此刻,對於市場上的眾多家電廠商來說,真的不能再瘋狂下去、再亂搞胡來了。必須要回歸市場本位,尊重市場的發展規律和需求變化,持續關注並洞察用戶的需求,通過自身的產品、服務、營銷、推廣、品牌等多方合力組合,堅守自己的商業底線和競爭邊界,找準自己的目標用戶,才能找到出路。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