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孩子步入小學高年級以後,老師會要求孩子讀一些大部頭名著,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可一開始,很多孩子是看不進去大部頭名著的,這該如何下手呢?

在這裡,我建議讓孩子從名人大家的短篇小說讀起。那些精選的短篇小說,語言凝練簡潔,寓意廣闊深遠。俗中見真又不露斧斤,讀起來可謂酣暢淋漓又發人深省。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這本書曾經獲得過第7屆魯迅文學獎。

其中的《泥人張》《好嘴楊巴》等短篇小說還入選了中小學的語文教材。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推薦孩子讀201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

推薦孩子們讀上面的版本,內含馮驥才先生親自手繪全部插圖。

《俗世奇人》足本全書由36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說的白描入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卻裝下了整個天津衛。

知識普及:你知道天津為什麼又被稱為“天津衛”嗎?其實啊,自隋朝大運河開通以後,天津就逐漸成為了運送南糧北綢的水陸碼頭。明永樂二年築城設衛,稱“天津衛”。至今人們經常提到的“天津衛”一詞,就是從此而來。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天津老照片

書中所寫的故事,皆以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門講述一個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蹟,素材均收集於市井民間的傳說。

人物奇特、各有不同,故事精妙,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讀著這一個個故事,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那個年代天津衛的小茶館裡,一邊嗑著瓜子,一邊和身邊人分享著奇人奇事兒:刷子李、泥人張、蘇七塊、酒婆……

看小院瓜熟蒂落,品手邊一盞新茶。

01.作者其人

馮驥才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隻珍珠鳥”是上學時期洗腦一般的存在。

他還有很多作品都入選了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比如《挑山工》《泥人張》《好嘴楊巴》等。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馮驥才

馮驥才先生駕馭文字的能力極高,能在簡練樸素的語言中塑造傳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善於留白,抒情含蓄。

他的作品彷彿是一幅簡潔淡然的潑墨山水畫,不尚華麗、務求樸實,給人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讓人讀罷回味悠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嗯,說到藝術價值,馮驥才先生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和畫家。

他早年曾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來欣賞一下馮驥才先生的作品吧。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圖為馮驥才作品

02.俗世即舞臺,奇人有奇志。

說回《俗世奇人》。

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清末民初的天津這個俗世的大舞臺展開,這也是天津最具魅力的時期。

城市發展正處於轉型期,隨著洋人開闢租界,現代商業與天津本土文化產生了劇烈衝突,三教九流都匯聚在天津衛的水陸碼頭,也碰撞出了五味雜陳的人世百態。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老照片 天津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泥人張”(天津人喜歡把奇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所以“泥人張”就是一個精通捏泥人的張姓匠人。

他原名張明山,手藝高超,可以一手飲酒,一手從鞋底挖出塊泥巴來捏泥人,捏什麼都惟妙惟肖。

一次在酒館中,“泥人張”被權貴“海五張”嘲諷他的泥人賤賣都沒人要,第二天集市上就出現了一排排賤賣的海張五泥像:“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

這件事成為了人們的笑談並流傳百年,這就是天津衛的手藝人們,快意恩仇、不卑不亢,充滿著智慧和勇氣。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泥人張 作品

我驚歎於作者鋒利傳神的筆尖,只有貼近生活、細緻入微地觀察才能做到筆筆精準傳神,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馮驥才曾經說過:“我在天津生活了一輩子,深諳天津人骨子裡那股勁兒,那種逞強好勝,熱心腸子,要面子,還有嘎勁。”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看《俗世奇人》,燕趙故地那血氣剛烈的味道撲面而來,能耐人各顯神通,誰也不服誰。

馮驥才移植天津相聲語言的特點,在《俗世奇人》中大量運用富於詼諧、嘲諷和節奏性的語言進行敘事,給小說籠罩上了一層“津味”色彩。

它的每篇人物描寫都十分精彩,非常值得小朋友們細細品味,用心學習。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蘇七塊 馮驥才手繪

如《蘇七塊》中有一段對蘇大夫的描寫: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各色。蘇大夫有個各色的規矩,凡來瞧病,不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絕不搭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

這段宛如相聲開場白的敘事方式既交代了“蘇七塊”名字的由來,又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蘇大夫堅守原則、遵守規矩的人物個性。

其中“各色”“嘛”等方言的使用給文章增添不少喜劇效果,減少了閱讀時由於文化差異造成的隔膜,增加了親切感。

03.平凡生活,匠心閃爍

清末民初,社會動盪,底層小人物大多生活艱難,箇中艱辛可想而知。

但馮驥才偏偏看見了小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和可愛之處,描寫小人物身上的奇聞異事,顯得妙趣橫生,熱鬧有趣。

看慣了成功學和名人傳記,無數楷模人物被推上神壇,於是不知不覺間,我們不由自主地遵循了僵化的社會價值排序。

我們覺得只有如喬布斯、雷軍、李彥宏這樣的人才叫做成功,從心底裡覺得普通人就是不如這些牛人厲害,平凡的人生一無是處,從而忘記了小人物的一生也可以是精彩的一生。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傳統手藝

《俗世奇人》裡描寫的每一個人都是歷史長河中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他們每一個人卻都像人人追逐的耀眼明星一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刷子李不過是個油漆工,但憑刷技好,就成了無可替代的傳奇。

王十二不過是個醫生,卻因為自己的高明醫術和善良心腸,讓人津津樂道。

好嘴楊巴是賣茶湯的,沒什麼讓人佩服的氣節,只是一張伶牙俐齒的嘴,也讓人拍案叫絕。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刷子李

亂世中這些手藝人不僅用勤學苦練的技能養活了自己,征服了世人,更是活得自信、自尊,用自己的特立獨行演繹了一個個傳奇故事。

擁有一門手藝,就是立身處世的底氣,就是安身立命的飯碗。而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不正是工匠精神嗎?

不斷雕琢產品,改善工藝,追求完美和極致,努力把一顆螺絲釘的日子過出一顆螺絲釘的精彩。

04.要麼出局,要麼出眾

《俗世奇人》中既有作家想要肯定的人物,比如刷子李、泥人張、狗不理等,他們具有時代的工匠精神,是每個行當裡的能耐人。

他們對手藝的講究,對事業的執著,對周圍人的熱情和善良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書中還有一部分是作家諷刺批判的對象,比如賀道臺、黃金指、假龍袍鄭等,他們或小肚雞腸、喜歡算計別人,或欠缺良知和道德,或沒臉沒皮、顛倒是非黑白。

馮先生用看似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出了對民族前途的憂慮。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並不是樣樣通曉,但他們手上卻有絕活兒,以此揚名,藉此服眾。

但是即便有絕活兒在身,手藝人也絕不安於現狀,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更厲害的人出現,取代自己的地位。

如同《一陣風》裡的摔跤手:黑漢子打敗了山東小子,小老頭打敗了黑漢子,船伕又打敗了小老頭,最後船伕不禁感嘆:“天津衛真是臥虎藏龍啊!”

一部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堪稱必讀經典

匠心

想要優秀的人其實都會保持著一種危機感,要麼出局,要麼出眾。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最後才能做出你絞盡腦汁也完成不了的作品。

相信小朋友們讀完這本書,不會甘心過上平庸的生活,不會想要用生鏽的腦袋過枯燥的人生。

少喝點心靈雞湯,多學點看家本領,像曾經的手藝人一樣,去感受時間和生命在物我中循環流轉;像沉穩的工匠那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親愛的孩子,願你活得精彩,而非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