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說到和尚,你會想到什麼?

是自東土大唐而來,欲往西天拜佛取經的他?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還是跟蛇糾纏不休,不懂人間有真愛的他?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亦或是愛動腦筋,聰明過人的他?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啊,主人公也是一個小和尚,名叫慧寬,他還在襁褓中時就被父母遺棄了,由石魚禪寺的老和尚收留養大。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圖片來自動畫《一禪小和尚》

這本書曾獲得過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是一部充滿童趣又深具禪意的兒童小說。語言清麗脫俗,立意深刻高遠,構思獨具匠心,堪稱必讀經典。

它就是馬三棗的《溪山雪》。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推薦2018年天天出版社發行的版本 內有作家親自繪製精彩插畫


01 有中國氣派的兒童文學:空靈剔透,充滿禪意


一座溪山、一所古寺、一棵桂花樹、一老一少兩個和尚,《溪山雪》的故事就在這清淨悠遠、蓮花飄香的場景下徐徐展開。

老和尚和慧寬在石魚禪寺過著晨鐘暮鼓、誦經齋戒的平常日子,可這畢竟是一座現代寺廟,又處在紅塵萬丈的改革年代,可以說是矛盾與發展並存,這也使得佛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圖片來自動畫《一禪小和尚》

追求經濟效益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如何兩全?

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怎樣謀求新的發展?

傳統價值觀應不應該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讓步?


小說在看似簡約的敘述之下,並沒有將各種矛盾和衝突簡單化地進行處理,而是著力去尋求自然與利益的雙贏。

於是,在這本《溪山雪》中,你能看到現代中的古老,前進中的堅守,動中的靜,混亂之中的優雅。

能夠做到這一點,離不開作者豐厚的文學修養和樸素慈悲的人文情懷。


作者馬三棗是不可多得的堅守本土化寫作的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鳥銜落花》,長篇兒童小說《瘋狂的雞毛信》等多部作品。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馬三棗

馬三棗以創作“烙有中國印的小說”作為自己的美學理想,《溪山雪》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小說的語言極美,似中國傳統的寫意山水畫,鋪陳與留白張馳有度,氣韻靈動,呈現出罕見的圓融之境。


因此,這本書也是孩子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深入解讀古典意象的不二之選。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02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環境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小說情節簡單,人物也不算多,除了慧寬師徒二人,主要的出場人物還有小云及小云奶奶、黑娃及黑三叔、洗月及洗月媽媽、男孩白照熙、作家陳叔叔等,在作者馬三棗的精心設置下,各色人物交織在一起,在溪山村展開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慧寬與老和尚在廟裡一起生活了12年,他樸素、平靜、寂寞,但是卻並不羨慕外面的繁華熱鬧,春天的花瓣、枝頭的鳥兒、溪水中的游魚,都帶給他樂趣。慧寬熱愛溪山的一切,一石一木,一花一鳥,都是他的朋友。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有一天,“突突”聲打破了溪山村的寧靜,原來是黑三叔和黑娃正在用抽水機捕撈小清湖裡的魚,他們在冰面上砸出了一個巨大的冰窟窿,抽水機“嘩啦啦”地工作著,成百上千的魚掉落在出水口的網兜裡。


慧寬心疼小清湖,也心疼湖裡的魚兒,他從小在溪山村長大,溪山和小清湖就像他的父母,他在山水之間得到了無盡的快樂。


而黑娃呢?村裡的孩子們都害怕他,整天拿著彈弓打鳥,追松鼠,捉弄小夥伴,可以說是村裡的小霸王。


慧寬與黑娃雖然都生活在溪山村,而且年齡相仿,卻彷彿來自兩個世界。



慧寬安靜,目光清澈明亮,小云奶奶說:“看見小和尚這雙眼睛,我就渾身涼快。”黑娃吵鬧,雙眼佈滿血絲,小云奶奶說:“小和尚的眼睛讓我涼快,你的眼睛叫我上火。”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直到有一天,慧寬偶然之間發現了小清湖湖底的石魚,他和黑娃兩個人靠著石魚,一起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裡石魚飛上了天河,他們也在天河裡經歷了一場冒險。


從那以後,黑娃變得不一樣了,他開始發現小清湖的美,發現蓮花的美,也有了敬畏天地的心,黑娃再也不去禍害小清湖裡的魚兒了,他還把自己的“武器”彈弓也埋在了山上。


師父對黑娃說:“你捧著蓮花的樣子真好看。”


這一次,黑娃主動選擇了放下手裡的彈弓,捧起心中的蓮花。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世人習慣以苦為樂,不尋求真理,只相信眼前、手裡的事物,並以佔有的多少來炫耀自己。在苦海里沉淪,想不起自己究竟是誰。


可是,親愛的孩子,我希望你知道:不是環境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讓自己心中的蓮花盛開,對求知和修行充滿渴望,聆聽遙遠的聲音,就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03 你肆意揮霍的,是別人終生渴求的

書裡的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唱丑角的客人與慧寬和小云聊天,聊到自己從小愛好藝術,媽媽卻要他考醫科大學,他妥協了,卻因為最終無法忍受醫學院學的那些東西,沒拿到畢業證就浪跡天涯了,從此靠藝術吃飯,養活自己。


慧寬問:“你幾年沒見過媽媽了?”

客人答:“六年。”

慧寬低下頭:“我十二年了。”


看到這裡的時候特別心疼,慧寬畢竟也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渴望親情的溫暖,渴望媽媽的懷抱。


書中對媽媽的思念與追尋,總能在細微處打動人心:


“想媽媽了,慧寬就把箱子搬下來,脫了僧鞋,鑽到箱子裡。一開始,箱蓋還能扣上,裡面黑咕隆咚的,他好像又回到了過去,回到了媽媽的身邊,回到了那個春寒料峭的夜晚。

後來,箱蓋蓋不嚴了,無論他怎麼蜷縮著,總要露著一道縫隙。他順著那道明亮的縫隙往外看,希望看見媽媽的身影。


再後來,他只能在箱子裡做做樣子了,箱蓋大敞著,他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這隻藤條箱子就是媽媽留給慧寬唯一的東西,慧寬每天晚上都要仔細端詳這個箱子,他上上下下找遍了,希望能在裡面找到媽媽留給他的一個物件或者一封信,終於有一天,慧寬在箱子的帆布與藤條的夾層裡,發現了一根長頭髮。

從此以後,慧寬常常盯著廟裡40歲左右長髮的女香客看,總覺得裡面有他的媽媽。他想,媽媽不會撇下他不管的,即使不要他了,也會偷偷回來看看。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日子就這麼平淡如水的過去。有一天,一個長髮女人帶著女兒來上香,住在廟裡,女孩名叫洗月,她和媽媽的關係很不好。慧寬看著洗月媽媽白皙的皮膚、溫柔的眼睛和長長的頭髮,不自覺地就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慧寬在月光下為媽媽祈福,他張開雙臂,月光滿身,一身銀白。


離家六年的客人終究有家可以回,洗月也還有媽媽的陪伴,可是慧寬放不下的,卻是一個從沒見過的想象出來的媽媽的形象,很多時候,孩子們並不知道,我們肆意揮霍的,卻是別人一生渴求的。


04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慧寬是一個棄兒,可是他卻心懷善念,從不自憐自棄,而是像一朵蓮花一樣,單純、一心一意地開放自己,如實地活著。


他的性格中除了有著佛家慈悲為懷、平和散淡、成人之美的善良天性與美好情懷之外,還有著一個普通男孩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作者在慧寬身上賦予了新時代少年兒童理想的性格特點,寄寓著傳統的中國人與現代觀念融合之下的一種新的人格追求。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慧寬的師父老和尚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僧人的形象,他體恤萬物,慈悲為懷,智慧通達。


慧寬問師父的家鄉在哪裡,老和尚說:“家鄉,是佛法,佛法就是出家人追尋的家鄉,修行不夠,即使坐在寺廟裡,也離佛法千里迢迢。”

絕美!這本烙有中國印的兒童文學,給你暖到骨子裡的治癒

四季流轉,又是一年冬雪飄飄。


大雪掩蓋了一切,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像慧寬一樣,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大雪是掩蓋不了任何東西的。


小說結局處,慧寬說,他要畫一幅畫,不費一筆一墨,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卻又什麼都有,畫名就叫做“溪山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