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區:598名中層幹部有了“廉政身份證”

“張書記,我剛剛買了一套二手房,手續和房款還沒有交接完,這項也需要填報到個人資產中嗎?”一大早,河東區投資促進中心招商聯絡二科科長才成男就給聯繫該單位的區紀委監委第三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張敏打來了電話,諮詢如何正確填寫個人基本信息登記表。

這份讓才成男如此重視的《個人基本信息登記表》,是該區開展全區中層幹部廉政檔案建設工作的一個部分。今年以來,區紀委監委為摸清幹部“廉情”底數,在抓牢“關鍵少數”基礎上盯緊權力運行“中間地帶”,將廉政檔案覆蓋範圍由全區科級以上幹部拓展到598名中層幹部,健全涵蓋1400餘名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的“廉情信息網”。

廉政檔案按照一人一檔實行“模塊化”記錄,除了《個人基本信息登記表》,還包括廉政信息、信訪問題線索、重大事項報告等不同板塊內容,收錄幹部收受禮金禮品、接受談話誡勉、信訪核查及違法處理等情況,注重加強八小時內外“廉情”狀況蒐集,做到信息應採盡採,見檔如見人。

“廉政檔案就像給每名幹部辦了一張‘身份證’,為我們全面瞭解幹部廉潔成長經歷、開展監督執紀問責提供了豐富的基礎信息。”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幹部張麗君說。

為確保廉政檔案精準“畫像”,區紀委監委堅持“誰監督、誰建檔、誰管理”原則,將各派駐紀檢監察組作為檔案日常管理單元,實行專人專責專管。在建檔中,各紀檢監察組充分運用“自畫像”和“互畫像”兩種方法,在自行填報基礎上,主動對接區組織人事、公安司法、巡察信訪等部門單位進行“多維掃描”,全方位、立體式勾勒出幹部“廉政面貌”。同時實現檔案記錄動態化,督促聯繫單位及時申報幹部信息變動情況,讓廉政檔案真正成為“廉情記錄儀”。

建“好”只是手段,用“活”才是目的。區紀委監委既發揮出廉政檔案“關口”作用,將其作為幹部年度考核、評先評優及徵求黨風廉政建設意見的審查依據,又把它作為開展警示教育、誡勉談話、立案查處等工作的參考“信息庫”,不斷提升監督精準性、有效性。與此同時,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按季度對管理的廉政檔案進行綜合研判,並結合日常監督情況對幹部廉情數據進行關聯比對,準確查找廉政風險點,對發現的普遍性、苗頭性、傾向性等問題及時開展談話提醒和教育管理。2019年至今,區紀委監委依據廉政檔案對100餘名幹部提拔評優進行了黨風廉政意見回覆,向相關單位提出廉政報告20餘份,為巡察、監督審查工作提供信息查詢共計300餘次。

“擴大廉政檔案覆蓋面,不僅增強了幹部自我約束和紀律底線意識,也為監督開展、線索收集和案源拓展提供了依據。下一步,我們將充實完善幹部廉政檔案內容,探索將監督的觸角向基層村級延伸,建立村居兩委‘廉政活頁夾’,切實發揮出‘探照燈’和‘防火線’功能。”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臨沂市紀委監委網站

河東區:598名中層幹部有了“廉政身份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