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冷泉亭》南宋·林稹.mp39:16

來自時間詩旅

“堂堂溪水出前村”,這是昨天我們品讀的流水詩句,描寫的是山村之中的溪流,那麼今天我們來讀第三首流水詩,這首詩裡的流水,不在山村,而是在山寺,並且,流入歌舞昇平的西湖之中。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冷 泉 亭

- 南宋·林稹 -

一泓清可沁詩脾

冷暖年來只自知

流出西湖載歌舞

回頭不似在山時

註釋:泓:水深而清,也作量詞,形容清水一道或一片叫一泓。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為奔忙賦閒,讓生活有詩,歡迎踏上時間詩旅。剛才軼倫為大家朗誦的是南宋詩人林稹寫的《冷泉亭》,這座冷泉亭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寺飛來峰下,亭前有冷泉,通西湖。“冷泉”二字為白居易書,“亭”為蘇東坡所寫,是靈隱寺的一處名勝,這一年詩人林稹來到冷泉亭遊玩,山寺的清幽和西湖的繁華讓他心有所感,他寫道:

一泓清澄幽深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詩人無盡的詩思;年復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誰能夠理解知曉?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載著歌舞畫舫,那時候,與在山時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這幾天的流水詩,很巧合,都是宋朝詩人寫的,我們讀了很多唐詩和宋詩了,對於兩種詩的區別,想必你也會有感覺,那就是唐詩很有韻致,情景交融,尤其側重於情感的抒發,比如我們品讀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並沒有特別的深意,但是超凡脫俗,灑脫高遠,讀者自能體會詩句中的美感。而宋詩呢,因為在情景交融方面唐詩已經登峰造極,作為後來者的宋人在這一方面已經無路可走了,所以不得不另闢蹊徑,就從另外的一個方面來寫詩,也就是說理,比如同樣是寫廬山,蘇東坡寫的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李白的詩相比,儘管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想象,言辭上也並沒有特別優美的句子,但詩句中的道理較為深刻,讀者還可從中領悟到人生哲理,相比唐詩的情趣,宋詩的特點就是富於理趣。

這首詩也是如此,看起來是在說冷泉亭的冷泉,說泉水在深山裡是清澈幽冷的,等到出山之後,流到西湖載著歌舞昇平的遊船之後,就從清變濁,再也不復往日深山中的潔淨了。而詩人實際的用意,是用泉水的變化,來比喻人的本性本是淳樸純潔,等長大接觸到社會的染缸之後,富貴燻心,物慾浸染,會做出很多骯髒的事情,就再也不復本心的純潔無暇了。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詩人的意思,自然是要揭示一個處世準則,要人們慎始慎終,潔身自好,保持本心。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而其中最最不容易的,就是在威脅或者誘惑面前,仍然保持本心不變,堅持自己,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了,這也是為什麼古往今來那些哪怕貧困、哪怕落魄、哪怕丟失性命,也要保持本心做自己的大詩人,特別受人敬佩的原因,比如"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比如“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又比如“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等等等等,他們的人格,就彷彿濁世裡的清流,洗滌我們的靈魂,他們的詩句,就如同暗夜裡的明燈,照亮我們的前路。

親愛的各位聽友,讀詩就是讀這些最偉大的心靈,讀它們在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顫動,受它們的感動和薰陶,去努力做和他們一樣的人,請相信我,這很難,但是這很重要,也請相信我,如果你發現有與你一樣用心、努力地呵護和保持本心的人,請一定珍惜他。因為,這樣的人,一生可能也見不到幾個。

我們都在暗夜裡行走,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懷中的小燈,前面,一個個人和我們匆匆地擦肩而過,偶爾,我們會發現一兩個純淨的靈魂,他也打著一盞小小的燈,燈在風中飄搖,他一樣也在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燈。看到這個人,你要把藏在懷裡的燈舉起來,告訴他:“我也是,我在這裡。”

“一泓清可沁詩脾”,願你如這詩中流水一樣純淨清冽,不改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