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

"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這句話出自《華陽國志.卷二十》。

張魯是東漢末年的地方諸侯之一,割據漢中近三十年,最後投降曹操,受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張魯並非厭惡劉備,但他是真的討厭劉璋。

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

在劉備入主西川后,張魯深知漢中地小勢弱,難與之抗衡,且劉備有奪取漢中之心,因此一直對降曹或降劉猶豫不決。曹操親統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退避巴中時,劉備欲遣黃權往迎之。張魯心腹閻圃勸他北降曹操:"要想成大事,應該附託曹操;如果不這樣做,就西結劉備來歸附。"張魯憤怒的說道:"我寧願為曹公的附屬,也不為劉備的座上客!"張魯為什麼會這麼恨劉備呢?

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

原來張魯的母親與益州牧劉焉往來密切,張魯因之這層關係所以深得劉焉重用,被封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攻打漢中太守蘇義,蘇義被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取他的部眾,又在劉焉的授意下截殺朝廷使者,漢中從此便不受朝廷控制。

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張魯此時卻不再聽從劉璋調遣,劉璋大怒,盡殺張魯母及其家室,併發兵攻打張魯,兩人至此結下血海深仇。

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

張魯如果投降劉備,必然會與劉璋產生衝突。畢竟兩個仇人身處一個陣營,終究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結果不是劉璋殺了張魯就是張魯報了殺母之仇。而且,張魯根本就不相信劉備。

張魯在漢中根基深厚,以五斗米道收攏人心,信眾很多,張魯要屈身劉備之下,他的位置是極為尷尬的,該怎麼安置張魯也是個大問題張魯屈身於劉備,是"羊入虎口",有性命之憂。

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

劉備還曾派李恢去"策反"依附於張魯的馬超,結果馬超果然棄張魯而投劉備,這件事也讓張魯覺得劉備為人不厚道,會耍心機,人品有問題。

相反的,投降曹操則要安全得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是北方最大的割據集團。朝廷失去對漢中的控制後,張魯仍然得拜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張魯對曹操的寬容大度很是感激。

為什麼張魯會這麼恨劉備,甚至說

張魯比較看好曹操,論實力,劉備遠非曹操可比,曹操奪取漢中,其意在希圖兩川。同樣是投降,投強者而非弱者,乃是明智之舉。事實也證明張魯投對了主,曹操對他很客氣,不僅自己被封為閬中侯,食邑萬戶,他的五個兒子也都被封侯,張魯也得到了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