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作者:肖磊看市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戰略家、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全人類;誰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全球經濟。”

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立馬跳出來說我是不是又要兜售陰謀論了,但請注意,遠的不說,你去問問2014年、2015年的俄羅斯人,對西方的制裁是何種感受,你就對“陰謀論”有另一種看法了。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從105美元跌至30美元,俄羅斯貨幣盧布半年時間貶值了超過50%,超市蔬菜肉類等價格飆升,俄羅斯人把收入的一半以上都花在了食品上,但還是要面對食物的短缺,這時你就知道基辛格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美國對石油、糧食、貨幣的控制,大部分時間裡大家是感受不到的,因為任何戰略性工具,本身也是戰略性利益,沒有任何戰略的實施,是沒有副作用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美國也不會輕易就拿這些戰略工具對付一個國家,但你不能就此認為,美國就不會動用這種戰略工具。

中國雖然不是俄羅斯,其經濟並不依賴於石油出口,但中國也面臨著石油、糧食和貨幣這三大資源的結構性弱點,比如中國70%的石油需要進口,中國每年的糧食進口額也超過一千億美元,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投資和貿易,還嚴重依賴美元。

所以中國未來如何應對美國的極限壓制,這種事情就算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也需要中國做百分之百的準備,那中國到底如何從這三大領域來破局呢?

我今天先不講美元和石油的問題,先講一下糧食的問題,因為最近正好各國陸續拋出了禁止糧食出口的舉動,國內諸多民眾開始擔心中國糧食安全的問題。

當然,在講清楚糧食問題之前,還需要了解一下美國國家戰略的問題,因為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糧食等問題,就很難討論明白,因為一方面很多人並不認為美國具有攻擊性,另一方面也不認為美國下一輪的重返亞洲戰略跟糧食,或自己有關係。

我開篇引用基辛格這句話的目的,不是要闡述其中包含的具體邏輯,而是想告訴大家,這就是美國政治家一直以來的世界觀。不僅僅是基辛格,從美國建國初期開始,美國的精英們就在北美這片任其“擺佈”的土地上,開始了人類各種宏大設計、運作、管理的實驗。

尤其是在二戰之後,美國取代英國成了世界霸主,美國人就開始利用自己的這種“設計”思路,規劃世界格局和調配全球資源。

很多人覺得,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大勢所趨,那請問,什麼是大勢?世界原油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世界糧食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世界貨幣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市場並不是簡單的自己運行的結果。

比如石油,假設美國和沙特不是盟友,原油市場會是現在的樣子嗎?比如美元不是原油定價、結算貨幣,原油市場會是現在的樣子嗎?再假如糧食和貨幣市場,如果沒有美國參與,會是現在的樣子嗎?

我這裡並不是說美國就可以隨意改變世界運行的趨勢,而是要跟大家基於事實來討論國際問題,只有充分的瞭解對手,尤其是瞭解對手非常“強”和“狠”的一面,你才能有危機感,才能不得不堅定意志去發展自己和突出重圍。

時至今日,比如歐洲應該在這個世界扮演什麼角色,日本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中國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等等,其實在美國諸多智庫和政客的腦子裡,是有潛在雛形的。所以只要哪個國家超出,或試圖超出這種潛在的宏大“設計”(角色定位),就會遭遇美國的“矯正”(打壓)。

這就好比說,我組建了一家公司,分了五個部門,行政、財務、市場、外宣、採購,突然有一天,做市場的要開始插手財務的事情(可以視為此前日元等國際化問題),搞外宣的開始插手行政(可視為歐洲除了幫美國吹普世價值,還想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這都是美國所焦慮和不能接受的。

當然,我這樣打比喻是不太恰當的,因為畢竟每個國家都是獨立的國家,並不受美國的直接“節制”,但我想說的是,只要各國參與到美國設計的這個戰後政治經濟體系當中,實際上就是認可了美國的影響,同時也認可了其主導的規則(中國現在所參與的大部分國際組織,都是美國主導建立的),從而受到的影響和被分工是潛移默化的。

唯一沒有參與到這種分工當中的,可能也只有朝鮮這樣的國家了,但這種不被影響和分工的代價是遭遇經濟金融封鎖。

我舉這個公司部門的例子,只是想讓大家更容易理解美國人的邏輯,也就是說,在掌握著美國實權的精英政客內心,把自己的定位,設置為董事長和總經理,其他國家類似於各個部門經理的角色。

這樣一來,大家就很好理解美國的心思了,你說董事長和部門經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你說不平等吧,應該是平等的,你說平等吧,也不平等,所以美國跟諸多國家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盟友或敵人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個為了開發和爭奪全球資源的超級利益同盟。

只是美國運作的方式是,這個利益同盟,要有終極的威懾和裁決體系,這個體系必須由美國來單獨控制。

所以,在地球上,美國最難以接受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封閉不做生意的國家,另一個是不接受美國設計系統的國家。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不僅願意跟美國做生意,而且還在某種程度上,倡導更進一步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同時不僅接受美國主導成立的各種國際組織(規則),而且積極的參與和支持,以至於美國現在開始抱怨這些國際機構,都開始故意為難這些機構了。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這就使得美國十分不爽,因為中國是一個擁有獨立安全體系的國家,其經濟已經嵌入了美國多年來精心策劃的全球貿易體系,更主要的問題是,中國對全球資源的利用,其規模比美國更大,效率比美國更高,如果在未來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美國一旦失去軍事層面的終極威懾,那麼美國可能會失去二戰後整個對全球經濟體系的主導優勢。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就沒有對中國的崛起做前瞻性準備嗎?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戰略家和智庫就提出了中國“威脅論”,要知道那個時候,美國跟中國的蔣介石政府還是盟友,跟日本還在打仗呢。

這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整個二戰之後的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當時美國地緣政治學大家耶魯大學教授斯皮苛曼。

此人提出,美國跟亞洲和歐洲相隔兩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這是美國地緣政治的優勢,因為縱深足夠大,其他國家很難威脅到美國本土,但這也是劣勢,因為一旦亞洲和歐洲出現超級大國,把這兩個大洲整合起來,或形成結盟,就會對美國形成東西夾擊之困境,美國再想介入亞洲和歐洲的事務,難度就很大了,而且自身也將身處險境。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所以斯皮苛曼當時就提出,儘管美國現在跟日本還在打仗,但美國在打敗日本之後,對美國真正形成威脅的是中國,而不是日本。他說,一個現代化的,擁有4.5億人口(1943年),且充滿經濟活力和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中國,不僅對日本,而且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也會構成嚴重威脅。

大家想想,那個時候,中國的蔣介石可是美國堅定的盟友,沒有什麼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問題,而且美國跟日本還在打仗,但斯皮苛曼竟然把中國視為自己和自己敵人的威脅,這個邏輯大家能看懂嗎?相當於說,盟友是自己的敵人,敵人的敵人還是自己的敵人。

但這就是美國,這就是地緣政治奠基人斯皮苛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提出的美國地緣政治戰略。

也正是由於受到斯皮苛曼這一整套地緣政治戰略的影響,使得美國更加重視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因為按照斯皮苛曼的理論,必須要在亞洲建立軍事基地和盟友體系,否則一旦有問題,美國兵力的投送是來不及的。

美國這種國家戰略一旦形成,就會用很長的時間去執行,中間可能會有很多曲折,但目的非常明確。

那我說這麼多到底什麼意思呢?大家直接看結果。

就在近日,全球各國都在抗擊疫情的時候,尤其是美國國內疫情十分嚴重的時候,美國在東亞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活動(抵近偵察等)並沒有停止,而是更加頻繁了。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也高調紀念當年南海事件的撞機英雄王偉。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時間彷彿又回到了二十年前。

我在此前的分析裡已經講過,南海撞擊的時間是2001年4月,如果不是同年9月份美國遭遇恐怖襲擊,把戰略重心轉向中東,美國絕不會減少在中國家門口的挑釁,直到遭遇中國還擊,然後中國將面對經濟封鎖等等。

而今天美國採取的策略,也是如此,相當於重新恢復了對中國的常態化地緣政治壓縮和消耗戰略。所以這裡就要回到一個現實的問題,一旦衝突爆發,遭遇美國的封鎖,中國能扛得住嗎?

這裡要明確一點,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也從未想過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遲滯中國的發展,所以美國重返亞洲,不是簡單的增加軍事部署問題,想辦法引發一些極端的事件,實施極限壓制,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美國需要鍋甩給中國,也就是用各種挑釁逼中國先出手。

當然,中國也非常瞭解美國的心思,所以中國目前面對美國的各種小動作,整體的應對方針是,針鋒相對,同時也逼美國先出手,而一旦出現極端事件,就必須要做好更大規模衝突的準備,而不是簡單的一次小的摩擦,也就是要讓美國承受不起挑起事端的代價,這樣美國就不會冒險。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中國是如何挫敗美國的。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那麼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如果中美在東南沿海地區,確實產生了軍事衝突,美國啟動各種經濟封鎖,中國應該怎麼辦,我這裡先不說對美國自己經濟的傷害,也不說美國是否有這個能力,而只是假設美國這種封鎖是有效的,中國應該怎麼辦?

我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二戰期間日本的例子,美國首先是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和經濟封鎖,而後日本迅速對美國採取了行動(偷襲珍珠港),再後來就是美國對日宣戰,打敗日本。

第二個例子是,美蘇冷戰期間,1981年的時候,由於入侵阿富汗,蘇聯軍費支出大漲,為了應對這種額外的支出,蘇聯開始在國際市場上賣黃金儲備。美國立馬就抓住了這一點,因為當時的蘇聯主要也是靠賣石油和天然氣獲得國際資金。然後美國就發動自己的中東盟友沙特,告訴沙特,現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一旦成功,勢必會威脅整個波斯灣產油地區,你得跟我一起打壓油價,斷蘇聯財路。

沙特立馬配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沙特把自己的石油產量從每天不到200萬桶增加到了900萬桶,國際油價呢,從每桶30多美元直接暴跌到了10美元附近。結果我就不用說了,蘇聯開支增加,收入減少,內部困難程度加劇。

我前一陣寫了一篇關於《肖磊:到底誰在支持沙特硬剛俄羅斯引爆油價世紀大戰?》的文章,我說沙特是把自己抵押給了美國,然後硬剛俄羅斯,逼迫美國重回中東,很多人留言跟我說,這是俄羅斯跟沙特聯合起來打擊美國的頁岩油。

我可以明確的回覆這些同學,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說明你不瞭解原油市場,更不瞭解沙特跟美國的關係,同時也不瞭解俄羅斯跟沙特的關係。

最近有兩條新聞,一個是特朗普跟普京通話,說當前的油價不符合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然後緊接著有一條,沙特阿美(沙特所有的油田都屬於這家公司)宣佈,自4月1日起增產至1200萬桶/日。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大家細細品味一下這兩條一前一後的信息,你看到的可能是特朗普也不希望油價大跌,但實際的情況是,美國政府面對沙特的撒嬌(沙特阿美公司背後是英美財團)式逼迫,也沒有辦法,而特朗普跟普京的通話,以及釋放的油價信息,進一步激怒了沙特,所以沙特立即宣佈增加產量。

可能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前天《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分析,說這次石油價格雪崩,是美國和沙特聯合做局,目的就是盧布大跳水,美國尋找機會,將俄羅斯徹底瓦解。

俄羅斯盧布走勢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從沙特開啟油價大戰至今不到二十個交易日裡,俄羅斯盧布已經貶值了20%。沙特開啟油價大戰的當天,俄羅斯盧布對美元暴跌了接近9%。

可能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另一條信息,那就是俄羅斯剛剛宣佈,從本月開始,停止購入黃金。我感覺弄不好俄羅斯得賣黃金,而不是停止購入的問題。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要知道過去五年,俄羅斯一直沒有停止過購買黃金的步伐,堅定的實施著去美元的道路,這次沙特油價大戰可能還會起到另一個效果,就是讓俄羅斯重新回到美元世界,你說誰受益最大?

所以,不管特朗普對俄羅斯什麼態度,但從美國整個國家戰略的角度,遏制俄羅斯永遠是戰略目標,這跟重返亞洲圍堵中國從邏輯和戰略上是一樣的。如果當前的俄羅斯,其經濟實力和發展勢頭比中國更強,毫無疑問,美國的重心就會放到俄羅斯身上。

現在看,美國的很多策略是有效的,就是撤出中東和減少對歐洲的支持,讓沙特和歐洲等去自己對付俄羅斯,自己做一個協助者就好了。時不時再在兩邊敲一下竹槓,美國感覺會更好。比如這次特朗普跟普京通了個安慰性電話,不僅刺激了沙特繼續增產,俄羅斯以為是美國支持自己,釋放善意,救援物資立馬就到美國了。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因此,美國在實施地緣政治戰略方面,尤其是對潛在對手所使用的手段,可以說千變萬化,因為我此前我也已經講過,白宮的主要責任,就是對外“搞事情”,這就好比一個廣告公司,每天要想創意一樣,對於白宮來說,能搞出新的事情,就是一個“業績”。

好,那我們再回到中國一邊,如果美國開始對中國“搞事情”,那終極目標肯定是製造事端,從而進行制裁和經濟封鎖,就像美國一直就用北約東擴來刺激俄羅斯一樣,一直刺激到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羅斯被制裁,整個經濟元氣大傷。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對於中國,日本(東海問題)、臺灣、南海,都是很容易就能打出來的牌,總之,這種刺激會越來越激烈,直到中國忍無可忍。

那中國首先要應對的,就是各種制裁和經濟封鎖,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關於糧食的問題。也可以說,中國未來將如何應對因各種不確定性原因導致的糧食危機,比如遭遇封鎖,或類似當下因疫情引發的各國糧食出口禁令等。

其實搞地緣政治和經濟都比較厲害的中國政治家鄧小平早在三十年前就說過,“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鎖、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國。中國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國際風雲怎麼變幻,中國都是站得住的。”

當然,鄧小平還說了很多,我這裡就不一一引用了,有興趣的自己可以去看一下。

我覺得中國完全不怕,那是不可能的,但確實相比其他國家,中國應對國際制裁和封鎖的能力會很強。先不說美國是否有能力封鎖中國,而我們來看看極端的情況,中國到底有沒有做好準備。

拿糧食問題來說,很多人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很大的誤解,那是因為很多人本身不太關心地緣政治問題,如果中國的政治家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從戰略的角度考慮糧食安全,那中國早就被美國威脅“斷供”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參考禁止給中國出口芯片、航空發動機等),為何還要逼著中國買美國的糧食。實際的情況是,糧食方面,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威脅得了中國。

我們拿2018年的數據,中國穀物產量6.1億噸,佔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億噸增加1.6億噸。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超過2.8億噸,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那為什麼給大家的感覺是,中國每年要進口那麼多糧食呢,好像不進口中國根本就無法維持生計似的。這裡請注意,中國進口的,不是主糧,是油料和飼料,主要是大豆,因為要榨油啊。

這就是中國戰略性的最優選擇,因為中國必須要保證主糧基本上自給自足,然後輔糧和油料主要靠進口,這也意味著,一旦中國無法從國外獲取糧食,中國人大不了少吃點油和肉而已(我說的是相對),不會造成什麼糧食危機。

中國每年進口油料、飼料等花了千億美元,是不是就認為中國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呢,我打個比方,2018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1100億美元),跟糧食進口額差不多,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戶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萬元購買奢侈品,那是不是說中國也存在著奢侈品安全問題呢?

說白了,在糧食方面,中國不缺“基本品”,而缺的是“奢侈品”,奢侈品跟基本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安全等級。

最近二十年裡,中國跟全球糧油商鬥智鬥勇,其實無非是大豆價格和食用油產業鏈的問題,如果你連這點機會都不給人家,說明你的糧食市場本身就不夠繁榮。其實中國政府跟國際糧油商有幾次非常精彩的對決,各有勝負,但通過中國強大的儲備糧油體系,很多國際投機商已經很難再在中國市場肆無忌憚了。

中國能做到什麼程度呢,只要哄抬糧食價格的購買者願意接,中國可以源源不斷地拋售儲備糧,可以拋售到什麼程度呢,拋到很多人開始向國外走私大米,因為國內的價格比國際市場低了,本來向中國出口大米的國家,變成了從中國走私大米(可以去看看2008年中國海關如何查處走私出境的大米)。

所以,與其說中國糧食問題,是一個安全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利益博弈問題。

現在很多時候,中國進口糧食(主糧),其實是為了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具體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本身就有很多個義務,比如在糧食領域,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積極與世界主要產糧國分享中國巨大的糧食市場。

但問題在於,進口什麼糧食,自己種植什麼糧食,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智慧和選擇,因為一旦主糧依靠進口,那麼被別人掐脖子,就不好辦了。如果是油料主要依靠進口,其實就沒有那麼嚴重。

另外,糧食安全的還一個重要策略是,增加進口渠道。你去看,就在去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中國也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的進口,美國大豆立馬滯銷。而俄羅斯、巴西等迅速填補了空白,大量的給中國出口大豆。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很多人由於不瞭解市場,所以對中國的糧食產量沒有什麼概念,拋去數字,我跟大家說一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1978年時,我國五種主要糧食產量就位列全球第二(改革開放初期,包產到戶後),1983年首次超過美國,從1986年開始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你沒看錯,是世界第一)。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如果要用一些淺顯易懂的說法,那就是中國用全球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生產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糧食,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關鍵是人均壽命還在不斷提升。

當然,比如美國等國家,其農業生產是不飽和的,如果真是開足馬力生產,美國的農業產量潛力會很大,但問題是,生產出來你得能消化掉,否則僅倉儲成本都會拖垮種糧者。

美國食品那麼便宜,大豆多,油便宜,到處都是油炸的東西,確實不太可能發生糧食危機,但另一個問題就是普遍性的肥胖,越窮的人越胖,這是否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真還不好說。

關於糧食,我覺得夠吃就好,再加上足夠的儲備糧來應對風險,就可以了。糧食不是黃金,吃不掉的話,不僅佔地方,而且會發黴,倉儲成本很高。

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的戰略,其實還不止這些。2015年,中美南海問題愈演愈烈的時候,中國突然間宣佈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跟軍事無關,而是中國農業部發布的,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這意味著什麼呢,馬鈴薯作為主糧,將更進一步的提升中國的糧食安全,相比水稻和小麥,馬鈴薯種植需要的水量比較小,並且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有專家就預測,未來20年,我國糧食增量的50%要靠馬鈴薯。

這不是讓大家沒飯吃啃土豆,而是一種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意味著政府將會把土豆納入糧食戰略儲備等,這種戰略你在平常是體驗不到的,你該吃啥還吃啥,但如果一旦面臨地緣政治變化,進入戰時狀態,至少不會讓你捱餓。

關於糧食安全,從國家層面來講,本身就從未鬆懈過。科技農業早已在中國悄悄崛起,正在全球組網的北斗定位系統,以及正在大規模建設的功能性機場和標準農田等等,都是會從科技層面,更進一步的抬升中國農業的整體效率。

所以,正是由於我們提早就做了這麼多的戰略性應對工作,今天商務部才有底氣回答糧價會不會暴漲的問題。

美國步步緊逼,中國為何有底氣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當然,僅僅是主糧的自給自足,也很難保證糧食的絕對安全問題,因為拋開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以及中國的全球貿易,來孤立的看糧食安全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自給自足的糧食安全考慮,依然是最壞打算之下的“防守”思維,同時也是弱者思維,如果中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到,誰敢對中國進口糧食進行封鎖,就可以跟誰開戰,且有能力打贏戰爭,同時,中國也有能力震懾某些國家妄圖阻止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糧食出口,這種更高維度的糧食安全,才是中國所要達到的目標。

另外,糧食市場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很多人就開始恐慌,一方面是因為“民以食為天”的根本需求,但更多的是中國幾千年來,都沒有擺脫貧困問題造成的陰影。其實我想說的是,縱觀世界任何一個工業化強大的國家,就算糧食無法自給自足,也很少出現糧食危機的問題,所以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邏輯,在於工業科技的強大,在於整體經濟實力的強大,然後再反哺農業,並用足夠的軍事實力保證國際貿易通道,這才是解決糧食安全的終極保證。

下一篇我們講原油問題。

文/肖磊

更多獨家分析,請關注肖磊看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