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能帶給你的力量,是否依然存在?

看看雲南


文字從來無力量,詩詞自古少精神!

這是實話,記得當年汶川大地震之時,不論是繽紛的網絡世界,還是錯落的現實周邊,都可以看到無數文字在矯情地悲傷,在敏感地落淚,在虛偽地嘆息,在像模像樣地勵志。

無數味同美酒或味同嚼醋的詩歌作品以力量為名,以振奮為綱,遍天蓋地,冷到讓人窒息。

我們的詩歌有那麼大的力量麼?

災民們看到詩歌就會忘掉腿上或胸前的傷痛?忘掉三日不曾食的飢餓?忘掉親朋好友的生離死別?忘掉每次午夜夢迴驚起的一身冷汗?

我們的文字有那麼大的力量麼?

災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藥品,純淨水,食物、甚至赤果果的銅臭之物。哪怕一箱子方便麵都比一萬首詩歌來得更有現實意義。然而對於文人來說,更有現實意義的事情並不需要去做。

他們只需要寫詩歌,寫散文,寫評論。

搖頭晃腦,字斟句酌,揮筆千言一唱三嘆,把所有的慈悲為懷,所有的助人為樂,所有的解危助難,都放進文字裡。或者說寧可放進文字裡,也不願意去銀行的綠色通道去捐100元錢,也不願意去獻血站去獻上200CC的豬血。

戲弄這些文字的人,他們把不需要的東西找出來,把不喜歡的東西找出來,把過時過氣的衣服找出來,然後寫上一首小詩,以“愛心”的名義捐給災區,捐給災民,並美其名曰——慈善。

這明明是施捨!

就像給路邊的一個乞丐。就像扔給路邊的一條餵狗!唯一的區別,不過是沒有文字罷了!

哪怕是把施捨變成捐獻,同樣也是不著急的,下班再去,吃完飯再去,今天不愛動彈,愛動彈再去。哎呀,我的那篇讚美災民的詩歌還沒有寫完呢,寫完再去發快遞好嘞!

還有所謂遙祈福,滿天星火,看上去更像是一種詛咒,彷彿在燒紙一般。寧可去點燃一根20塊一盒的蠟燭,也不願去捐10元錢的現金。

不是不願意,因為好麻煩你知道麼?

文字能帶給人力量?

鬼話連篇!

一部《論語》造就出來的小人,要比君子多上一億倍!


亦有所思


不是依然存在,而是永遠存在。隨著生活經驗與文字駕馭能力的累積,文字的力量也越來越大。


小島哥1997


答案是肯定的,文字能帶給我力量,無論過去還是將來。

小的時候,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話比較少,一定程度上自信心有些缺乏。我清楚地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清明節前,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去烈士陵園憑弔革命先烈,回來後佈置了一篇作文,名字叫《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在七十年代後期,學生的作文受時代氣息的影響,格式化傾向比較嚴重,象老師佈置的這篇作文,學生寫起來一般都是口號式表決心。而我先寫了陵園的佈局,接著寫了展館的概況,後選擇了一位烈士的典型事蹟進行描述,之後表達了自己向烈士學習的決心。作為小學生,筆觸當然是比較稚嫩的,認識也淺顯,但老師認為我的作文條理比較清晰,記事清楚,感情真摯,於是在課堂上作為範文作了宣讀,並進行了講評。那天放學之後,我的內心欣欣然,覺著回家路上的鳥鳴那樣的好聽,天是那麼的藍,風是那麼的柔……自那以後,我對寫作文的興趣陡增,對每篇作文都用心去寫,當然被當作範文“露臉”的機會就大大增加,直到小學畢業,已是全年級穩當當的作文第一名,由此帶動,語文成績也好了起來,一般都在前三名。隨著老師的誇獎,同學的尊重以及羨慕,我的自信心增加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作文方面的優勢持續到了高中之後,最“輝煌”的一件事就是獲得了全國中學生華夏讀書活動二等獎,當我從《中學生報》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時,雖然表面上不至於喜不自禁,但是心裡邊那種竊喜“蠢蠢欲動”,足可以用“激動”來形容。當時我們學校獲獎的一共有三人,我的名次靠前一些。學校為了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在某一天早操之後,召集全校近千名學生,為我們三人舉行了表彰大會。會上,不僅領到了獲獎證書,而且每人還領到了二十多本課外書,有小說、散文、作文集等等。之後,作為“校園名人”,不僅成為了一名校報編輯,而且也屢屢參加學校徵文,並獲得不錯的成績。

到了大學,參加過幾次活動之後,我被選進了學宣部,參與組織一些比賽,主要負責文字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間,在校報上倒也發表了一些文章,只是沒有什麼大的反響,這大概是大學裡比我“能耐”大的人多了去了。工作之後,前幾年在學校當老師,授課之餘負責板報、語文比賽方面的事情。後來轉行做行政工作,到了縣信訪局,期間在省《民情與信訪》雜誌上發表過一些文章,其中有二篇還被選送到國家級《人民信訪》刊登。至今在業餘,自己還喜歡寫一點小文章,為了表達心情,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雖然不值一提,但卻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內心與生活。

回顧以往,文字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鼓舞了我的信心,壯大了我的格局,它的魅力早已深深地根植在了我的靈魂之中,它的力量必將繼續伴我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