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導語:

任正非:什麼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要敢於漲工資,這樣人力資源改革的膽子就大一些,底氣就足一些。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麼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員工工資漲了,自然創造的價值就更大,自然對員工能力、責任、價值有新的要求,要敢於進行薪酬改革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華為的成功,不僅僅是靠打拼,更有一整套理念和體系:不斷髮展、創新的內部分配機制,領導人高遠的視野及分享共贏的大智慧,製造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人才高要求高產出的驅動模式。

某網友自曝:

校招進的華為,一開始工資是1萬2一個月,軟件工程師職位,也就是我們說的程序員。一進去他就感覺到華為工作的高強度,每天都加班到9點以後,幾個月過去他就有點受不了了,但本著敬業的態度,他還是繼續堅持著。

工作滿半年後,他的領導告訴他,由於評級不錯,他工資上升到1萬5每個月,工作內容不變。他一聽來勁了:才入職半年就能漲工資了?!新的工資又給了他新的動力,因為他知道,他的努力是有回報的,而且回報還不少,所以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手頭上的事情也越做越順手,效率越來越高。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一年後,他的年度評級達到優秀,一下子連升了兩級,工資也從每月1萬5上升到2萬,這下他開始誠惶誠恐了:我真的值2萬的工資嗎?我好像也沒多做了什麼事情啊……為了對得起這份高工資,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本職工作之餘,他也儘可能多學一些其他的東西,承擔更多的工作。慢慢地,他的領導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他做,他也盡心盡力地完成,而且也在工作中和一些前輩成為了朋友,他們會教給他許多新的技能,這也讓他成長得更快了。

再過了一年,他的工資直接漲到了3萬,這一下他徹底把心交給了華為:雖然工作辛苦,但在這個平臺上奮鬥,個人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成長的速度也非常快,超高的工資也帶給自己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社會尊嚴。所以,他把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升職速度也越來越快,從小組組長,到分支主管,再到部門副經理,收入也是一路上升,入職四年後,他的月收入已經達到5萬元。

這時候,內部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出現:去非洲。80萬年薪,去兩年,回來還能升職。他毫不猶豫地去了,現在兩年的時間還沒到,他還在非洲,在那邊,生活環境雖然差了點,但能夠自己獨立負責很多事情,而且與那邊的供應商合作,也讓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這對於整個人綜合成長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

回首望,短短五年,他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校招生,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人才,收入水平也達到了國內非常高的水平,我想,等他回來後,在國內一線城市買個房子,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對於很多人來說,進華為,就是改變命運。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任正非說:“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這句話是非常直白、樸素且有道理的,其實每個人的智商、能力等方面都沒有很大的差別,進入社會後,能夠發展得怎麼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處於什麼樣的平臺,如果一個平臺給予你充分的鍛鍊機會、足夠大的施展空間,以及豐厚的待遇,那就能從內到外激發一個人的潛力,短時間看可能沒什麼,但如果以五年的時間段來看,與其他人的差距就十分明顯了。

任正非對此瞭解得很透徹,能夠進入華為的人,本身的資質都不差,加上充分的鍛鍊機會和豐厚的薪酬回報,是會成長得很快的,這也是華為一路高速發展的原因,把無數準人才培養成人才,並讓他們死心塌地地為華為服務,這樣的企業,不成為巨頭才怪呢。

企業做的久的老闆都知道,10年前我們並不一定要想辦法來留住人才,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行業都處於暴利時期,那個時候有人口紅利,我們只用粗放式的管理就可以賺到錢,但是時間過去了,我們從人口紅利到人效紅利,我們從爆利階段到微利時代,互聯網放大了每一個個體的價值,現在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我們可以和任何一件事情對抗,但不能和趨勢對抗!

通過優化薪酬結構,來激勵員工做出最大的價值,並幫助企業提高利潤。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最好的績效考核,不是考核而是強大的激勵!

其實,員工要的不是考核,而是激勵!考核永遠只是過程、工具,激勵才是績效管理的核心與靈魂。忽視激勵而做的考核,員工不喜歡。

當然,沒有考核而光做的激勵,老闆也不願意。

因此,績效管理應該把激勵與考核協同起來,融合運行。

同時做到:激勵第一、考核第二。

只有公司替員工著想,員工才會為事業玩命、為目標拼命。

因此,老闆要用好兩隻手,一隻手懂得分錢,一隻手學會建規則。分錢都為給予員工充分的激勵,建規則是為了激勵的公平、持續與價值。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全績效模式

一、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激勵KSF薪酬績效增值加薪模式

一種員工和企業共贏的薪酬分配模式

KSF模式的激勵性體現在:

1. 員工有6-8個加薪渠道,薪資彈性大

2. 只要員工自己乾的好,就能自己為自己加薪

3. 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員工獲得高薪的同時,企業獲得高利潤

4. 員工成為企業的經營者,不會輕易離開公司,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這種情況下,我們採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

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

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不同階段的業務員,工作內容,提成比例,指標都是不盡相同,那該如何制定更有效果?

1)入職3個月以上,培訓成長期: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把一些過程性工作給他做,一方面熟悉業務流程,另一方面增加自己產值收入,達到激勵和留住新員工。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華為員工:短短五年我從一個無知的校招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以上內容節選自熊老師專欄↓↓↓,免費加入熊老師付費圈子,學習更多私家乾貨!


專欄

績效考核之薪酬全績效模式

作者:熊林企管諮詢師

29.9幣

22人已購

查看


關注私信“資料”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