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靜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讀《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靜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因為疫情,漫長的假期,終於可以靜下心,拜讀了李漫博和馬學祿先生的大作《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頗有如沐春風之感,先生的大作分上下兩篇,一篇闡述中華文化的整體觀,另一篇闡釋中華文明的整體觀,論述體系科學,內容詳實,對中國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與其他文明對比的優劣,都做了論證,分析合理且到位。

文化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徵,濃縮著民族的智慧。中華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記錄了悠久的歷史,鑄就了中華民族知書達禮的品德,其傳統倫理延續了幾千年,奠定了中華的凝聚力和向心性。其獨特的思維方法影響了世世代代,構成了東方思維的模式,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整文化史的崛起,是對傳統史學範式的反叛,“文化即人化”的基本內涵,決定了文化史註定要以人的活動和創造為中心,以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從世紀之初“王朝政治”史學向文化史的轉型,到上世紀70年代末“階級鬥爭”史學向文化史的轉型,百年文化史研究走了一個“之”字型道路。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掘精華、尋求資源,同樣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文化史自始至終關注的,是在歷史和現實中探尋一個民族的民族性(包括民族的心理結構、性格趨向、思維方式以及長期積澱的若干穩定的觀念)是如何生成、積澱、整合、定型的,這種民族性又是怎樣滲入民族文化的各個領域,使之表現出民族特色的。

讀《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靜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中國的歷史從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地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到大唐盛世到近代的抗日戰爭直到我們民族再次站起來,經過了多少歷史的洗禮經過了多少用文字都不能述說的歷史。這是一筆偉大的財富,這是一個偉大中國背後所傳承的燦爛的文化,更是我們每一個學子應該必須瞭解學習的,繼承光輝文化更是每個炎黃子孫要做的。李先生從中國易學的研究展開,指明中華文明起源於《易學》,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學》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盛唐時期中華民族經歷著輝煌的時代,也經歷著民族即將滅亡的心酸歷史,但是我們炎黃子孫卻頑強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迎接著再次輝煌的時代。

看上下五千年時第一個給本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秦始皇,無數次在書裡提及到的人物無數次在電視電影中出現的人物,他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他是統一中國的人,沒有他可能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有可能到現在我們都是不同國家的人民使用著不同的貨幣,當然更加沒有歷史中那些輝煌的朝代。在一些國家讚歎著中國悠久文化,同時尋找著自己國家的歷史,那是為什麼,我想是他們渴望著自己的國家也可以擁有令自己驕傲的歷史。

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們因該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說到文明,中華民族禮儀之邦,行的是孔孟之道 ,禮儀是一個國家的社會文明程度,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為我們指出了明路,寫在書本上教育著我們這些出生在未來的子孫。

讀《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靜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馬克思在表達對教師職業的理解時曾說過:“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會灑下熱淚!”

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烙印在我的心靈深處。詩人泰戈爾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是啊!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呵護紅花,播撒希望。“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中國是中華文化文明古國,既歷史悠久又充滿活力的新中國,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成長在新世紀的歲月中我們創造輝煌,在今天中華文化研究的大潮中,必將可以把中國文明的大船駛向更加輝煌且光明的未來。

讀《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整體觀》:靜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