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道袍

道袍。有兩種含義,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古人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鬆,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道袍後來傳至朝鮮和越南,是儒生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道袍交領右衽,兩側開衩,接有暗擺,以繫帶繫結,領口常會綴上白色或素色護領。袖為寬大的琵琶袖。穿著時可配絲縧、布制細腰帶或大帶。中國的道袍至清代剃髮易服後消失,至近年有人發起漢服復興運動才重現。朝鮮王朝後期的道袍繫帶變寬,並移到接近正中位置繫結。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襴衫[lán shān]

襴衫[lán shān]是漢服形制款式之一,始現於唐,興於宋明。襴衫到膝處有一道接縫,稱為"橫襴"--一般認為這道橫襴是對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襴衫領子多用圓領,後來的襴衫,大致也遵循了這一點,只不過領邊變寬,並且接衽了。在古代,襴衫為職官公服,學子亦多穿著。

隨著漢服復興的發展,襴衫在現代,一般用於男子成人禮等場合,同時,一些中國式學位服設計者認為,相對於其他款式,襴衫更適合作為中國式學位服。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翟衣(di yi

翟衣(di yi)是古代中國、朝鮮后妃命婦的最高禮服,因其衣上繡有翟鳥花紋而得名。《周禮》記載皇后的褘衣(王后穿),揄翟(侯爵伯爵夫人穿),闕翟子爵男爵夫人穿)三件最高等級的禮服上都繡有翟鳥紋,合稱為"三翟"。皇后冠服由鳳冠、翟衣、中單、蔽膝、玉穀圭、玉革帶、大帶、大綬、玉佩、小綬、襪、舄等組成。翟衣制度漢唐宋明相承沿襲,一直沿用到明代滅亡。

清朝廢除漢族衣冠,翟服也全部被廢除。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貼裡

貼裡,又名帖裡、貼裹,類似深衣,即上衣下裳,是明朝出現的一種腋下繫帶的袍,通常穿在圓領、褡護之下。

貼裡不但是明代內官常用款式,也為外廷官員常用(上至飛魚服、下至軍服)。據記載,李氏朝鮮的軍服就是貼裡演變而成的。

另外,在明代的士庶群體中,貼裡也廣泛作為常服。明代士人通常將貼裡穿在袍內或褡護之下,貼裡的褶子能使袍身寬大的下襬略向外張,顯得端莊穩重。貼里根據其形制還可分為大褶、順褶、旋褶等。

還有一種三襴貼裡,明代欽賞顯貴內臣的一種服飾之名。

貼裡的形制與曳撒(或稱一散)相近,都是上下分作兩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後身不斷,貼裡則前後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細密小褶,無馬面,衣身兩側不開衩,亦無擺。貼裡上也綴補子或飾雲肩、通袖襴、膝襴紋樣。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披風

披風,披用的外衣,又稱“大氅”。無袖、頸部繫帶,披在肩上用來防風禦寒。短披風曾經叫做帔(又稱披肩),長披風又稱斗篷,斗篷一般連帽。披風多為一片式結構,多為北方人和兒童在冬季穿用,後也泛指斗篷。

披風是一種衣服的形制,為披用的外衣,大多直領對襟,頸部繫帶,有二長袖,兩腋下開衩(清代《舜水朱氏談綺》三卷中描述的披風為對襟直領,制衿,左右開衩 )。

披風流行於明代。一般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內穿著。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盤點 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四】

【以上圖文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