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訪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編者按:為進一步展示勝利教育管理中心(開發區)各中小學校、幼兒園(以下簡稱學校)“一校一特,一校一品”風采,樹立學校、幼兒園良好形象,營造關注、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勝利教育管理中心(市教育局開發區分局)聯合推出《校(園)長訪談》欄目,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各校(園)長進行專訪。

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訪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東凱小學創建於2011年,曹玉泮是學校首任校長。自辦學伊始,經過九年多的探索實踐,學校建構了富有學校特色的“文智課程”體系,重塑了“立德樹人”新生態,用實際辦學行動向社會交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答卷。

“每一個學生都是蘊藏著無限潛力的種子!”

走進東凱小學,由於疫情影響,學校裡少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多了一份寧靜文雅。教學樓內的走廊裡、樓梯間的兩側牆面上,張貼著學生們的繪畫、書法作品,每幅作品上都標註著學生的姓名及所在的班級,這一幅幅作品都是他們昔日校園生活的寫照。

“東凱小學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第一所公辦學校,學校辦成什麼樣,走什麼樣的路,社會各界都充滿了期待,說實話當時壓力挺大的!”說起九年前與東凱小學的結緣,曹玉泮打開了話匣子。清晰的辦學思路和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基於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生源素質狀況以及多年教育經驗,曹玉泮覺得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必須真正地面向未來,用長遠眼光、未來視角審視和矯正當下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強大的學習力和可持續發展力,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

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訪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曹玉泮與學生共同完成泥塑(資料圖)

“每一個學生都是蘊藏著無限潛力的種子!作為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環境,努力激活他們內在的潛能,最終讓他們獲得自我生長、自我適應社會的能力。”曹玉泮說。在這個思想的指引下,東凱小學確立了“建設人文、和諧、典雅的書香校園,培育智慧、健康、友愛的文明少年”的辦學理念,這也是東凱小學的學校精神所在。“我們凝鍊出這樣的辦學理念,然後建構富有特色的課程作為實施載體,就成了我們自己的辦學特色。”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課程。”

明確了辦學理念,曹玉泮帶領著全體教師開始了堅持不懈的求索,在辦學實踐中逐步明晰了“文智”雙修的培養目標,凝練了以“文智文化”為根基,構建起了“文智課程”體系。曹玉泮介紹,“文智課程”是以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借鑑植物生長原理為理論支撐;以課程重組為實施策略,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的校本化改造。東凱小學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切入點進行課程重組,把原有的課程轉化為人文、科學、藝術和身心四大素養課程體系。課程重組打破了三級課程界限,刪減了課程重複內容,把線狀的單一課程重組為網狀的課程。“植物要想健康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一要均衡,二要適量,三要適時。學生的成長也如此,只不過他們所需的營養是課程。學校課程要均衡、適量、適時地提供給學生,合宜的課程設置都是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曹玉泮所學專業是生物學,他利用生物學的原理詮釋了教育的真諦。

為了遵循小學生是以整體思維認識世界展開學習的規律,學校將科學、音樂、藝術、人文素養進行整合開設主題課程。在一堂以“認識聲音”為主題的綜合課上,老師通過讓孩子們敲擊不同材質的物體產生的聲音展開學習。老師站在科學的角度,引導孩子們學習耳朵的結構,耳朵是怎麼聽到聲音的,怎樣根據聲音辨別聲音來源的方向;老師站在音樂的角度,通過欣賞大自然的聲音,進一步體會聲音的音樂美;老師站在語文的角度,利用詩歌朗誦等形式,體會聲音表達的思想。不同學科,將同一主題背景下的素材整合起來,以主題課程的形式進行教學,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通過課程的融合,讓孩子們學會這種學習的方式,在以後的學習中自然就會產生聯想,發散孩子的思維,把簡單的知識傳輸變成了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於這種課程的優勢,曹玉泮如是說。

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訪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曹玉泮帶領著全體教師構建起了“文智課程”體系。(資料圖)

“東凱小學下午不上課。”一直以來,外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其實,這是對我們學校課程的一種誤解!我們是調整課程類型,分類上,分專項上,為了真正落實學生的選課走班。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更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需!”曹玉泮介紹,東凱小學實行選課走班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課程,其中二、三年級實施特色課程的專項化訓練,四、五年級,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下午放學後的社團活動時間,實施特色課程的專項化提升。

事實證明,學校的實踐改革是非常成功的。2017年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中,3名同學從全國200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小學A組現場賽一等獎;在2017年“CIDU中聯藝術第五屆黃河杯國際舞蹈公開賽”中,該校的拉丁小舞者們共奪得22個單人第一名......學校走廊裡陳列了學生獲得的無數的獎盃和證書,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學校課程改革在學生身上結出的碩果。

“課程改革,保障了學生的生命成長,也擦亮了教師教育生命的底色。”

曹玉泮介紹,課程改革實踐證明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特長與藝術修養的提升,更達到了積蓄了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打下了基礎的教育目標。課程改革更改變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樣態,提升了教師的課程力,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擦亮了教師教育生命的底色。“課程改革要求,老師要跳出教材,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研究與其他學科內容的融合,實施課程的建構。這樣參與課程改革的老師就從學科教學走向了學科教育,老師們的課程力得到不斷提升。經歷這樣的課改歷程,教師從學科專家開始向教育家的方向發展。”曹玉泮說。

為了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訪東凱小學校長曹玉泮

東凱小學校園風光(資料圖)

“這次疫情是對社會的一次大考,同樣也是對學校教育的一次檢驗。這次疫情同時也有效驗證了我們學校課程改革的實效。”曹玉泮介紹,全國優秀教師李玉璽就是從學校課程改革當中成長起來的一位老師。疫情期間,李玉璽老師帶領他的名師工作室團隊研發了《非常假期》這一綜合性學習課程,該課程把疫情、災難變成教材,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整個課程從創編到成冊,用了不到一個星期;東凱小學音樂老師姜東哲作曲,語文老師孟豔作詞,為抗疫創作了《武漢,我們等你》歌曲,學校合唱團在線錄製,成為學校線上學習的音樂課程。“疫情期間,老師以課程的視角研發結合生活實際的合宜課程,這是老師擁有課程意識的結果,也是老師們擁有課程研發能力的體現。這樣的課程素養那是緣於學校實施課程改革練就的教師課程建設專業能力。”

九年的課程改革學校不僅培養出了齊魯名師,還培養出了一批新生代的年輕教師,她們在全市學科教學當中成為了佼佼者。在2019年開發區分局組織的現場教學設計大賽中東凱小學派出的參賽教師12名獲得一等獎,7人獲得二等獎,學校獲得團體優勝獎。2018年學校課程改革獲得了山東省基礎教學教學成果一等獎。這些成績的獲得都是學校課程改革提升學校辦學品質方面的體現。

課程打破學科壁壘進行融合重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課程、拋棄簡單的知識灌輸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會學習懂生活,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生命的成長;課程改革也為教師的專業生命成長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這樣的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長、學生、老師所期待的,東凱小學就是這樣的學校。(記者 向玲 王藝霏 通訊員 楊波 張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