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長溪溝--12國內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圖片

烏江百里畫廊。 陳碧生攝(人民視覺)

長溪溝位於重慶酉陽縣後坪鄉烏江岸邊綿延起伏的群山溝壑中。溝內竹海茫茫,密林蒼翠,石瀑飛流,峽谷幽深,綠水青山的原生態峽谷風光,引來無數旅遊者探險尋幽。

按捺不住對長溪溝秀美風景的嚮往,近日,我和老友前往後坪,踏上長溪溝峽谷的穿越之旅。

我們坐車從後坪的鄉場出發,一路村落點布,山花爛漫,炊煙裊裊。陶醉在風景如畫的寧靜鄉間,不知不覺來到與貴州省沿河縣思渠鎮一江之隔的後坪鄉聚寶村。在這裡,我們轉乘遊船,沿烏江上行前往長溪溝。同行的嚮導告訴我們,聚寶至長溪溝這一段,是烏江百里畫廊荔枝峽精品段,這裡山似斧劈,水如碧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景觀,描繪出“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的山水畫卷。

大約半個小時的航行,遊船在一個叫船老殼的地方靠了岸。就在船老殼峽口入口處,長溪溝秀美的峽谷風光直撲眼簾。我們迅疾踏上江岸,向長溪溝走去。

由於鮮有人跡,只見沿途修竹遍佈,樹木枝繁葉茂,藤蔓密佈。透過密林望去,群山蒼翠碧綠,遠山石柱直刺藍天,近山逶迤起伏松峰聳翠,千仞絕壁刀砍斧劈,山泉清澈嘩嘩奔流。盛開的杜鵑花、映山紅,在高山密林之間粉白交錯,美不勝收。

沿著如羊腸小道般的棉布臺古道一路穿行,大約40分鐘後,一個叫二梯巖的只有4戶人家的地方呈現在我們眼前。4戶人家分佈在小溪兩邊,一邊兩戶。右邊的兩戶建在離溪溝300米遠的高臺上,路上長滿雜草,不便通行。我們就好奇地向左邊的兩戶房屋走去,只見木屋緊鎖,不見一人。透過窗口向屋內看去,牛角土灶和火鋪一塵不染,但不見煙火。同行的嚮導告訴我們,這裡屬於後坪鄉長溪村,原來住著姓李的四戶人家。由於極其封閉,幾乎與世隔絕,20年前,四戶人家相繼搬遷到10餘公里外的後坪鄉場上。20年來,偶有老人割捨不下歷盡艱辛修建的房屋,會不定期回到這裡,打掃房屋衛生,點起柴火,讓煙霧散去房屋的潮氣。其中有一戶,門上的鎖還泛著黃光。房屋四周和關牲口的豬圈牛欄干淨整潔,磨面的石磨印著時光走過的痕跡,老木屋散發著歲月留下的陣陣醇香。

望著這幾座土家吊腳樓,我不由得敬佩曾經堅守在這裡的人家,彷彿看到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深溝峽谷裡,與大山為伴,頑強生活的情景。

嚮導說,儘管當年常有野獸出沒,但在沒有修建後坪到聚寶公路的那些年月,這裡一度是後坪連接貴州的主要通道,人們沿著這條蜿蜒盤旋的棉布臺古道,往來於後坪和貴州思渠古鎮之間,穿行在長溪溝狹長的深溝裡。悠揚的土家山歌,無數次迴盪在山間。而保存相當完整的古道,密密麻麻地印刻當年人們用打杵歇氣時留下的杵印。

歷時2個小時走出深溝峽谷,我們來到後坪的半邊山,站在半邊山絕壁峰頂,鳥瞰刀砍斧劈,頓生“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感,不由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滄海桑田的造化。聽說,鄉里將結合烏江漫遊帶的打造,推出長溪溝徒步旅遊線路,吸引人們走進長溪溝。放眼望去,群山綿延起伏,偉岸雄奇,長達數十公里的長溪溝峽谷直抵烏江,撩人心魄。我不禁想象起長溪溝的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