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牆轟然倒塌,東德翻開了最後的一頁,這個存在了41年的共和國,這個深深烙下美蘇冷戰印記的高度政治化的國家,這個從廢墟上建起又淪為廢墟的國家,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而最終也化為了這一代人的永恆記憶。

從戰後廢墟到東歐首富:社會主義的櫥窗

1949年10月7日,在蘇聯的扶持下,東德(民主德國)在德國東部正式成立,10月11日,威廉·皮克當選東德總統,奧托·格羅提渥為臨時政府總理,11月11日,蘇聯佔領區總司令將東部德國行政主權正式交付給這個新成立的國家,同時蘇聯佔領當局改稱為“蘇聯監督委員會”。

剛剛成立的東德境況並不是十分美好,作為二戰中德國抵抗最激烈的地區,戰爭留下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這片土地上,隨處可見的廢墟瓦礫,破敗不堪。要知道在蘇聯未選擇在這片土地建國之前,蘇軍曾花費了三年時間瘋狂的掃蕩這片土地,拆遷,搶奪,就連工廠廠房和鐵軌都給帶走了,除此之外,東德還承擔了東德戰敗後的鉅額賠款,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當時的東德真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二戰後的德國

即便如此,日子還是要過的,國家也是要建設的,東德人民沒有放棄。

在蘇聯的幫助下,跟隨著社會主義的腳步,進行制度整改,實行基本生產資料國有化,著手土地改革,按照計劃經濟體制,於1951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並按照五年計劃組織生產並分配消費品,努力讓其國民經濟高度國有化。

此外東德對先前的私有企業還進行了強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以人民企業(VEB)、農業生產合作社(LPG)、貿易組織(HO)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PGH)等集體生產單位替代。在就業方面,東德也是有相當完善的保障制度,比如婦女就業率方面,就比同期的西德要高的多。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而在生產製造方面,東德則以工業為主,到上世紀60、70年代,東德已經成為了十大工業強國之一,在機械、化工、冶金等方面都非常發達,按人口計算,當時的東德人口不過佔據世界人口的0.4%(1600萬),但是工業產值卻佔到了世界總產值的2.5%,可見其工業實力十分強悍。

東德的工業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並且對外出口,主要銷往蘇聯和東歐等地。發達的工業和出口為東德提供了鉅額的外匯,國民收入也在不斷提升。1970年東德外貿總額為396億外匯馬克,國民收入為1174億馬克,到1984年達到了1451億外匯馬克,國民收入增加為2225億馬克,而人均收入居世界第8位,其中國民收入有40%都是來源於外貿,人均國民產值不僅超過蘇聯一半以上,還居東歐各國之首。

1983年國民生產淨產值中,工業佔70.2%,工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37.8%。1949~1983年工業生產提高12.3倍。1981~1984年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為5.3%。農業生產方面穩步發展,1950~1984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7%。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除了工業以外,東德在農業、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同樣不可小覷,已經基本實現了現代化。據統計,到1987年,東德每百戶家庭擁有小汽車50輛、電冰箱99臺、洗衣機97臺、電視機93臺,真是讓人好生羨慕啊。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再見列寧》劇照

作為一個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東德信奉的原則給予了其國民讓人豔羨的福利。東德採取了惠及全民的高福利政策,不僅為國民提供工作,還為民眾提供免費的住房、教育和醫療。這種高福利待遇在當時吸引了不少西德的窮人們,紛紛想要逃往東德。東德可以說是當時歐洲國家中生活條件最好、發達程度最高的,所以才有了“社會主義的櫥窗”這樣的讚譽。

安樂生活下隱藏的危機:民眾的不滿與財政赤字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和全民高福利的待遇下,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優越,然而在這背後,也隱藏著巨大危機,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東德所走的發展道路一直是以蘇聯為參照的,長期的重視工業和工業帶來的高收入,導致農業和輕工業逐漸被忽視,這樣的產量減少了,物價也就隨之升高了,而國家對日用消費品採取的是補貼措施以降低物價,隨著時間的增長,國民經濟已經開始無法滿足民眾對部分食品和某些消費品的需求,十分影響民眾的生活質量,也就逐漸引起了國民對這個國家的不滿。

除此之外,東德由於經濟發展的很好,成為了東歐經濟大國,所以,在外交方面,就不得不去援助一些兄弟國家,再加上,東德是蘇聯一手扶持起來的國家,所以每次蘇聯在東德“進貨”的時候,給的都是成本價,但是輪到東德去蘇聯購買原材料時,蘇聯卻收高價。不僅如此,作為華約國家的中流砥柱,為了對抗北約國家,東德一直保持著一支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眾所周知,養兵是十分耗錢的,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撐,如果只是養自己的軍隊,或許東德還能再扛一扛,但是慘就慘在東德不光要養自己的軍隊還得同時負擔蘇聯駐軍的費用,鉅額的軍事開支壓得東德喘不過氣,再怎麼厲害的高收入經濟也就這麼慢慢給“啃”完了。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北約與華約國家

這樣的高強度支出最終導致東德財政赤字不斷攀升,高福利體系崩潰,沒有了福利,民眾生活得不到保障,國民牴觸東德政府以及厭惡蘇聯的情緒也就越發明顯,不少民眾甚至上街遊行抗議,或是逃往西德。

在昂納克拒絕效仿蘇聯戈爾巴喬夫進行改革後,東德的離境人數日益增加,並且還爆發了持續的抗議活動。

1989年,東歐劇變。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宣佈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東德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爆發了一場非暴力革命,從5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和對新聞媒體的限制等。同年10月18日,東德建國40週年閱兵儀式後,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宣佈辭職,11月9日,柏林牆開放,才將這場革命平息。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1989年,東德各地爆發遊行,昂納克被迫下臺”

1989年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實行自由選舉,洛塔爾·德梅齊埃任民主德國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民德馬克退出流通,西德馬克成為兩德共同的貨幣。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東德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沙條約組織。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聯邦德國)。

自此,結束了德國分離41年的局面,再次統一成一國。

探究消亡背後的原因:柏林牆下的高壓震懾

也許有人會問,僅僅是因為經濟赤字,國民對生活不滿就導致了東德消失的麼?不,當然不是。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又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東德人民之所以會放棄這個國家不僅僅是因為經濟以及生活方面不滿的問題,你看朝鮮,這麼多年經濟都不咋樣,它的子民也沒有放棄呀。所以這更多的原因離不開當局者的“制度”,雖說東德全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然而卻不民主,反而十分專制。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二戰後德國

在二戰過後,東西兩德雙雙展開自己國家的建設,雖然說東德在蘇聯的那個圈子裡經濟上是優秀的,但是與曾經的另一半,西德相比,也就不足為奇了。

西德在第一任總理阿登納在執政期間,充分利用馬歇爾計劃,成功融入西歐的經濟體系,不僅很快讓西德恢復元氣甚至還超過了英法,而東德,由於實行的是蘇聯高度集中體制,並不是每位國民都是願意接受的,尤其是對於當年被希特勒愚弄過的民眾,所以就出現一部分嚮往西德的人。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柏林牆

1953年6月,東柏林發生了工人的罷工和示威,隨後擴大到全國,最終導致駐紮在境內的蘇軍鎮壓,至少55人死亡,後來有幾十萬人逃亡西柏林。

1961年8月12日,東德軍車的大燈照亮了東西柏林的分界線,軍隊用六個小時在43公里長的邊界線上築成一道用鐵絲網和水泥板構成的屏障。18日,東德政府全面整固柏林牆。牆貫穿東西柏林之間,還穿過萊茵河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長達160餘公里。牆的外圍是一道3.5米高的通電的鐵絲網,鐵絲網與牆體間有50米寬的空地。在這片無人地帶,還建有300多個觀察炮樓,22個暗堡,設有數千個電子眼及250餘隻警犬。

柏林牆建成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發表講話:“柏林牆是阻止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籬笆,德國工人階級修起這堵牆後,惡狼就再也別想闖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了!”

從柏林牆的周邊設置不難看出,蘇聯以及東德政府為了留住他們的民眾,發展社會主義,不惜修建囹圄阻擋外界的誘惑,雖然說這樣一道牆阻隔住了兩地人,但是依舊會有一些民眾想要“越獄”,如果說這個時候東德政府能夠給予一些安慰性政策來挽回民心,說不定他們就不跑了。然而對於這些依舊想要越界的東德人,東德邊防軍選擇了用射殺來表示自己的憤怒,簡單粗暴。

如果只是一道柏林牆還不算什麼,在東德,有的是更多的秘密監控與管制,據統計,東德的秘密警察最多時達200萬人,每6.5個公民裡就有一個為秘密警察工作,而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想想就很可怕,你不知道你的身邊是不是也存在著秘密警察,你每天的生活所發表的言論是不是被人所監視,你更無法想象,也許某一天你就突然被政府請去“喝茶”。

曾經的社會主義櫥窗,東德為何消失了?


除此之外,東德政府還出臺更多的全面立體的壓制性體制,司法壓制,教會壓制,教育壓制,家庭壓制等等,比如說,孕婦生產,在世界其他各地孕婦生孩子是可以自選醫院,然而在東德,你必須接受國家指定的醫院被指定的醫生檢查。再比如說,孩童就學,孩子一旦到了三歲,就必須去上幼兒園,學習各種生活技能,然後長大些的,面臨的就是考試與訓練,沒有一點自由可言,甚至在個性喜好方面都必須按照指定的去走,不能出現任何違背格式化的行為,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掌控在政府手中,像個機械一般被操控著。

所以說,在這些高壓政策下,即使民眾擁有的優越的物質生活,他的精神狀態也是處在高壓下的,時間久了,物質生活消失了,長期壓抑的情緒也會爆發出來,所以說,東德的消失是必然的,雖然也存在一些東德情懷的人,但始終只能是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