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民大眾的名言,每一句都智慧滿滿

俗語——人民大眾的名言,每一句都智慧滿滿

俗語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科學的浪花,是藝術的奇葩,它對世態人情、社會制度、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各個領域無不涉足。俗語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和高雅的名詩名句相比也毫不遜色,換一種話說,俗語就是人民大眾的名言。

上一篇文章我們與大家共同賞析了六句常見的俗語,本文繼續,我們總結了十句常見的俗語,與大家一同賞析,歡迎收看。

俗語——人民大眾的名言,每一句都智慧滿滿

第一句:【皇帝的臉皮禿子的帽】

釋義:舊時皇帝為萬乘之尊,非常看重麵皮,禿子因為沒有頭髮護頭所以非常著重帽子。段德傑《慾望》中有言:“俗話說,皇帝的臉皮禿子的帽,都是抓不得的。馬二歡怒極,心頭突地湧起一股生命就要完結的瘋狂,一頭向趙明光撞來。他恨不得讓自己這顆難看的腦袋同趙明光一起化成碎粉。”

第二句:【皇帝身上也有三個御風】

釋義: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比喻人都有缺點,有不足。《西遊記》第七十一回有言:“何為出醜?常言道:皇帝身上也有三個御蝨哩。”

第三句:【皇天不負苦心人】

釋義:舊謂上天不會辜負花費精力和心血的人。葉文玲《心香》中有言:“皇天不負苦心人,沈楠從姓白的小木工家出來時,手心終於託著了一片骨膠,啊,東西不足貴,急需便是寶。”

第四句:【灰沒火熱,醬沒鹽鹹】

釋義:比喻關係遠的沒有關係近的親近。張錫榮《妙齡女郎》中有言:“喲!你心痛了,怪不道,灰沒火熱,醬沒鹽鹹,一拃沒有四指近。”

俗語——人民大眾的名言,每一句都智慧滿滿

第五句:【回頭生意不做】

釋義:意謂做買賣不讓討價還價。張宇在《活鬼》中有言:“回頭生意不做,稱好後不加不添,買不買由你。”

第六句:【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釋義:會幹的人幹得有條不紊,不會幹的人手忙腳亂。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二十一回中有言:“這大聖正是會家不忙,忙家不會,理開鐵棒,使一個烏龍驚地勢,撥開鋼叉,又照頭便打。”

第七句:【會哭的孩子吃奶多】

釋義:比喻會鬧騰的得便宜多。李林在《憨頭兒》中有言:“啥時候都是老實人吃虧,俗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吃奶多。你不吭啥時候也沒你的份。”這句話當真是至理名言啊。

第八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釋義:意謂會看的能看出門路,不會看的只看到表面熱鬧。趙新在《後臺》中有言:“人們拿著傢伙。搖著腦袋走了。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幹活的走了,看熱鬧的倒來了不少。”

俗語——人民大眾的名言,每一句都智慧滿滿

第九句:【會說的不如會聽的】

釋義:意謂真假好壞自己再會說,別人也能聽出來。浩然《豔陽天》第三卷第一百三十八章中有言:“真假虛實好辨別,到了緊要的節骨眼上,一下子就清楚啦。連福,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會聽的不如會看的。”

第十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釋義:比喻做好工作的關鍵全在於領導。張賢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言:“咱們農工就仗著一個好領導,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以上十句都是民間傳播口頭流傳比較廣的俗語,每一句都智慧滿滿,我們生活中或者文化創作中,適時地、恰到好處地使用俗語,必將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今天的俗語賞析就到這裡,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會,感謝您的收看,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