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英文:Arjun Main battle tank ,梵文:அர்ஜுன் கவச வாகனம்),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印度與德國豹2主戰坦克製造商KMW(Krauss-Maffei Wegmann)等多公司合作研發的印度第一種現代化主戰坦克。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總體佈置

阿瓊主戰坦克車長10.194米(炮向前),車寬3. 847米,車高至炮塔頂高2. 32米,車底距地高450毫米。它能越過2. 43米寬的壕溝,涉過1. 4米深的水溝和河床,這有助於阿瓊坦克突破在旁遮普河邊小道和在印度西部邊境地區的“溝堤”防禦。阿瓊主戰坦克採用常規炮塔式結構型式,有4名乘員,武器安裝在炮塔上,動力裝置在車體後部。該坦克的設計適合在印度次大陸炎熱而又潮溼的氣候條件下使用,在仔細研究了1965-1971年的印巴戰爭的實戰經驗的基礎上,採用了許多非常規的解決方案。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動力裝置

阿瓊主戰坦克起初準備採用燃氣輪機,但後改用1103kW(1500馬力)12缸風冷可變壓縮比柴油機 。6輛樣車上裝的是聯邦德國MTU公司的MTU838KA501型10缸V-900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1400馬力(1029kW),其單位功率為24馬力/噸。但因為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使用問題。印度試圖使發動機生產國產化,而國產發動機難以達到陸軍要求的1029kW(1400馬力)的標準,這是阿瓊坦克研製計劃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該坦克樣車裝有聯邦德國ZF公司製造的LSG3000型自動傳動裝置,採用液氣懸掛,並裝有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研製的三防裝置 。坦克的倫克傳動裝置帶有液力變矩器、機械閉鎖離合器和液力減速器的液力-機械變速箱,採用摩擦制動器,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發動機排煙度比印度裝甲部隊中其他坦克(包括T-72坦克)都低得多。其轉向機構為帶中央旋轉裝置的雙半徑轉向機構,懸掛裝置為液氣式。這種液氣懸掛裝置使乘員的乘車環境變得非常舒適,能夠減少乘員的疲勞 。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武器裝備

阿瓊主戰坦克的主炮為1門120毫米線膛炮,採用電-液炮控系統 。火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藥研究院(Explo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研製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發煙彈。因為這些炮彈用該院研製的新型高能發射藥發射,所以彈丸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性能較好 [13-14] 。該炮的射速為6發/分,阿瓊坦克能攜帶39發備用彈藥。其主炮的最大俯仰範圍為-90w-+200。其鋼製炮管採用了電渣精煉和自緊工藝,能經受住較高的膛壓,並且還安裝有抽菸裝置和熱護套。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輔助武器包括1挺用來對付步兵的7. 62毫米TK715A型並列機槍和1挺同軸安裝的用於防空和打擊地面目標的HCB型12. 7毫米高射機槍 ,炮塔兩側各裝1排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裝置 。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火控觀瞄

阿瓊主戰坦克由計算機控制的綜合火控系統,使火炮能夠實施晝夜穩定瞄準,確保火炮有一個很高的首發命中率,並且縮短了火炮射擊的反應時間。主炮穩定系統在高低向和水平向上都伺服於瞄準鏡,並且主炮的瞄準速度快而準確,因此可在行進間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炮長瞄準鏡包括1具2倍倍率的晝用瞄準鏡、1具熱像瞄準鏡、1具激光測距儀和1個為這三個通道共用的穩定鏡頭。共用的瞄準鏡頭反光鏡為雙向(高低向和水平向)穩定。夜視儀還為車長提供有1具夜視肘形瞄準鏡。車長有1具周視瞄準鏡(獨立於炮塔的旋轉),用於全方位的戰場監視。由於在鏡頭反光鏡平臺上安裝有雙軸陀螺,因此,其視野穩定。該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2倍。阿瓊主戰坦克也裝備了最現代的火控計算機,用來處理耳軸傾斜、裝藥溫度、橫風/風速、氣溫、氣壓、坦克運動速度、火炮角度、身管磨損和跟蹤速度等由傳感器輸入的數據,以確定火炮的射角。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由印度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研製,是在該公司為勝利式坦克研製的改進型坦克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來的,由晝/夜熱像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及各種傳感器組成 。但這個火控系統儘管擁有當時還算先進的“獵-殲”能力,但它又是一個多國產品的大雜燴。中央處理器採用摩托羅拉的MC6800微處理器,熱成像儀來自法國,激光測距儀、火炮控制組件又是英國多家的產品。巴拉特電子公司未能將這些先進部件成功整合,導致阿瓊的射擊精度不足,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儀故障率太高。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裝甲防護

阿瓊主戰坦克的防護系統是基於傳統的正面弧形裝甲的思想(±60度)而設計的。由於採用了新研製的“坎昌”(Kanchan)裝甲,阿瓊主戰坦克具備了全方位防護反坦克彈藥的能力,其防護水平可能要比早期坦克高得多。這尤其包括由計算機來設計和模擬、其裝配式炮塔的殼體採用輕而且緻密的“坎昌”裝甲,通過採用最佳傾度和和角度來仔細設計側壁的尺寸以及採用低矮的外形 。第一批阿瓊使用傳統鋼製裝甲,爾後則換裝印度防衛冶金實驗室(India Defens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研發的複合裝甲,從德國方面的技術發展而成,其裝甲結構包含多種夾層(包括滾軋均質鋼板、鎳基合金、含有氧化鋁陶瓷/玻璃纖維等非金屬材料的“三明治”結構等)。炮塔後方主炮彈艙頂部設有洩壓板,萬一主炮炮彈被敵火誘爆,能將主要爆炸壓力導向上方,儘量減少對戰鬥室的波及。阿瓊配備印度巴哈巴核能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開發的全車加壓式核生化(NBC)防護系統,戰鬥艙與動力艙則配備印度開發的哈倫(Halon)自動滅火抑爆系統。阿瓊的車頭設有V字形擋水板,與蘇聯T-72坦克類似。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後勤保障困難

對於阿瓊主戰坦克來說,維修性和後勤保障也是一個重大且昂貴的挑戰,因為該坦克55%以上的部件和系統都是進口的。其中包括MTU MB838 ka501 1.4L柴油機、“倫克”半自動RK4-I傳動裝置、博世公司的炮控設備、以及OIP傳感器系統公司的炮長主瞄準鏡。其他進口及根據許可生產的總成部件還包括坦克的火控系統、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的晝用瞄準鏡和熱成像儀,以及以色列提供的跳頻電臺。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存在後勤保障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主戰坦克是由位於阿瓦迪的重型車輛廠生產的,而坦克的工程保障組件是單獨籌措的。這就造成了阿瓊主戰坦克在獲得用於更換的零備件和系統時會出現延期及供應渠道複雜等問題。

印度30年的軍工成果---阿瓊主戰坦克

總體評價

自1974年項目啟動以來,阿瓊坦克已成為DRDO的“恥辱”,“修改不斷,花錢不止”成為其真實寫照。經過30餘年的漫長研製過程後,阿瓊MK1坦克在發動機、主炮乃至裝甲防護方面都無法滿足基本作戰需求,而且58噸的車重也讓印度國內大部分橋樑不堪承受,項目成本也從1974年的350萬美元增加到30億美元 。坦克車體超重、射擊瞄準精度差、動力裝置故障多、彈藥裝填慢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度軍方。

阿瓊主戰坦克研製歷程表面,從最初訂立設計指標,到具體研製試驗過程,印度決策層出現了諸多重大失誤。首先是忽略本國落後的工業科技基礎,盲目追求世界頂尖性能,其次研發過程中缺乏靈活處置的能力,既強調國產又大量引進國外設備,最後造成的是阿瓊坦克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性能難以真正達到要求。由於印度技術儲備不足,雖然大量選用了國外先進坦克部件,但在整合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同時整個坦克中關鍵部件進口比例過高。阿瓊坦克原型車自制部件比例為73%,但到實際生產中,進口部件比例高達60%,阿瓊坦克淪為國外產品的“組裝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