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跟他說道理,他也不聽你的

他也不出聲音

一直站在那裡

感覺想不透他的思想是什麼

他也不說出來

安徽衛視《超級育兒師》有一季中有一個孩子成成年僅五歲就已經跟父母無法交流,父母無奈之下請來了超級育兒師。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孩子與父母溝通障礙

龍應臺說:“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父母跟孩子無法交流是多少家庭的隱痛!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交流?最主要的還是父母沒有掌握親子溝通技巧。

究竟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其實一本三十九年前首次出版發行的書,早就給父母提供瞭解決這一問題的操作指南,那就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封皮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由美國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合著。她們兩位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都致力於親子關係的研究。兩位合作出版了一些列的暢銷親子教育書系《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如何說孩子才肯學》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作為全球最暢銷家教書系,是近四十年來家長們的“育兒寶典”,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被譽為“親子教育的聖經”,豆瓣評分9.2分。它給廣大父母提供了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和溝通技巧:接納孩子——用合作代替懲罰——鼓勵孩子自立——讚賞孩子——幫助孩子撕去身上的標籤。


一、接納孩子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孩子需要他們的感受被接納和尊重。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地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那所有的對話都將演變變成爭吵。

媽媽:今天冷,穿上外套。孩子:不,我熱。媽媽:我說過了,“穿上外套!”孩子:不,我熱。

這一幕是不是好熟悉?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傾聽孩子的技巧


父母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感知系統,都有各自最真實的感受,沒有對錯之分。當我們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的感受時,我們說話的方式也會隨之轉變的。

下面一組漫畫很好地對比出了否定孩子的感受與接納孩子感受的區別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否定孩子感受與說出孩子感受效果對比

二、合作代替懲罰

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能只是發火懲罰,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平和地幫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夠強大了,才能接納並且引導孩子去承擔後果。 魚魚《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

懲罰孩子,剝奪了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有時候孩子受了懲罰之後反而覺得心安理得,心裡沒有了負罪感,反正我已經受懲罰了。

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體罰。以暴制暴的體罰只會招來怨恨。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代替懲罰的六個方法


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鼓勵孩子合作,而不懲罰他們,需要掌握溝通技巧。而這些溝通技巧並不是為了去操控孩子的行為,使他們對我們言聽計從。

這些溝通技巧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尊心、進取心、主動性、責任心、幽默感以及同理心。更深遠的意義在於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在相互尊重平臺上與人溝通的技巧,這些技巧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受用無窮。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鼓勵孩子合作的四個技巧



三、鼓勵孩子自立

啃老族的誕生多半是因為兒時父母養育方式不當而導致的。大多數啃老族們都喪失了自立能力,結果既拖累了父母,又使孩子喪失了奮鬥的源動力。處於依賴別人的境地,孩子也常被無能感、沒有價值感、怨恨、挫敗感籠罩。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影視劇中,都不乏啃老族的身影。前一段的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獨生子》中的林小蘇、《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哥哥……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鼓勵孩子自立的六個技巧


自立的孩子,當他們離開父母的時候,也能獨當一面。

四、讚賞孩子

讚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實的自我形象。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的認同。

然而現實中,很多父母從不吝於讚賞“別人家的孩子”,而對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視若無睹。導師的兒子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路考上清華大學,直到留校任教。師母說,孩子經常向她抱怨,不管自己考試成績多好,從來沒有得到過讚賞。而她的解釋是,“怕你驕傲”!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心聲。

其實,只要掌握住以下三個技巧,大可不必有此擔心。

孩子不願溝通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讚賞孩子的三個技巧


我們日復一日對孩子細微處的描述性讚賞,可以不斷增加孩子內心的力量。而這些力量,可以在他們今後受到挫折和困惑時,給他們安慰和鼓勵。

五、幫助孩子揭掉身上的標籤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僅影響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

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應驗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學校教育中,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所以父母切忌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如果孩子身上已經有了負面的標籤,作為父母,我們要花時間制定計劃,使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

幫助孩子揭掉身上負面標籤的方法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2、創造機會讓讓孩子另眼看自己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4、以身作則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6、當孩子又按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需要我們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說出自己的感受、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遵守一些基本原則:接納孩子——用合作代替懲罰——鼓勵孩子自立——讚賞孩子——幫助孩子揭掉身上的標籤。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愛心和智慧,更需要耐心。


然而一旦掌握住了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不僅有利於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孩子在無形中也將學會這些建立在相互尊重平臺上的溝通技能,他們以後的人生也將受益無窮。


與孩子溝通,你有哪些好方法,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