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1

1、寶寶到底多大添加輔食?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的時間:


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各國權威機構的主流建議都是滿6個月添加輔食。這裡說明一下,對於滿6個月添加輔食這種說法,其實沒必要非要等到這個時間才添加,還是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寶寶會提前發出要添加輔食的信號。一旦寶寶出現要添加輔食的信號了,父母可靈活變通,提前一些也沒有多大關係。

添加輔食的時間一般從寶寶4-6個月開始,需要注意的是,寶寶添加輔食不要早於四個月,否則可能帶來很多危害。


添加輔食的原因:


6-12個月大的寶寶,正是發展咀嚼與吞嚥的關鍵期,對於寶寶來說,咀嚼與吞嚥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沒有練習,到了1歲以後,就會拒絕嘗試,即使寶寶肯吃,有時也會馬上吐掉,造成餵食上的困難。


寶寶到了六個月,因為母乳和配方奶中的鐵的含量明顯不足,寶寶需要從輔食中攝取,而且這個時候的寶寶各方面都已發育成熟,逐漸可以應對各種變化的輔食。輔食能提供更多元、完整的各種營養,包括:熱量、鐵質與維生素,甚至是微量元素如鋅、銅等。逐次給與不同種類的輔食,可以讓寶寶習慣多種口味,避免日後出現偏食的現象。


2、寶寶剛添加輔食,吃什麼,吃米粉、米粥還是蛋黃呢?


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先從一種富含鐵的高能量食物開始,然後再逐漸添加其他的食材或者營養素,比如額外添加了DHA的嬰兒營養米粉。相對於白粥,富含鐵的米粉更適合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


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需要注意的是:雞蛋營養豐富,很多家長將蛋黃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這其實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 過早添加蛋黃,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一般建議寶寶8個月後從1/4蛋黃開始添加;


3、寶寶能吃油嗎?什麼油適合寶寶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7~9 月齡的寶寶,如果輔食以穀物、蔬菜、水果等植物類食物為主,需要額外添加 5~10 克的油脂。


那給寶寶吃什麼油合適呢?《中國居民膳食膳食指南(2016)》中推薦的首選是:亞麻籽油、核桃油之類富含α-亞麻酸的油脂,並且很適合直接吃。


核桃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經加工後的脂肪酸組態更接近母乳,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且鈉含量為0,所以特別適合做寶寶第一口輔食油。


4、果汁和蔬菜汁能給寶寶喝嗎?


輔食的一般添加時間是寶寶滿6個月後(早產兒除外,需按矯正月齡計算),這也意味著:

  • 在寶寶6個月之前,不能為補水而給他喝果汁、蔬菜汁等“飲品”。
  • 寶寶6月齡~1歲之間,也不建議喝果汁和蔬菜汁。

果汁無法給1歲以下的寶寶提供更多特殊的營養價值,反而會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不建議納入飲食。


一方面水果、蔬菜被加工成果汁、蔬菜汁後,其中的纖維素遭到破壞,而纖維素攝入不足,容易出現便秘等問題;


另一方面,用果汁代替水果、蔬菜汁代替蔬菜,寶寶就失去了一次鍛鍊咀嚼能力的機會。因此,綜合來講,還是建議家長直接給寶寶吃水果(泥)、蔬菜(泥)。


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5、寶寶吃的輔食能放鹽或其它調味品嗎?


不要過早給寶寶添加調味品


在剛開始添加輔食的階段,寶寶的味蕾是十分敏感的,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再添加調味料反而會給寶寶造成身體負擔,所以,應該保留食材原本的味道。


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輔食中可以不放鹽,1歲後可以適量添加,1~3歲的幼兒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每天2克以內。過多的鹽會對寶寶還未成熟的腎造成負擔,而且會影響寶寶的飲食習慣,造成日後的血壓高。另外,過多的鹽也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


有的長輩擔心寶寶不吃鹽會沒力氣,其實嬰兒吃的母乳、配方奶、輔食中都含有鈉和氯,因不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所以沒有鹹味。寶寶飲食中鈉的來源很多,不存在缺鈉的問題。


一歲前寶寶的食物中不要加糖,吃糖太多會增加寶寶得蛀齒的風險,而且,血中的血糖急速變化可能導致寶寶情緒化,特別愛哭愛鬧。寶寶的輔食利用水果和蔬菜中的自然甜味令輔食美味即可。


2歲以內的嬰幼兒食品不要放味精。孩子飲食以清淡為好,不宜加過多的調味料,吃多了味精容易引起孩子缺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6、寶寶不喜歡吃輔食怎麼辦?


如果在剛添加輔食的初期,寶寶不愛吃某一種或某幾種輔食,可以暫時不吃。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品嚐各種食物的味道,提高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果孩子對某種食物牴觸,不要強求,過幾天再試試,也可以混合米粉等食物一起吃,實在不愛吃就吃點別的吧。


如果輔食添加一段時間了,知道寶寶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這個時候可以把新的食物和寶寶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這能提高他們接受的幾率。讓寶寶自己去品嚐和發現新食物,假如寶寶不喜歡也不要強迫。對於挑食寶寶來說,總得試個幾次他們才會接受。


也可在大人吃飯時,讓他坐在旁邊看著大人吃飯,吸引他吃輔食。或者在喂寶寶吃輔食的時候,逗逗寶寶,用輕鬆活潑的語氣與寶寶對話,讓寶寶認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7、輔食要避免“相剋”的食材在一起嗎?

這個事情……央視“3.15”都已經闢過謠了!


從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的理論中來看,並沒有“食物相剋”之說。相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寶寶輔食最好做到食物多樣化,從而豐富每餐的食物種類,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可是為什麼會有“食物相剋”這種說法出現呢?


其實,綜合起來,不外乎這麼幾種原因:


  • 食物不乾淨。

食物在種植、採摘、運輸、存儲以及烹調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汙染,如果沒有處理乾淨,或處理不當,就容易導致腹瀉,甚至出現食物中毒現象。

比如所謂“螃蟹和柿子相剋”,生柿子、螃蟹沒處理乾淨或沒完全熟透,單吃也會拉肚子的!


  • 食物過敏。

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那麼無論家長採用什麼烹飪方法、搭配方案,寶寶吃了,都會出現過敏現象!


  • 食物不耐受。

比如寶寶乳糖不耐受,那麼吃了含有牛奶的(或以牛奶為原料)的食物,寶寶都有可能出現腹瀉。

總之,與其相信“食物相剋”,不如選擇多種食材,均衡膳食,寶寶才能更健康!

家長最關心的10個輔食問題,看完後給寶寶加輔食再也不用擔心了!


8、寶寶的輔食食材要“特殊優待”嗎?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應該吃得比大人高級,這樣更有營養。


比如自己吃國產的櫻桃,卻一定要給寶寶買進口的、上百塊錢一斤的“車釐子”(其實就是櫻桃,“車釐子”是英文“cherry”的音譯),覺得車釐子更高級、更有營養。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食材沒有高級、低級之分,只有加工方式的不同,每一種食材都有其獨特的營養。


如果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吃與家庭飲食習慣不相符的食物,將來孩子長大後和家長共同進餐的體驗會很差。


所以,寶寶吃的食材應該跟家庭中大人吃的一樣,只不過加工的性狀和方式不同。


9、非得給孩子吃剛出鍋的“熱飯”嗎?涼一點可以嗎?


通常,寶寶食物的溫度最好是在40℃以下,接近人體的體溫是最好的。


這樣,既不會給寶寶造成因太燙而難以入口的感覺,也不會因為食物的冰冷對腸胃造成刺激。


當然了,家長也沒必要每次都用溫度計測量食物的溫度,只要通過感覺“測量”,不要過冷或者過熱就好。


10、寶寶輔食食材的添加順序是怎樣的?


按“月”來區分和制訂輔食進階方案沒什麼問題,但除此之外,小編更希望家長能夠充分觀察寶寶的成長狀況,能夠根據寶寶的具體生長髮育階段,來選擇食材或輔食性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