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落戶限制不會帶來“井噴”

取消落戶限制不會帶來“井噴”

網絡相關報道截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易暉

近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全面放開全省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取消昆明市主城區落戶限制,探索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政策措施。

剛成為新一線城市不久的昆明市沒有像一些大城市那樣擺“大架子”,成為最難落戶城市,而是熱情擁抱八方來客,彰顯了“春融萬物”的開放特質。

歷史上,昆明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自戰國楚將“莊蹻入滇”以來,特別是歷經元、明、清三朝,乃至民國和現代,就有大量中原和江、浙等全國各地的移民入滇生活,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了社會發展進步。然而,以往實行的“二元結構”戶籍管理制度導致城鄉之間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制約了人口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了不平等,阻礙了城鎮化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戶籍制度由局部改革逐漸步入全面改革,由區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到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戶口登記制度,由放開中小城市落戶限制到有序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為全面建成小健社會增光添彩,為拉動內需帶來持續動力。

那麼,取消昆明市主城區落戶限制是否會造成人口增量“井噴”現象?從該消息發佈後坊間的平淡反應看,大可不必為此過於擔心。要知道戶籍制度改革是一次綜合配套的改革,取消昆明市主城區落戶限制不過是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大格局中的“一盤棋”。長期以來,在我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全面推進農村脫貧攻堅的戰略指導下,城鄉差別已大幅縮小,新增農業轉移勞動力的峰值已過去,城鄉之間正在進入商品、人口、要素雙向流動、良性互動、加速融合的新階段。愈來愈多的鄉村或小城鎮居民覺得能夠在已脫貧後的家鄉安居樂業並享受現代化生活,幸福指數並不低,沒有必要非得到大城市落戶。同時,取消昆明市主城區落戶限制也並非就是絕對“無條件”“零門檻”,該《實施意見》中表示要探索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政策措施,這可以理解為一個必要的低門檻,意味著昆明在未來一定時期的戶籍人口增長,主要是將常住人口轉化為戶籍人口,使得放開落戶不致讓城市承受過重的人口負擔。

但長遠來看,取消大城市落戶限制確實會給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帶來一定壓力,必須及時強弱項、補短板。比如,昆明一些幼兒園收費太高,筆者所居住的某小區私立幼兒園每月收費竟高達數千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公務員的月薪,如果任這種“養不起娃”的節奏氾濫,恐怕會嚇退許多有意來昆明落戶的外地人,消解取消落戶限制的積極作用。

城鄉融合發展中的落戶新政,不僅要儘量降低落戶限制的“大門檻”,還得通過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和市場競爭機制作用,不斷降低教育、醫療、居住等社會服務方面的“小門檻”,讓民眾無論在哪裡落戶,都能過上有公共服務保障、有公平發展空間的生活。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取消落戶限制不會帶來“井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