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電圖特徵及射頻導管消融術效果


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電圖特徵及射頻導管消融術效果

本文來源:李文華, 肖建強, 徐波 . 十年 131 例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源分佈、 心電圖特徵及射頻導管消融術效果的回顧性研究[ J] .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 2020, 28( 2) : 74-80.[ www.syxnf.net]

為了分析 131 例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患者起源分佈、心電圖特徵及射頻導管消融(RFCA)術效果,為提高臨床 IVAs 診治水平提供參考。

本研究選取 2009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在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心內科行RFCA術的IVAs患者131例,採用體表標準十二導聯心電圖分析其起源分佈及不同起源部位患者心電圖特徵;比較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QRS波時限、下壁導聯(Ⅱ、Ⅲ、aVF導聯)R波振幅及Ⅰ、aVL、aVR導聯QRS波振幅,並比較行 X 線指導下與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Carto3)指導下 RFCA 術者 RFCA 術情況。

研究結果發現:

(1)131 例 IVAs 患者起源部位為右心室者 91 例(佔 69.47%),左心室者 33 例(佔 25.19%),心外膜者 1 例(佔 0.76%),不確定者 6例(佔 4.58%)。

(2)131 例 IVAs 患者中起源部位為左心室流出道者 19 例(佔 14.50%),右心室流出道者 77 例(佔58.78%)。起源部位為左心室流出道者 QRS 波時限長於起源部位為右心室流出道者,下壁導聯(Ⅱ、Ⅲ、aVF 導聯)R 波振幅高於起源部位為右心室流出道者,aVL、aVR 導聯負向 QRS 波深於起源部位為右心室流出道者(P<0.05>0.05)。

(3)131 例 IVAs 患者中行X 線指導下 RFCA 術者 77 例,行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者 54 例。行 X 線指導下與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者 IVAs 類型、RFCA 術成功率、手術時間、放電時間、成功消融部位 V 波領先 QRS 波起點時間及術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房內徑、左心室射血分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 X 線指導下 RFCA 術者 24 h 動態心電圖記錄的室性期前收縮次數少於行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者,聯合起搏標測者所佔比例、放電功率及 X 線暴露劑量高於行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者,有效消融時間長於行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者(P<0.05>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IVAs 患者起源部位以右心室居多,不同起源部位尤其是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 IVAs 患者心電圖表現存在一定差異,體表標準十二導聯心電圖有助於快速定位 IVAs 患者起源部位;X 線指導下與 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成功率均較高,但與 X 線指導下 RFCA 術相比,Carto3 指導下 RFCA 術有利於減少 IVAs 患者起搏標測,降低放電功率及 X 線暴露劑量,縮短有效消融時間等。

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電圖特徵及射頻導管消融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