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1.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野心被提上他的日程,便揮軍南下,而當時荊州的劉表已死,他的兒子劉琮無能便不戰而降。曹操輕而易舉收編了劉表部眾,號稱80萬大軍繼續向長江推進。此時的劉備在長坂被曹軍大敗後,在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表示想與孫權聯手抗曹。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吳國的大將周瑜、魯肅與諸葛亮等分析當下的局勢後,指出了曹軍兵力雖實有20餘萬,但後方不穩、遠道勞師、不服水土、短於水戰等弱點可乘,便堅定了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於是,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3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5萬人沿長江西進,迎擊曹軍。曹軍不善水戰,又值疾疫流行,被孫劉聯軍阻擊於赤壁。曹軍戰鬥力大減,初戰受挫,被迫駐守江北烏林一帶,隔江與聯軍對峙。曹操又聽謀士建議,下令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方便士兵演練,好伺機攻戰。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而孫劉聯盟這邊,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命令他致書曹操假裝投降,以出奇制勝。曹操自信穩操勝券,戒備鬆懈。黃蓋選擇時機派船逼近曹軍,下令同時點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延及岸上營寨,曹軍死傷慘重。周瑜等率軍乘勢衝殺,曹軍潰敗。曹操領殘餘軍從華容道敗逃,兵力折損大半,無力再戰,退卻而走。

  這一戰之後,三國的局面基本上形成,而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也暫時畫上了句號。

2.合肥之戰

  公元215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試圖拿下合肥,而此時守合肥的有張遼、李典、樂進,實力非常懸殊,因為當時曹操在赤壁剛敗不久,留在合肥的士兵不多。於是,張遼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殺牛犒賞軍士,準備明日大戰。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天亮的時候,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死數十人,斬二員大將,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衝入軍壘,到達孫權旗下陣營。宋謙、徐盛軍都不敵,士兵開始潰散,潘璋在後,馳馬追上,在馬上斬殺宋謙、徐盛軍中的二個逃兵,士兵見此,都回頭再戰。孫權見如此情況大驚,無所適從之下只好登上山頂,以長戟自守。張遼叱孫權下戰,孫權不敢動,看見張遼率軍甚少,便令軍士將張遼軍團團圍住。張遼突擊衝出,包圍被打開缺口,張遼麾下的數十人得以逃出,其餘軍士呼喚道:“將軍棄我乎!”張遼因此再度衝進包圍網,再次突圍救出其他人。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住張遼。戰鬥從日出到中午,吳軍士氣全失,回軍修整守備,曹軍眾人之心安定。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孫權圍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自己則和千多虎士與淩統、甘寧、呂蒙、蔣欽等為後。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孫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甘寧嚴厲的要捶響戰鼓,增強士氣,淩統親率三百近兵衝入重圍,甘寧則引弓掩護,呂蒙、蔣欽死戰拒敵。淩統救出孫權,便回頭再戰。但撤退路上的橋已被敵軍所毀,丈餘無板,當時孫權近監谷利在馬後,叫孫權抓著馬鞍、鬆開韁繩,谷利在後面加鞭,以助馬勢,孫權順利躍馬過河,與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備的賀齊會合,孫權才成功逃脫。而淩統則與甘寧等繼續阻擋敵軍,左右人馬已死,自己也身受創傷,殺死數十人,知道孫權已安全,才披甲潛行逃走。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此一戰張遼可謂威震魏吳,令孫權心有餘悸。

3.牧野之戰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諸侯國的國君親自趕來。聯軍於2月26日佈陣未完就下了雨,史稱聯軍共有“六師”。聯軍冒雨東進從汜地渡河水後,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東行。27日清晨,周武王莊嚴誓師說:“俗話說,母雞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現在紂王只聽信婦人之言,連祖宗的祭祀也廢棄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讓他們去危害貴族,擾亂商國。今天,我姬發是執行上天的懲罰!……勇士們,衝啊”,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


回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聯軍大勝,商王朝滅亡,西周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