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情境教育專家李吉林詞語教學例析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小學語文情境教育專家李吉林詞語教學例析

張敬義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誇美紐斯也說過:“可以為教師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範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儘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李吉林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運用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把抽象的詞語形象化,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運用更加到位。下面擷取幾例,以饗讀者。

北斗星 北極星 天鵝星座 (《數星星的孩子》)

師: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

生:無數。

生:數不清。

師:(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師:天上的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古時候就有個小孩子,最喜歡數星星,他經常注意觀察天上的星星。這數星星的孩子,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星星的孩子》這個故事。

師:(出示模擬的星空)你們看這七顆星連起來成為一組,叫北斗星,離它們不遠的那顆叫北極星。(按電鈕:北斗星、北極星閃亮)

師:這裡幾顆星連接起來又是一組,樣子挺像天鵝,就叫天鵝星座。這兩組星在銀河兩岸,就叫牛郎星和織女星。(按電鈕:天鵝星座、牛郎星、織女星依次閃亮)

評: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性為主,比較容易掌握一些標誌具體對象或特徵的詞。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詞語,對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李老師藉助模擬的星空,用實物演示情境,無需老師費什麼口舌,學生一看就明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高明的釋詞方法。

小學語文情境教育專家李吉林詞語教學例析

李吉林

眠 曉 聞 (《春曉》)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春天早晨詩人在睡覺,哪個字眼告訴你是在睡覺?

生:“眠”。

師:睡覺要閉上眼睛,所以“眠”是“目”字旁。春天早晨詩人睡得很香,不知什麼時候天亮了,哪個字眼告訴你天亮了?

生:是“春曉”的“曉”。

師:天亮了,太陽出來了,“曉”是什麼旁?

生:是“日”字旁。

師:你醒來時,聽到鳥啼叫的聲音,多好聽啊,哪個字眼表示“聽到”?

生:“聞”就是聽。

師:聽話用耳朵,所以“聞”下面是耳字旁。

評:眾所周知,一個詞語至少包括三個成份:聲音、意義和用法。有意義尋找詞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李老師教學這三個單音節詞,先通過語言描繪詞語所在的語境,喚醒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尋找詞語;接著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利用漢字表義的偏旁,引導學生抓住形旁,加深對詞義的理解。語境、語意結合,詞語理解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情境教育專家李吉林詞語教學例析

李吉林


白茫茫 (《初冬》)

生:(齊讀《初冬》一文中的一句話)“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霧。”

師:這一句話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霧很大?

生:“白茫茫”。

師:“白茫茫”是什麼意思?先說“茫茫”。

生:“茫茫”就是很大,很遠很遠,無邊無際,望不到邊。

師:那麼可以說,“茫茫”的什麼?

生:茫茫大海。

生:茫茫田野。

生:茫茫草原。

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師:那麼“白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好大一片白色。

師:從“白茫茫”你又聯想到什麼?

生:白茫茫的濃霧。

生: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地上一片白茫茫。

評:學生對於“白茫茫”的理解經歷了三個層次:先讓學生藉助一定的語言環境把“白茫茫”與“一片大霧”聯繫起來;接著通過詞語的搭配,在運用“茫茫”中理解“茫茫”;然後把所要理解的新詞“白茫茫”嵌入到詞句中,更好地理解、運用它。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嘗試運用,讓學生從眾多感性認識中體會出詞義來,這些釋詞方法綜合運用十分有效。


小學語文情境教育專家李吉林詞語教學例析

李吉林

連蹦帶跳 親切 (《小馬過河》)

師:《小馬過河》這篇課文中,用了許多“提示語”:“小馬連蹦帶跳地說”、“老馬親切地說”等等。這些詞語都理解了嗎?

生:理解了。

師:今天我們班上得了衛生紅旗,現在請吳洲小朋友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轉身對吳洲)因為是好消息,你希望大家早點知道,所以你是一邊跑著,一邊喊著報告的。下面的小朋友注意觀察,然後要你們用一句話描述。

生:(吳洲小朋友按要求表演)我們班得紅旗啦!我們班得紅旗啦!

(全班同學用新奇的目光看著這一切,然後紛紛舉手,主動要求描述)

生:吳洲連蹦帶跳地說:“我們班得紅旗啦!”

生:吳洲歡天喜地地說:“我們班得紅旗啦!”

生:吳洲一邊跑一邊喊:“我們班得紅旗啦!”

生:吳洲興致勃勃連聲喊:“我們班得紅旗啦!我們班得紅旗啦!”

師:現在小朋友看著老師,我怎麼向你們問好。(老師微笑著,語氣非常親切)“小朋友好!”

(學生更為興奮,紛紛要求描述)

生:李老師微笑著說:“小朋友好!”

生:李老師親切地說:“小朋友好!”

生:李老師滿面笑容地說:“小朋友好!”

生:李老師和藹可親地說:“小朋友好!”

評:李老師為了引起學生對“提示語”的注意,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人說話時的種種神態動作,從而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提示語。她創設了生動的說話情境,提供了鮮活的感知材料,並要求學生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這就必然激活學生的思維,迅速地從詞語倉庫裡挑出一個個合適的詞加以描述。生動傳神的表演,讓“連蹦帶跳”、“親切”在學生的頭腦裡變得有形、有情。

暖 (《長征》)

師: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也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裡,毛主席選了兩條。

師: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的情景,“雲崖”懂嗎?

生:高聳入雲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

師:剛才有同學問,為什麼金沙水拍雲崖暖呢?請你們聽一段配樂錄音:

1935年5月,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領之下,浩浩蕩蕩向雲南進發。快要到金沙江畔的時候,太陽快要落山了,遠遠望去,烏黑烏黑的一長列大山橫在眼前,金沙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滾滾江水飛濺起層層浪花,撞擊著兩岸的雲崖,發出轟轟的巨響,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兩岸峭壁插雲霄,巨浪翻滾幾丈高,航行水上一葉飄。

師:敵人為了阻撓紅軍北上,又封鎖各處渡口,而且搶去了江上所有渡船。面對洶湧的江水,狡猾的敵人,你們說,紅軍要渡過金沙江怎麼樣?請你們繼續聽:

紅軍戰士按照毛主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隻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師:剛才你們聽著心裡怎麼樣?這時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學到這裡,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是什麼意思?

生:金沙江紅軍巧渡勝利,紅軍戰士個個喜洋洋。

生:寫雲崖暖就是紅軍戰士心裡暖。

評:李老師運用音樂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充分利用兒童進入情境所看到的形象,與詩句溝通,讓學生體會到傳神的關鍵字眼“暖”的意思,從而使學生對詩的語言形態和感情色彩體驗得更加細膩了。這一教學環節言、情融為一體,李老師傳染語感與學生,在學生的心裡,“暖”不但只解作“暖和”,而且感受毛主席的英明,紅軍的機智,巧渡金沙江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