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文:夹箍儿侠 \ 编辑:土豆 \ 封面:土豆

夹箍儿言: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可没有什么网络、电脑游戏、聊天软件,甚至连电视也没有普及。那时我们都干嘛?显然,要么是跟别的小伙伴一起满屋子、满大街、满楼道疯,要么就是在家自娱自乐。

而在家看书听故事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可以说,那时的“书”,承载的可不止是些文字,还有整个一代人的回忆。

以下列出的这些书,不知能不能勾起你我的共鸣。

一、《365夜故事》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这是本人接触的最早的童话寓言故事汇编了,记得自己没上小学家人就给买了上下两大册,如获珍宝,天天捧着它入眠。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当然,那时本人大字儿还不识几个,主要还是睡前由妈妈一边念一边讲一边答疑解惑。记得最深刻的是《刘家五兄弟》,管讲多少遍都听不够。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二、《童话大王》

在那个时代,如果你不知道皮皮鲁和鲁西西,不知道郑渊洁,那真的是外星来的人了!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时至今日,那些故事情节笔者早都忘了,但每每回忆起这些书中的人物,就像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一个小伙伴一样的亲切。

三、“红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学校老师开始推荐开了一些特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以抗战、党、劳动人民以及老大哥苏联为题材,如《红岩》、《钢铁是则那样炼成的》、《欧阳海之歌》……我把这些书统称为“红书”。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你说这些书对那一代人的思维影响有没有,那是绝对的!大不大?不好说!但无疑,它在一代人的记忆里是抹不去了。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四、《日本漫画书》

童年,真正打开自己意识思维空间,让自己脑洞大开的,实不相瞒,是那些日本漫画书。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这些漫画书似乎没什么意识形态(有的话本人那时也看不出来),编的都是天马行空的事儿,甚至内容无厘头、不正经、没规矩。像《七龙珠》、《阿拉蕾》;

当然有些也让自己对小发明、小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小小神通大百科》。;

有的甚至担当了性启蒙的作用,比如说《乱马》。

当然还有什么《风魔小次郎》、《圣斗士星矢》以及后来的《灌篮高手》……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漫画书影响了一代人。

五、《毛泽东选集》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这些选集本人当时自然都没看过,之所以对它们记忆犹新是因为每次去姥爷家都会看到书柜里整整齐齐摆着的那一排——一排伟人的著作。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这些著作要么封皮都是红色的,要么封皮上的字迹是红色的,总而言之本人去一次看一次这些封皮,加起来次数也数不清了。

因此,那时的老人也给了本人一个“都是老革命”的印象。

六、《武侠小说》

等到再大一大,上了中学,男同学之间掀起了“武侠小说”热(不知女同学掀起的是不是言情小说热)。这些武侠小说百分之九十九来自港台作家,诸如金庸、古龙。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阅读这些书通常是在课桌底下、被窝里进行的。显然,这些书里藏着些许不可见人的东西(或者说见不了家长和老师的东西)。

在我看来,这些书的畅销无疑伴随着阅读者荷尔蒙的增长以及青春期的到来。

七、《现代汉语词典》

最后说说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吧,它上千页,很重,但却是那时的中学生上学不得不带不得不查阅的一本书。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每每回忆起这本书(或者叫词典),那种幸福与痛苦是并存的:

幸福来自它的实用性——它就像一个文字百宝箱,你能用这箱子里的任何一个“工具”来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只不过这里的工具是“文字”,而那些创作便是你自发写出来的小说、散文、诗词、歌词罢了;

痛苦来自它的压迫性(我把它称之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痛”)——这种压迫不止它自身的重量,还有隐藏在它背后的教育——你我都知,在那时一篇作文上的一个错别字意味着什么,不在话下!

当然,所有这些书都随着时间成为回忆了!

(本文结束)


七零八零后的老伙伴们,还记得这些书吗...

看烟台文化、历史、

风土人情

看烟台本土原创

听来自『烟台夹箍儿』的声音

请关注我们

注:公号「YT夹箍儿」与头条「烟台夹箍儿」为同号

本号所有文字、视频、音频、图片

若非特殊注明均为独家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