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黨員幹部在達日縣果洛建政紀念碑前接受黨性教育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久治縣牧民黨員利用“篷黨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瑪多縣黨員幹部觀摩瑪多縣黨性教育基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果洛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2019>的若干措施》精神,以青海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基地為保障,以五縣黨員黨性教育基地為基礎,以44個鄉鎮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突出輻射聚合功能,提升黨員學習實效,精心打造高原黨員教育紅色集群新矩陣,為全面加強黨員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起點謀劃部署,開啟黨員教育基地新里程。近年來,果洛州不斷探尋黨員教育陣地建設的新形式、新載體,著力打造了6個特色鮮明的黨員教育基地。但受限於每個黨員教育基地功能不同、特色各異現狀,加之牧民黨員居住分散、夏季流動性大的實際,黨員教育培訓內容及形式仍然顯得單一薄弱,黨員教育基地之間相互補充、統籌使用不夠完善,黨員教育陣地載體建設有待持續加強。為充分發揮黨員教育基地在提升黨員能力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果洛州按照“打造教育基地群、增強培訓影響力、構建教育新矩陣”的工作思路,統籌各類資金共計1016.9萬元,著力實施“151”紅色矩陣黨員教育基地集群建設工程,州委書記親自抓,組織部長具體抓,各縣組織部門精細抓,推動項目有效落實。通過陣地集群建設,不斷夯實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保障體系,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黨性教育體系新格局,進一步提升黨員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合理打造了形成輻射全州的黨員教育新矩陣。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瑪沁縣大武鄉哈龍村利用帳篷黨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舉行升旗儀式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果洛州瑪沁縣雪山鄉打造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以弘揚雪山修路精神和黨員黨性修養為主要特色的開放式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讓黨員在紅色熔爐中淬鍊堅強黨性——“151”紅色矩陣助力果洛州黨員教育揚帆起航

果洛州直機關各單位黨員幹部在青海省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基地接受黨性教育

高質量推進建設,打造黨員教育集群新陣地。進位提質抓“一主”果洛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大要求,深度挖掘青海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基地(班瑪紅軍溝)紅色資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著力打造全州黨員黨性教育培訓主基地,多渠道籌資308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紅色教育廣場和青海省長征精神傳承教育文史館,編排紅色舞臺劇,著力加強“長征精神”師資隊伍,創新推出“十個一”現場教學套餐,開展軍事訓練拓展體驗教學。近三年,省州縣各級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310餘場次,累計參加達18000餘人次。優化升級抓“五輔”持續強化瑪沁、甘德、達日、久治、瑪多五縣“一縣一基地、一縣一特色”黨員教育基地升級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精心設計培訓課程,聚力打造5縣集黨性體驗、廉政教育、互動實踐、展覽展示、教育培訓於一體的聯結式、整體式黨員教育集群基地,作為全州黨員教育培訓輔助基地。2020年9月,5個基地均掛牌全省第一批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進一步發揮了優質黨員教育資源最大效能。瑪沁縣整合資金3萬餘元提升基地總體成效。投資50萬元打造陶振華先進事蹟展覽館,並列為黨性教育基地。甘德縣聚力打造以革命烈士陵園教學區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以縣委黨校教學區為主的黨史黨風廉政教育、以50年代小禮堂教學區為主的黨性教育集群基地。達日縣升級打造“121”黨員教育基地集群,拓寬黨員學習教育渠道,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久治縣升級打造黨史參觀室和閱覽室,開展“四學”教學活動。瑪多縣投資120萬元打造升級集階梯黨史廳、瑪多發展廳和黨建文化長廊為一體的黨性教育基地,推出“傳承瑪多精神,增強黨性修養”等理論課程。創新方式抓“一帶”結合全州牧民居住分散、夏季流動性較大、集中教育難度大的實際,總投資198萬元聚力打造以44個鄉鎮“流動黨校”為主體的黨員教育基地“帶”,建立黨員教育宣講隊,按照“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課”“黨員需要什麼,‘流動黨校’就教什麼”的原則,讓學習“活”起來,讓黨員“動”起來,確保送學下村有“味”也有“料”,打造符合地區實際的普通黨員日常教育基地。為44個鄉鎮購置1頂帳篷和部分便攜式配套設施,推出“政策宣講+文化下鄉+醫療服務+法律講座+掃黑除惡+環保行動+精準扶貧+民意調查+困難救助+為民辦事”的“十位一體”服務教學套餐,著力提高宣講質量和水平。各縣拓寬選配師資渠道,聘請縣委黨校教師,優秀黨員、以及扶貧13個行業部門業務骨幹為客座講師,建立30人左右的“流動黨校”師資庫。同時,從教育、衛生、扶貧、人社等部門抽調懂政策、懂雙語、會講解的幹部組成工作組、巡迴宣講組和督導組,召開座談會2460餘次,舉辦宣講大會3670餘次,發放宣傳資料32000多份,大力開展“流動黨校送學下村”活動。轉變作風助脫貧。機關黨支部和黨員利用鄉鎮黨校廣泛開展結對幫扶“雙幫”工作,以“走親戚、講政策、送溫暖”的形式,深入結對戶家中,以多形式、多渠道的幫扶方式和群眾願意聽、聽得進、聽得懂的宣傳方法,廣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和富民惠民政策,把群眾注意力引導到建設新果洛、創造新生活上來。同時,整合資源,採取集中辦班、現場培訓、牧場指導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群眾務工技能,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

高標準推動創新,奠定黨員教育體系新格局。成為各級黨組織主題教育的鮮活教材全州755個黨支部近萬名黨員,依託青海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基地、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和建政紀念碑、瑪沁縣陶正華先進事蹟展覽館等基地實地踐學、深入學、系統學。深化運用“理論學習+黨性教育+實地體驗”模式,通過現場觀摩學,重溫來時路、再讀紅色初心,使廣大黨員精神上再洗禮、靈魂上有觸動、政治品格得錘鍊,達到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的效果,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持續抓好學用結合和成果轉化,以“查”細擺自身短板,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全州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檢視問題284條,整改落實81條,解決群眾熱難點問題216件,切實做到真學真改真落實,讓群眾來評判主題教育答卷。流動黨校”小學校發揮大作用。以“教育伴著帳篷走,服務跟著需要做,工作圍繞牧民幹”為主線,激發牧民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同步開展“十位一體”教學,宣講各項惠民政策、法律法規、掃黑除惡及各項民生工作等知識,及時瞭解群眾願望訴求,有效解決黨員、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230餘條。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威信進一步提高,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

黨性教育體系大格局初步形成。基地集群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精神內涵,明確各自辦學定位和培訓重點,探索出符合果洛本地特色的教學模式,較好地滿足全州各級黨組織不同層次、各個類型的黨性教育學習培訓需求,使全州6個縣的黨員教育優質資源進一步優化整合,輻射帶動效果增強顯著,達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效果,打造了黨員“家門口”黨性教育規範化常態化陣地,使基地成為推進黨性教育、黨性錘鍊的新陣地,教育黨員、服務黨員、帶動群眾致富的新平臺。黨員幹部服務發展大局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增強廣大黨員在黨性教育基地集群“紅色熔爐”中強化黨性錘鍊,理想信念進一步提升,黨員幹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進一步提高。同時,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和實踐載體,把黨性教育成果和嚴肅黨內生活有機結合,轉化為工作動力,激勵廣大黨員以高熱情、高覺悟的心態積極投入本職工作中,激發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各級黨組織服務群眾、解決問題中的執行力明顯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