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要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你需要3種信仰:

1.我的處境自身必須改變。

2.我必須改變我的處境。

3.我可以改變我的處境。

每當一個人想行之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處境,他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我必須這樣做。”他知道,只有他自己是負有責任的。他也擁有足夠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夠實現這些必要的改變。

拿破崙。希爾曾經寫過一本關於成功的最著名的書籍:《思考致富》。他的繼母,在他的成長之路上,如此鼓勵他:

這個被我們稱為家的小屋,對我們來說是恥辱,對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阻礙。我們一家人都身體健康,我們毫無理由去接受貧苦,我們知道,貧困是懶惰和冷漠造成的。

如果我們作為父母停滯不前,接受生活現狀,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在這種生活環境中成長,他們也會像我們一樣接受現狀。我不喜歡貧困!我從來沒有把貧困看作我的命運,我現在也不會這樣做!


目前我還不知道,我們走出貧困,踏入自由之路的第一步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我們一定能解放自己,同樣地,我也知道我們需要付出時間,也需要犧牲一些東西。我希望為孩子們取得優越的教育條件。更多額是,我想讓孩子們充滿戰勝貧困的雄性壯志。在你接受過貧困一次之後,貧困就會變成一種難以治癒的慢性疾病。

生來貧窮並不可恥。然而,將這種出身看作不可改變,就是可恥的,我們生活在全世界富有、最發達的其中一個國家裡。再這樣,機遇在向每一個人揮手示意,那麼我們就自己創造機會來擺脫現在的生活!


貧困就像一種緩緩發生的身體癱瘓。它會逐漸地摧毀一個人對自由的渴望,奪走一個人對於生命美好事物的希望,削弱一個人的積極性。此外,它還使人們不得不忍受大量的恐懼,包括疾病,批評和身體疼痛的恐懼。

我們的孩子還太小,還識別不出那些因為將貧困看做命運而產生的危險,但是我會教會他們識別這些危險。我也會教他們發展出一種富裕意識!教會他們期待富裕,準備還為富裕付出代價!

再考慮一下:你的處境必須改變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必須去改變它,你也能夠改變它。

你是否必須去做某件事情,這取決於你的信仰。在這裡,你可以對你“軟件”進行改編程序。


槓桿作用


想把某件事物變成必需品,我們就需要應用槓桿作用。這意味著我們要像使用槓桿那樣試壓。槓桿作用往往產生於:如果你不去做某件事情,你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但是如果你做了,你就會感受到極大的快樂。

你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製造槓桿:將痛苦和你無法改變自身財務狀況的事實聯繫在一起。


要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