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 創新與監管如何平衡?| 互聯網金融

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 創新與監管如何平衡?| 互聯網金融

文/《清華金融評論》高級編輯王曄君

導語

上市在即的螞蟻集團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11月2日,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如何把握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係,引發了市場熱議。

科技巨頭為何引發金融監管關注?

據此前螞蟻集團公告,該公司H股發行與A股發行同步進行,H股預計於11月5日開始上市交易。臨上市,實控人、董事長、總裁被多個監管部門集體約談,實屬罕見。而證監會公告中未說明監管約談的具體內容。

雖然具體約談內容並沒有披露,但螞蟻集團當天晚上就作出了明確的表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與相關管理層接受了各主要監管部門的監管約談。螞蟻集團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髮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舉辦的外灘金融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的一番演講引發較大關注。馬雲在演講中認為,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而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他表示,“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針對他的看法,一些金融行業人士認為,金融的基本規律、監管體系,在今天依然非常重要。

螞蟻集團上市令市場矚目,但如何對金融科技巨頭落實更有效的金融監管,也引發了市場熱議。

11月2日,就“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值得高度關注”一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撰文稱,“花唄”與銀行信用卡業務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續費高於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連續發聲,聚焦金融科技監管話題,螞蟻集團都被點名。

10月31日,《金融時報》轉載刊發《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一文提到:“前期對金融科技發展幾乎沒有監管,這既是P2P網貸一地雞毛的原因,也是類似螞蟻集團這樣的從事金融服務的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迅速發展的關鍵。”

11月1日,《金融時報》再次刊發題為《資深學者: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的文章。文中提到:“螞蟻集團個人用戶超10億,機構用戶超8000萬家,數字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元,其上市市值可能創歷史記錄。一旦出現風險暴露,將引發嚴重的風險傳染。其次,大型互聯網企業服務群體數量龐大,服務對象常常是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長尾人群。這類客戶通常缺乏較為專業的金融知識與投資決策能力,從眾心理嚴重,當市場出現大的波動或者市場狀況發生逆轉時,容易出現群體非理性行為,長尾風險可能迅速擴散,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11月2日,《金融時報》又再次刊發《資深學者: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釐清的幾個問題》一文,文中提出:”對於螞蟻集團,監管者需要思考和明確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是否應當儘快實施《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從機制上隔離實業與金融板塊;除了將集團內的持牌金融機構(網商銀行、天弘基金、眾安保險、信美人壽、螞蟻保保險代理等)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是否還應將所有類金融機構和業務,如支付寶、小貸公司以及由其交叉融合形成的類信用卡產品(花唄借唄),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

監管層和官方媒體密集發聲,釋放出加強金融科技監管的強烈信號。

金融監管政策加緊落地

就在螞蟻集團相關管理人員被約談的同日,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也同時發佈了兩項監管規定,即《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和《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規定》),這兩項規定不僅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範圍,經營規則進行了統一的監管,還對金融控股公司專業管理的隊伍進行了有效的促進形成和統一規範。

根據《辦法》,小額貸款公司發放網絡小額貸款應當遵循小額、分散的原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主要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具體到貸款金額,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對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方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這一點的主要目的是讓小貸公司迴歸支持小微企業的本源。另外,要求對個人貸款餘額不能超過其近三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意味著其客戶群體無法向學生以及其他一些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延伸。這樣就避免這類借貸主體因過度借貸導致惡性結果。

此外《辦法》還明確,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這一比例對於很多小貸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限制。以螞蟻集團為例,螞蟻自營放貸主體為兩家小貸公司,分別為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兩家小貸公司的註冊資金分別為120億元、40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兩家小貸發放貸款和貸款餘額總計362億元,通過資產轉讓業務實現的貸款餘額1708億元。螞蟻集團目前有共計21540億元信貸規模,其中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截至2020年6月末,螞蟻集團促成的2.15萬億元信貸餘額中,1.73萬億元是消費貸,0.42萬億元是經營貸。

曾剛認為,這實際上對現在槓桿較高的小貸公司造成了較大影響,因為現在很多聯合貸款中這一比例遠遠低於30%。在這個約束之下,自有資本可能不夠,那就要補充資本。對於一些公司而言,若現有業務規模保持不變,資本補充的壓力會比較大。如果不補充資本,就要壓縮槓桿和規模。這一監管規則與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思路類似,實際上是約束其整體的信貸創造能力。這可以有效約束整體的風險規模,避免因監管標準偏低或監管缺失導致的過度風險累積。

9月13日,《國務院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簡稱《准入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簡稱《金控辦法》)相繼發佈,並已於11月1日實施。《准入決定》明確提出,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應當具備符合任職條件的董監高;《金控辦法》也規定,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應當符合央行規定的任職條件,並向央行備案。

根據此次發佈的《規定》,擔任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需滿足從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8年以上,並具有良好的從業記錄等基本條件。除此之外,《徵求意見稿》根據職務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任職條件,如對董事長、總經理等工作年限要求較高,還對董事長、總經理、獨立董事等部分職務設定任同一職務時間上限。

螞蟻集團曾是首批金控公司監管試點的五家公司之一,螞蟻招股書顯示,公司擬以全資子公司浙江融信為主體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並接受監管,並由浙江融信持有相關從事金融活動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權。《金控辦法》的正式實施,意味著螞蟻納入金融監管,值得注意的是,《准入決定》和《金控辦法》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政策框架,後續還需配套諸多監管細則的出臺,《徵求意見稿》只是眾多配套細則之一。

央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依照金融機構管理,且與單一金融機構相比,其專業性強、複雜程度高。按照專業適當性原則,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應當具備金融管理知識、風險管控能力及合規經營理念,與其擔任的崗位相適應,以確保能夠履行職責和形成客觀正確的判斷,更好保護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也是主要國家和地區對金融控股公司及金融集團的普遍要求。

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逐漸成形

針對近期市場熱烈討論金融創新與監管的關係,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聚焦相關話題,發出了權威的聲音。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工作。此次會議在金融嚴監管、防風險方面釋放多重信號,包括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等。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我國採取全方位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通過出臺包括資管新規、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等規章制度,不僅加大對金融業具體業務的約束,更加重視完善制度辦法,形成長效機制。不過,一些潛在的風險問題仍然存在。從宏觀層面看,存在高槓杆和流動性風險。從微觀層面看,主要是中小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平臺的風險。此外,還存在影子銀行和違法犯罪風險。

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

在董希淼看來,當前我國金融監管仍有不少問題和不足。下一步,應正視問題和不足,完善宏觀慎重管理,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強監管協調,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委作用,減少監管空白和多頭監管。同時,堅持對稱監管,通過改進監管方式,鼓勵金融機構良性創新。

本文編輯:王曄君

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 創新與監管如何平衡?| 互聯網金融

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 創新與監管如何平衡?| 互聯網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