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 有些壞情緒是別人的

壞情緒是一種殺傷力非常強的負能量。根據物理能量守恆定律,當人們把負能量傳遞給你時,這種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只會通過你來吸收或者傳遞給另外的人。心理學上把這種情緒的連環傳遞和轉移的現象稱為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與壞情緒的循環


踢貓效應: 有些壞情緒是別人的


心理學上,有一則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是說某個企業的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的業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歸,為全體員工樹立榜樣。某天,他吃早餐時看報紙看得太入迷,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為了保證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錯過了上班的時間。

回到了辦公室,這位董事長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就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了一頓。銷售經理莫名其妙受了氣,就氣急敗壞地走出董事長辦公室、並把自己的秘書叫進辦公室教育了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上司教育,也積累了一肚子氣,就跑到接待處找磕兒。接待處的員工無可奈何地忍耐到下班時間,回到家裡看到兒子就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受到訓斥,就狠狠地對家裡的貓踢了一腳。像這種壞情緒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傳播到最底層的現象被稱為踢貓效應。

這種心理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消極情緒能營造出悲傷、痛苦、憤怒、不愉悅等氛圍,進而感染別人,使別人也陷入消極的情緒中。然而,人又有擺脫壞情緒的慾望,於是只有通過將這種痛苦的情緒傳遞出去才能獲得心理上的舒適感。因此,當別人拋來壞情緒的時候,是說明他人有遠離壞情緒的慾望。


踢貓效應: 有些壞情緒是別人的

面對別人拋來的壞情緒,心理素質較強的人能夠抵禦這種壞情緒的影響,並且拒絕接受,而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則會全盤接受,甚至將壞情緒再度升級。當壞情緒一再地被放大,往往會產生負面效應,甚至是循環的奇妙效應。比如上面說的董事長的例子,他的原意是希望能整頓整個公司的業務,但是因為他傳遞了一次壞情緒,導致很多員工遭殃。最後的反作用就是這些員工因為消極的情緒,導致工作上出現失誤。這又將產生新一輪的踢貓效應。

也許你不是那麼倒黴

將踢貓效應首先是應用於管理學上,主要是告誡管理層要避免發生“踢貓”這樣連環性的情緒感染的失誤。但是,事實上,踢貓效應不只會在不同階層進行上下傳遞,還可以在同等階級中平行傳遞,甚至使人們陷入對自己的誤解。

辦公室的小Q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孩。很多時候,同事們都非常樂意同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某天,坐在小Q隔壁的同事被上司痛斥了一頓,回到座位上就噼裡啪啦地把苦水灌給小Q。小Q聽到對方的委屈後,也聯想到平日裡上司對自己的苛刻,就憤怒地和同事一起數落上司。

中午的時候,一起吃飯的小意對小Q說出了自己的困境:孩子要交的轉校費還差1萬塊,能借的人都借了,就是湊不到剩下的1萬塊錢。 小Q折後竟然感嘆起生活的艱難.受得覺得飯菜都失去了香味。

下班的時候,小Q又被同公司的阿羅拉去逛街、聽了阿羅整整三小時對男友的痛訴。結果,三個小時後,阿羅輕輕鬆鬆地和她告別,小Q卻把阿羅失戀的情緒帶回了家裡。這時,小Q看著空空的四面牆竟然哭了起來說:“生活怎麼這麼不容易啊!我怎麼這麼倒黴啊! ”


踢貓效應: 有些壞情緒是別人的

事實上,小Q並沒有那麼不幸運。這一天對她原本應該是快樂的一天,她沒有被上司訓斥,也沒有因為金錢而苦惱,甚至沒有被男朋友甩掉,可她卻經歷了以上三種錯綜複雜的情緒。這個時候,再讓小Q評價自己,她肯定會認為自己是不幸運的,悲傷的,倒黴的!

瞧,踢貓效應導致人們失去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在這個例子中,小Q扮演了心理醫生的角色,聽別人傾訴,不但把別人的壞情緒照單全收,還把自己幻想成為事件的中心者,所以變得很不快樂。這也是很多心理醫生不敢對病人有感情的原因,否則他們會在踢貓效應的影響下變得不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