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与孔子探讨 (打二字河南地名),谜底是河南商丘。那如果我说: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你猜的出来?不但你猜不出来,就连谜底的答案归村的朋友都说猜不出来,更不知道他们村的由来,还和中国古代大圣人孔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文宣还不到位。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归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现在分为归村东,归村西两个村,距离漯河市中心约10公里。走进村里,这个村和河南其他平原的村庄没啥两样,很普通和谐的村子。简单转了一圈,我突然发现误解了这个归村的朋友。因为一路走下来,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和大圣人孔子有关的遗迹,哪怕找到一些残垣断壁或者瓦片砖头也行啊!问过村里几个年长的老人,也说不出个能够经得起检验的,有根有据的所以然来。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不过,这些村里的老人都说,归村以及附近原来是一个寨子,不仅有高大坚固的寨墙,寨墙外还有蜿蜒环绕的护城河。这激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然而这些毕竟仅仅存在于村民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已无据可查。据说“归村镇”在明嘉靖时期就是郾城十一镇之一清顺治时期郾城八大镇之一。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那么归村,怎么会有孔子思归处之说呢?为什么孔子会在此思归呢?在民间我们找不到答案,让我们在浩瀚的史书中寻找。据民国年间出版的《郾城县记》记载:“归村镇,有寨,有孔子庙。传《志》云:县东四十里俗云孔子思归处。”从这段简短的记载中,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些信息,民国以前的归村是一个镇,而且围绕整个镇还有寨子。在归村镇,有一座孔子庙,供后人纪念膜拜。据传说,在郾城县东四十里处,就是民间俗称的孔子思归的地方。从郾城县城往东四十里处,就是现在的归村附近周边的区域,也就是归村镇。可见民间所传孔子思归处,并非空穴来风。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他一生推崇的是仁义礼仪,被后人尊为孔圣人。他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现在,我们很难想象,2500多年以前的归村是什么样子呢?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孔子的前半生发奋图强,步入仕途,并著书立说。公元前504年,他退隐修著《诗》《书》《礼》《乐》,办私塾教弟子;他后半生周游列国,游说劝学施仁政。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当时,孔子就像现在的成功学演说大咖一样,到处讲学游说,劝各国的君主以礼治国。但是总是遇到挫折和不顺,甚至被那些权贵嘲讽,如丧家之犬。公元前489年,孔子携弟子在陈国与蔡国之间(今河南漯河召陵东归村)游说,遭到粮绝被困,深陷绝境,但又不愿意向当地老百姓求助。民间传说是有两个孩子不让他进村寨,他三天滴水未进,又饥又渴的他和弟子站在一个村口,面向东北方向鲁国(山东)曲阜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伤感之意伴随而来。饥饿难耐的孔子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归乎,归乎也!于是,归村,便由此而生 。

河南漯河:孔子思归处——打一地名,归村的来历!

后来,孔子及其弟子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孔子归鲁国。这些史料和传说,在《史记·孔子世家》可以觅到一些踪迹。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刀枪剑影,战争不断,金戈铁马,这些历史的遗迹荡然无存,民间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版本的传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如今的归村,也就不是孔子时代的那个村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