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賈村:解祕“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一到霍州府,就聽到這句諺語:“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這引起了我們同行內人很多的想像,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子,憑什麼有如此的自信,把村內的人才與驢放在一起自黑?

結果一到村裡,你就明白這種自信的淵源。


霍州賈村:解秘“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村民們在魁星聖水前洗衣,吃飯聊天

賈村位於霍州舊城東南4公里的東郊大張鎮。村子依山帶水,地勢抱藏是風水堪輿學中絕佳之地。村內媧皇雍宮、凌雲寶塔、魁星聖閣、魁星聖水、狀元新橋。

至於賈村建於何時,由何人所建現在已不得而知。現在居住此村的全部為劉姓族人。元末明初,其先祖劉選因手刃當地貪官,而不得不率領族人背井離鄉,離開了世代居住的沁源縣李園村,逃到了人跡罕至的七里峪,至第三代劉剛才定居至現在的賈村。

居住在賈村的劉氏後人不忘先祖遺訓,耕讀傳家,崇文重教,後世子孫人才輩出。至清末廢除科舉制度為止,據不完全統計,村內曾有三位禮部儒林郎、兩位內閣貢士三位敕封儒林郎,還有十幾位舉人和幾百位秀才。賈村劉氏現在已傳承至二十三代,枝繁葉茂後人遍及周邊河底、峪裡、寺莊、庫拔等村。


霍州賈村:解秘“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村內凌雲塔

賈村古建築眾多,佈局考究。其主要分佈在兩條軸線上。從北到南的縱軸線上依次有點將臺、鼓樓、牌樓、劉氏宗祠、媧皇廟、山神廟;從東到西的橫軸線上依次有閣老臺、青峰樓、魁星樓、媧皇廟、文昌閣、馬王殿、土地祠、西塬堡子。媧皇廟居於村內兩條軸線的交匯點。除此之外,村西北還有凌雲塔、玄帝廟、清代民居、分門祠堂、旗杆院等。


霍州賈村:解秘“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村前的狀元新橋

媧皇雍宮

看電視劇《封神榜》的都知道:狂妄自大的商紂王,去女媧廟燒香,看到女媧廟的神像,竟瘋狂剌激他的男性荷爾蒙,登徒子之性暴發,題筆在廟牆上寫了一首詩:“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豈不知女媧娘娘的功力已達到“上能補天,下能摶土造人,中間還能管人姻緣”,神仙一發怒,收起“山河神稷圖”,一搖“招妖幡”三個狐狸仙立馬去禍亂商朝。

紂王拜謁的女媧廟在那裡不得而知,霍州的媧皇廟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頗為馳名。

媧皇廟位於霍州市區東5公里的東郊大張鎮賈村。此廟始建於明代,後毀,清同治四年重修。媧皇廟內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正殿內後牆壁畫而聞名,繪製的是內廷御膳房內宮女們製作、傳送各種食物的工作情況。


霍州賈村:解秘“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內側西側在製作宴席的宮女們

東山牆壁畫全景描繪宮廷中處理國事的畫面。殿宇簷下正中懸掛“萬世母儀”的匾額。中為聖母女媧坐像,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臺下左右各繪有五帝,頭戴冕冠,穿帝王裝,手捧玉圭, 侍立兩側等待吩咐;臺階下右側一頭戴烏紗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宮女們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穿梭於各殿宇之間;年值、月值、日值、時值四位天神也正飛奔而至。

西山牆壁畫全景描繪的是“開天立極”快樂賀喜的場面。媧皇聖母站立在正中,頭戴鳳冠,身著霞帔。各路神仙或帝王著豔麗服飾,聲色快樂的相互道賀。左右上角各有一隻向下俯飛的鳳凰;大殿月臺臺階下有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兩旁、有剛剛獲得大赦的三名囚徒前來參拜;前面兩名差人抬著供案。年、月、日、日四位值神也快樂的相聚中畫面中央。守衛安全的武士旁,竟然還有一對正在嬉戲的童子。

據傳每年的農曆三月初十,是女媧娘娘的生辰,這裡都有廟會,附近村民特別是婦女還會到這裡朝偷盤子(即小饅頭),向媧皇聖母求子祈福。

據說這裡是女媧娘娘的副陵配廟,副陵主要埋葬女媧娘娘生前所用之物,而正陵則埋葬娘娘鳳體。正陵在霍州侯村,原規模宏大,建築風格極具皇家氣派。現僅存宋元時代兩塊巨碑及古槐三株。原正陵女媧廟為宋代皇帝敕建,從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開始遣官致祭。每年春秋要祭,每三年大祭,朝代更跌改元也祭。祭禮除御筆祭文外,重十六斤的金香盒一個。

霍州賈村:解秘“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是不是吹牛?

村內民居

玄帝廟

俗稱西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本村劉氏五世長門劉得清率村人創建。佔地375平米,建築風格為明朝中葉北方四合院落形制。大殿門額上書“威鎮北方”,兩邊明柱木瓦對一副“出皇宮修成玉體,入武當煉就金身”。

院中有明代柏樹一株,菩薩井一眼,南殿前有石槽水渠一條。整個玄帝廟南北殿高,東西房底,有井有渠似古硯,被認為是賈村的文房四寶之一。

大殿內東、西、北牆上有三幅明代壁畫,描述的是真武帝“巡遊四門”的故事。壁畫雖然現在已殘存不多,但其歷四百年而色彩依然如新,你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偉大。

遠去的背影或許模糊,但現在的賈村人,卻依然有著清晰的目標,村內至今博士學者不乏,村民們自修村志,隨便入一戶人家,滄桑斑駁的老傢俱上就零散的放置著舊書、字帖,仿若告訴你,“秀才比驢多”並不是傳說,而是這個村深入骨子裡的一種基因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