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一到霍州府,就听到这句谚语:“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这引起了我们同行内人很多的想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凭什么有如此的自信,把村内的人才与驴放在一起自黑?

结果一到村里,你就明白这种自信的渊源。


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村民们在魁星圣水前洗衣,吃饭聊天

贾村位于霍州旧城东南4公里的东郊大张镇。村子依山带水,地势抱藏是风水堪舆学中绝佳之地。村内娲皇雍宫、凌云宝塔、魁星圣阁、魁星圣水、状元新桥。

至于贾村建于何时,由何人所建现在已不得而知。现在居住此村的全部为刘姓族人。元末明初,其先祖刘选因手刃当地贪官,而不得不率领族人背井离乡,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沁源县李园村,逃到了人迹罕至的七里峪,至第三代刘刚才定居至现在的贾村。

居住在贾村的刘氏后人不忘先祖遗训,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后世子孙人才辈出。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村内曾有三位礼部儒林郎、两位内阁贡士三位敕封儒林郎,还有十几位举人和几百位秀才。贾村刘氏现在已传承至二十三代,枝繁叶茂后人遍及周边河底、峪里、寺庄、库拔等村。


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村内凌云塔

贾村古建筑众多,布局考究。其主要分布在两条轴线上。从北到南的纵轴线上依次有点将台、鼓楼、牌楼、刘氏宗祠、娲皇庙、山神庙;从东到西的横轴线上依次有阁老台、青峰楼、魁星楼、娲皇庙、文昌阁、马王殿、土地祠、西塬堡子。娲皇庙居于村内两条轴线的交汇点。除此之外,村西北还有凌云塔、玄帝庙、清代民居、分门祠堂、旗杆院等。


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村前的状元新桥

娲皇雍宫

看电视剧《封神榜》的都知道:狂妄自大的商纣王,去女娲庙烧香,看到女娲庙的神像,竟疯狂剌激他的男性荷尔蒙,登徒子之性暴发,题笔在庙墙上写了一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岂不知女娲娘娘的功力已达到“上能补天,下能抟土造人,中间还能管人姻缘”,神仙一发怒,收起“山河神稷图”,一摇“招妖幡”三个狐狸仙立马去祸乱商朝。

纣王拜谒的女娲庙在那里不得而知,霍州的娲皇庙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颇为驰名。

娲皇庙位于霍州市区东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后墙壁画而闻名,绘制的是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制作、传送各种食物的工作情况。


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内侧西侧在制作宴席的宫女们

东山墙壁画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万世母仪”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冠,穿帝王装,手捧玉圭, 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至。

西山墙壁画全景描绘的是“开天立极”快乐贺喜的场面。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各路神仙或帝王着艳丽服饰,声色快乐的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有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有刚刚获得大赦的三名囚徒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年、月、日、日四位值神也快乐的相聚中画面中央。守卫安全的武士旁,竟然还有一对正在嬉戏的童子。

据传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是女娲娘娘的生辰,这里都有庙会,附近村民特别是妇女还会到这里朝偷盘子(即小馒头),向娲皇圣母求子祈福。

据说这里是女娲娘娘的副陵配庙,副陵主要埋葬女娲娘娘生前所用之物,而正陵则埋葬娘娘凤体。正陵在霍州侯村,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极具皇家气派。现仅存宋元时代两块巨碑及古槐三株。原正陵女娲庙为宋代皇帝敕建,从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开始遣官致祭。每年春秋要祭,每三年大祭,朝代更跌改元也祭。祭礼除御笔祭文外,重十六斤的金香盒一个。

霍州贾村:解秘“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是不是吹牛?

村内民居

玄帝庙

俗称西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本村刘氏五世长门刘得清率村人创建。占地375平米,建筑风格为明朝中叶北方四合院落形制。大殿门额上书“威镇北方”,两边明柱木瓦对一副“出皇宫修成玉体,入武当炼就金身”。

院中有明代柏树一株,菩萨井一眼,南殿前有石槽水渠一条。整个玄帝庙南北殿高,东西房底,有井有渠似古砚,被认为是贾村的文房四宝之一。

大殿内东、西、北墙上有三幅明代壁画,描述的是真武帝“巡游四门”的故事。壁画虽然现在已残存不多,但其历四百年而色彩依然如新,你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伟大。

远去的背影或许模糊,但现在的贾村人,却依然有着清晰的目标,村内至今博士学者不乏,村民们自修村志,随便入一户人家,沧桑斑驳的老家俱上就零散的放置着旧书、字帖,仿若告诉你,“秀才比驴多”并不是传说,而是这个村深入骨子里的一种基因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