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出身的“隱藏王者”
有人總結過,香港寫歌詞的有個林夕,內地寫歌詞的有個高曉松,而說到臺灣寫歌詞的那就是方文山了。到今天仍然有許多人在討論,到底是周杰倫成就了方文山還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倫,其實更好的解讀方式是他們都在對的時候碰到了對的人,最好的方文山碰到了最好的周杰倫,於是兩人聯手締造了華語樂壇的一代傳奇與輝煌。
和科班出身的周杰倫不同,方文山從一開始就做著和音樂毫不相干的工作,他有著充足的底層生活經歷,大部分時間他混跡於飄著灰塵的工地當中,他做過水管工,做過電工,綁過腳手架。
在小學的時候甚至還到附近的工地中撿過破爛,中學時候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在那時候他身體練得很壯,百米速度的衝刺已經少有人敵。
於是他開始考慮自己是否可以依靠自己這項技能去幹些別的,他不會考慮自己會成為一名體育運動員,而是選擇了去送報紙,送牛奶。
後來他聽說工廠裡的流水線工資高,而且還管飯,已經受夠了臺北多雨天氣的他選擇了進了工廠,抬頭望了望高高的屋頂,他顯得非常滿意,至少可以不用在外面淋雨了。
全世界的工廠流水線都是一樣的枯燥,他每天重複著同一個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聽著機器有節奏的轟鳴聲,彷彿自己也成為了整臺機器設備中的一個冷冰冰的零件。
這很容易讓人們想起查理·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中的那個經典的場景,方文山開始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是時候應該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他看過許多書,且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是痴迷,有一肚子的情感渴望表達,他決定要進入影視界,用影像來給大家講故事。於是他用這些年積攢下的錢去報考了影視編導培訓班。
精彩的“人海戰術”理論與成功的實踐
但在90年代末的臺灣,電影這個行業的市場還很小,養活不了太多像方文山這樣的“野路子”,但當時的臺灣音樂行業卻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的盛世當中,既然影視這條路走不通,那麼自己就只要嘗試進入到音樂界,在方文山看來,音樂確實也是一種表達途徑,他可以通過寫歌詞的方式讓歌手們把他所想表達的內容通過歌曲這個載體傳達出來。
和在他的歌詞當中那種帶有濃重古風的豪放、浪漫、抽象等特點不同,生活中的方文山其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擁有著一個典型的理科生思維。
他相信大數據的威力,於是他策劃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自薦過程,先是編寫了一百篇歌詞,他的理解是如果我拿出一篇或者幾篇我認為最好的歌詞給你,你也未必會覺得好,但我把一百篇歌詞堆到你桌子上,你只要有耐心,我就有信心,這一百篇歌詞裡肯定至少有一篇或幾篇是你能夠喜歡的。
隨後他將其打印成集,然後複印幾百份分別投放給了包括索尼、飛碟、滾石、寶麗金、燕麥等臺灣唱片公司,採取了廣撒網的投放理念。
根據他的瞭解,唱片公司裡第一個能拿到自己歌詞集的會是負責收郵寄包裹的總機小妹,一個唱片公司每天會接到許多歌迷的來信,她不一定會把你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歌詞集太當回事,可能根本就不會往上交,直接丟垃圾桶裡都是很正常的。
在方文山的估算中,投一百份歌詞集大概有50份會直接石沉大海,但也會有大概50份能夠被總機小妹上交到製作人的助理和經紀人手上。
而製作人助理和經紀人每天要處理許多事情,可能也不會保證就能把你的歌詞集交給歌手去過目,大概又會有30份就直接卡在了這個環節當中,但你別忘了,還會至少有20份會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被呈現在歌手藝人的工作臺上。
但就和那些歌迷的來信一樣,藝人每天都會收到好幾麻袋的來信,他不可能每一封都拆開來看,但20份歌詞集擺在他面前,除去有一半的人不會打開,還有十份兒是能夠最終被歌手們看到的,如果這十個人當中有5個人覺得好,他就會和自己聯繫,這就是方文山的策略。
當幾百份歌詞集寄出去之後,最終只有一個人回了他的信,那個人就是吳宗憲。
一個將一千年前的文化與當代流行文化相串聯的天才
之所以自己寫的歌詞能夠被吳宗憲所看中,我們不得不說這有些命運安排在裡面,就在那一刻,吳宗憲可能心情大好,昨天晚上錄製的節目很成功,早上出門的時候沒下雨,沒有在娛樂雜誌上看到自己的負面新聞,也沒有和妻子吵架,沒和朋友翻臉,回家的路上也沒堵車。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方文山確實有成功的必要條件,在中學時他每天暢遊在書本的海洋當中,尤其沉迷於李清照和李煜的詩詞。
他之所以能夠將那些古意韻味十足的句子毫不違和的填到歌曲當中,是來自於先人的智慧,尤其是宋詞,它本身就是歌詞,只是一千年前我們沒有錄音設備,也沒有音符,以至於音樂部分就此失傳了,但歌詞卻永遠的留存了下來,而今天,那些歌詞仍然有它的魅力,既然古人能用它唱歌,今天我們也一樣可以。
於是周杰倫驚人的發現,原來宋詞可以和現代的流行歌曲進行如此完美的結合,此時連同周杰倫在內的所有音樂人和R&B音樂愛好者們發現,舶來語其實並不是R&B音樂在文字上最好的表達。
但方文山對於古文的運用絕不僅僅是拿來主義,為了讓它與現代流行文化有機的結合,它賦予傳統文字一層更加生動的“註腳”。
如果古風的歌詞僅僅只是拼命的堆砌一些華麗和生僻的辭藻,而並不能和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人建立起聯繫,那麼它的藝術性其實也將大大降低,那些沒有生命力的文字就如同一些暴發戶的大紅大綠,沒有什麼意義。
方文山曾經說過:“歌詞不是歷史的敘述句,歌詞是情感的催化劑”,所以方文山在古風的歌詞中加入了大量的人稱代名詞:你,我,他。
翻開方文山的歌詞,我們就能夠發現歌詞的前半句是古意,後半句又把你從一千年前拉了回來。
“(前半句凸顯古意)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後半句與你和我建立聯繫)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
“芙蓉水面採,船行影猶在,你卻不回來。”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來了解”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前半句為歷史敘述,為凸顯古意)古巴比倫王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後半句從三千七百年前拉回到此時此刻我和你的場景敘述當中)你在櫥窗前,凝視碑文的字眼,我卻在旁靜靜欣賞你那張我深愛的臉”
以這種方式將古代與現實相串聯起來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最精明的“投資者”
當我們真正體會到方文山文字中的玄機,我們不得不去感嘆到底是什麼給方文山提供瞭如此大的養分。
面對這樣的問題,方文山每次的回答都同樣簡練而精闢:“是閱讀,閱讀是投資成本最低,但是回報比例最高的事情,別人把一生的經歷和思考總結在一本書當中,而你花20塊錢把它買過來,找一個下午用一杯咖啡,一杯茶的時間就把他窮盡多年精力榨取出來的精華全部佔為己有了,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划算的投資嗎?
恐怕是沒有了,在方文山沒有從事歌詞創作之前,他其實並沒有對書籍投去太多的功利性,就如同他自己所說的,他在書本當中已經得到的足夠多了,自然書中是否自有“千鍾粟”,是否自有“黃金屋”都不重要了,因為更重要的是方文山從書中得到了更多的智慧,汲取了古人之所長,但書籍還是回報給了方文山一個車馬多簇的世界,當方文山瞭解閱讀和回報的關係之後,他就成為了最精明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