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二十四節氣中,我關於秋的節氣印象最深的當屬“立秋”和“秋分”,因為同帶“秋”字。立秋是在八月之初,上小學時暑假正好一半,那時候總是想,明明是夏天,何必加個“秋”字?而真正的秋天應當屬“秋分”之時,這時候天氣轉涼,短袖不得穿,一場場秋雨下下後,再也不能光腳踩在地上。那時候,秋對於我來說就是吃的東西變的豐盛,有黃燦燦的玉米、酸酸甜的橘子,這些都是兒時的最愛。

再大以後學了地理,知道了秋分之日晝夜等長,過了秋分北半球就開始晝短夜長,那時候苦惱的是,很早天就黑了,在外面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那時候,秋對於我來說就是玩的時間變少,在愈長的夜裡,只有在家乖乖地寫著作業。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再往後讀了大學,節氣的概念卻模糊起來,一年四季雖有好吃的水果獨自一人時卻很少去買,日夜消長卻終日忙碌於鋼筋的叢林中很少去發現。那時候,秋作為最美的季節,對於我來說,我卻很少再去發現它的美。

時光荏苒,像“暑退秋澄氣轉涼, 日光 夜色兩均長”這樣的詩句總藏匿於書中,“秋”為何物,是時候去發現一場秋分的盛宴!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我們很多人生活在被水泥密林覆蓋的城市之中,成長的軌跡相差無幾。出生後不久,便邁入被書包壓彎脊樑的求學之路;而扔下書包,一步又跨進了朝九晚五的寫字樓;也許幸運的找到了廝守的人,有了愛情的結晶,同時帶來了更多的責任,努力的工作,可能換來的只是一條信用卡的催債短信。等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想要去為所欲為的擁抱自然時,你可能還需要一個推輪椅的護工,來幫你了結這個心願。而心情雞湯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即使被痛扁著還要依舊受著並予以微笑,這就是水泥森林的求生法則。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現代文明總是無微不至給予我們溫暖,同時它又像是一座禁錮精神的牢籠。

原始的生活方式逐漸被徹底遺棄,我們也就不再需要野性的叢林,他們在腦海中的模樣漸漸被淡忘。大自然被冠以了新的含義:孤冷、蠻荒、險惡,我們開始對它產生了畏懼。看似我們被進化到了某種高度。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但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看似疏遠而卻又是微妙的。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長著一對原始的翅膀,不願屈服於塑料規則的條條框框,它想展翅高飛,欲回到我們真正“出生”又被“孕育”過的地方。

大多數人的那對翅膀還藏在內心最隱秘的角落,在不覺察的狀態中不時撲稜兩下,可以說它依然被束縛著、沉睡著;另一部分人的,則在機緣巧合中被觸動,被魔力無限的荒野所喚醒,振翅欲飛。出於一種本能,很自然的便翱翔在充滿無限生機的自由天空中。

人是一種原始而感性的生物,感情一旦被蕩魂攝魄的大自然所呼喚,腦中的所有思緒將會圍繞著這一點光亮旋轉,讓我們去探幽原始吧!讓我們放肆狂歡吧!也許“迴歸”這個字眼更加貼切。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林芝是一場色彩的童話,它是除了在《桃花源記》之外的一處真正的世外 桃源 ,在遙遠的西南之地大片粉色花海,那是在人間四月天的時候。 雅魯藏布江 在這裡由西向東折流北上,迴轉再南下,馬蹄形的大拐彎形成的水汽 通道也帶來了印度洋的暖溼氣流,為它帶來了森林的覆蓋、桃花的點綴。

在藏語中“雅魯”是從天上來,“藏布”是江的意思,這條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高原河流無愧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魯藏布江 在 林芝 縣這一帶江灘平緩,安靜的流淌著,而在大峽谷段,隨著山勢海拔升高,它又開始波瀾壯闊,奔騰不已。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每次說起西藏,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嚮往。最早的記憶就是初中的時候歷史課上出現的布達拉宮,之後就沒有再多記憶了,但它悄悄的埋藏在了心裡。一輩子一定要去的地方,旅行清單裡,西藏是其中之一。

我看了很多篇遊記,每一篇的作者都有各自去西藏的理由。或是為了信仰,或是為了挑戰,或是為了放空,我突然不知為何嚮往,只是心中的嚮往一直沒變過。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希望我們都能到達,自己心裡所向往的地方,帶著你最微薄的行李,去往遠方,不論路途有多麼艱辛,不要輕言放棄。

陌生人,我們,路上見~

秋分時節,望人跡罕至的冰川,路途中野獸的足印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穌合於言,安之若素。自言自語,無喜無悲。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三月桃花,四月歡唱,兩人一馬,明日故鄉。

流浪陌路,暖然緋涼,寫意人生,相識一場。

不關此世,不負己心,我自傾杯,且君隨意

#初秋創作正當時 圖文並茂贏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