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大軍師之爭,到底誰更育兒有方?答案高下立判

在古代,歷史上有許多的能人將士,讓我最為關注地便是司馬懿和諸葛亮。雖然這兩個人都有著滿腹的經綸,才華也不相上下,但是他們卻有著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在後續教育孩子們的方式上也就不相同。孩子們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長期以來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長大以後也將變成了什麼樣的人。


司馬懿以自身作為例子

司馬懿起初是東漢的朝臣,由於種種原因,後來投靠了曹操。等曹丕篡位以後,司馬懿又成了曹丕的部下。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城府很深的陰謀家,司馬懿每天都周旋在這些人身邊打轉,因此也就變得野心勃勃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大軍師之爭,到底誰更育兒有方?答案高下立判

司馬懿畫像


司馬懿為了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如果他想僅僅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於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兒子,便對他們言傳身教,儘可能地讓孩子們學習本領。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中漸漸長大了,也逐步接受著父親給他們灌輸的思想。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大軍師之爭,到底誰更育兒有方?答案高下立判

司馬懿親自教子孫文武


在他們的想法中沒有儒家仁義和正義哲學,都是想一些在那個社會里強者被人家尊重的社會,自己應該怎樣的生存,怎樣的與他人搶奪。有一次,在高坪裡的一場戰事中,他的兩個兒子在父親的帶領下,紛紛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學以所用,終於成功地制服了曹氏一族。那麼相對而言,諸葛亮在教育孩子方面與司馬懿就有著截然不同思想。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大軍師之爭,到底誰更育兒有方?答案高下立判

司馬懿以身作則


諸葛以謹慎作為教育核心

《三國演義》:諸葛亮曾跟隨叔父一起生活,後叔父死去,便退隱迴歸山林。諸葛亮做事總是謹小慎微,他在任職期間,對所有的事情總是喜歡親力親為從來不把機會留給他的子孫。因此也就失去機會沒有很好的去培養他的接班人,而且對於武將也沒很好的嚴格訓練他們。從而就導致了,他的子孫們失去了施展才華學習本領的好時機。諸葛亮是個十分忠君愛國的人,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子孫們個個也都非常忠心。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大軍師之爭,到底誰更育兒有方?答案高下立判

忠君愛國諸葛亮


總結:

有一次在蜀漢的戰役中,為了諸葛家族能夠成為忠誠。諸葛亮親自帶上兒子出征戰場,滿懷地希望父子都能夠戰死在沙場上以死效忠。果不其然,在征戰的過程中,諸葛瞻和諸葛尚都英勇的犧牲了。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忠心和敬業的好思想時刻都在影響著他們。


本文由態度歷史觀原創,歡迎關注,大家一起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