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工具。中學生的世界也變得忙碌起來,熬夜玩遊戲,逃課進網吧,上課打瞌睡也變成常態。長此以往,學生的注意力渙散,未能專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課堂呈現出一片沉悶、萎靡的現象,教師的講課聲變成了催眠曲,要麼無精打采,要麼沉睡如獅,一切課堂活動都無效地進行著,教師和家長都很無奈於這樣的現實,即使特別擔憂這樣未來,很多時候也感覺無能為力,黔驢技窮。


課堂中,環視教室,每每會發現有的學生目光呆滯、思想漫遊;有的在低聲講話、做小動作;有的在強迫自己認真聽講,但一會兒思想又開始雲遊四海,這些都是學生缺乏專注力的表現。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共同特點。


什麼是專注力?

•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正常情況下,注意力使我們的心理活動朝向某一事物,有選擇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動和其它信息,並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於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會提高我們工作與學習的效率。注意力障礙,主要表現為無法將心理活動指向某一具體事物,或無法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一事物上來,同時無法抑制對無關事物的注意。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教師應該怎樣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力

一 以“情”喚醒

教育需要喚醒,孩子的思維需要喚醒。

課堂上學生出現有意無意的思想渙散,時而低聲講話或時而做小動作,在所難免,特別是現在的學生,由於網絡的存在,他們每天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很多紛繁複雜的事物,這些事物常常讓他們心情浮躁,難以靜心。

這時,教師需要不斷提醒學生,提醒學生專心聽講,即使這樣不斷的提醒會讓老師心情不愉快,甚至會打斷講解的思路,也要不厭其煩的提醒,儘量做到讓學生不掉線,保證學生思維跟上教師的思路。

當學生出現思維渙散時,教師的課堂應變技巧也隨之變化,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悲傷時,教師必須以沉鬱淒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藉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提醒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二 目光暗示

老師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愛的噴泉

常人說: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讚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

目光,儘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三 動作指引

肢體語言對教師教學管理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課堂上,教師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教師教學管理信息,如:不同的肢體語言具有狀物、言志、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有意識地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

教師的肢體語言有時勝過真正的語言,課堂上一個表示理解的微笑和默許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一個表示滿意的微笑和點贊,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這些都可以喚醒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習熱情。甚至教師的站姿,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恰到好處。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四 自我管理

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密切相關的。

學生的行為習慣往往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地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習慣,在教學中強化學習自我管理意識,特別是在寄宿制學校,教師要時常關注學生的飲食、睡眠、衛生、運動等習慣。在寄宿制學校裡,學生會因為不能控制自己而熬夜學習,或熬夜玩手機等導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增加疲勞感,還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

經調查,在寄宿制學校裡,大部分學生由於偏愛零食而嚴重缺乏營養,也有部分學生缺乏運動導致肥胖而影響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學習成績。身體健康是努力學習的基本保障,沒有了健康,想努力學習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多數學生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許部分學生明白但對零食慾罷不能,就這樣任性地丟掉自己的健康,也無所謂。

結果,多數學生處於亞健康狀態,課堂上,經常感覺睏倦乏力、精神不振、心不在焉、無法專注等。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習慣,學校應該定期開設有關身心健康管理的知識講座,讓更多的學生明白想要好成績,須先有健康的身體。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早起鍛鍊,禁止熬夜學習,注重平衡膳食,學會勞逸結合,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即做生活的強者,亦做學習佼佼者。


美國教育學家夏恩說過:“為人師者,若不能控制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而以教之,等於錘擊冷鐵。”因此,教師不僅僅要用心教書,還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神功,潛心研究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成長規律,努力探究並掌握提高學生專注力的各種方法,探尋影響學生課堂專注力的多種因素,對症下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並有效進行。

上課,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