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知名作家桐華的作品,在桐華的小說中較多的是諸如《大漠謠》、《步步驚心》這樣的歷史言情小說或者宮鬥類著作。相比之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反而更加具有真實性,能夠讓讀者體會到更多的代入感。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年少的我們總是期望著長大,或是源自對擺脫父母監管的渴望,或是源自對慘痛童年的逃離,而這些歸根結底是對未來的期待。那時的我們不懂,自己身處的是最好的時光,最回不去的時光。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總是流露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就像書名帶給我們的感受。主人公羅琦琦的童年充滿了不堪的回憶,可那卻是她收穫頗豐的年紀。其實琦琦一直都很幸運,只是當時的她不知道,所以她的自卑是透徹到骨子裡的。不得不說,琦琦的童年簡直糟糕透了:與父母疏遠、被同學冷落嘲笑、甚至被老師侮辱,那怎麼會是一個幾歲孩子能夠承受的呢?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可這一切,琦琦都以最堅強的姿態走過來了,那些沒有打倒她的懲罰措施、惡作劇,讓她一步步變得更加堅強,給她鍍上一層保護殼,在往後的歲月裡無堅不摧,永遠可以在最糟糕的時刻以最燦爛的微笑面對一切,寵辱不驚。可這也是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地方,小小年紀就得偽裝堅強,臉上看不出真正的喜怒。

時間是給人最美好的禮物,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琦琦學會了堅強,懂得了人世間的“規則”。在時間的流逝中人們發現了自己的成長,也找到了人生中值得回憶的內容,值得再次思考的事物。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在“落魄”的時候,琦琦幸運地認識了小波、李哥、烏賊、妖嬈這些江湖朋友。在她成長的歲月裡,最親密的竟然是這些社會人士,他們的義氣、豪爽、堅強是琦琦性格中最突出的刻印。

可是就是這樣一群人,在陪她成長後,在她的路越來越陽光燦爛後,選擇了退出她的生活,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始終不是一路人,他們或許覺得,即使不退出,琦琦也會和他們越走越遠。琦琦痛苦過、頹廢過,可她還是挺過來了,並且更加努力地生活和學習著。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而這樣一份信念,也是小波對琦琦說過的一句話所建立的,小波希望琦琦能夠替他好好上學、好好高考。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琦琦最終還是明白過來了。這是琦琦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個轉折點,第一次是認識他們,第二次是離開他們。或許成長就是不斷地得到又不斷地失去,那些曾經在成長時經歷的事與陪伴的人,最終都會結束與離開,而留在我們生命中的痕跡永遠不會消散,正是這些組成了我們獨特的性格與獨一無二的人生。

經歷著這些來去、分合、喜怒,琦琦成為一個外表堅強卻也內心溫柔、開朗但也內向的小大人,也越來越努力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馬不停蹄地前進。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到小說最後最令人動容的不是張駿和小波有多麼愛她,而是她和關荷的那一份友情。她們彼此都在默默地羨慕著對方,甚至在背後陰暗卑鄙地破壞著對方。我想,只要是經歷過類似事情的人,都可以體會到這樣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們羨慕甚至是嫉妒一個人,有時候並不是對方到底有多好,只是我們缺乏自信,自己的短處可能恰恰在對方身上是如此耀眼的閃光點,可是天下有幾個是完美的人呢?我們又何必只是盯著一處看。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在讀者眼裡,琦琦又何嘗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人設,更何況在關荷眼中。好在當各自天涯時,她們還是釋懷了。她們向對方傾訴出最真實的聲音。年少時誰沒有羨慕甚至是嫉妒過一個人,可是,又恰恰是這樣一份感情在心裡一直激勵我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琦琦最後對關荷說:“你是我一生中最特別的人。永遠。”是的,關荷一定會是琦琦一生中最特別的存在。她帶給琦琦的是一股力量,一股永遠向上的力量。

桐華著作無數,言情雖美,最深刻的哲理卻在年少時光

最後我只想說,一定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一次經歷。永遠做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永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帶給我們的感動之外,或許這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