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王潮:潮人幹會

文 / 蘇冶

一個“人”字,一個“幹”字,概括了一家會展公司做大做強的秘密。

每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人來人往,潮起潮落,但有一支團隊時常活躍於會場中。

他就是智海王潮,一家發起於海南本地的會展服務平臺公司。

在傳統的商業認知裡,受制於人員因素、地理限制,會展公司很難做大。智海王潮是一個另類,從地方布點到全國,2018-2019財年營收超過6億元,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速,引發處於會展業中心北上廣深同行們的紛紛關注。

創新的合夥人激勵機制,兩橫一縱的產業鏈聯盟,是智海王潮實現野蠻生長的商業模式抓手。

人:多層次合夥人制度

智海王潮成立於2004年。當時,“非典”疫情波及旅遊業,海南當地最大的旅行社辭職出走9個人,他們隨後便創辦了智海王潮,專注會獎旅遊。

智海王潮總裁諶立雄正是9人之一。幹了15年會展,加上之前在旅行社的辭職經歷,諶立雄把整個行業的痛點總結為一個字:人。

智海王潮:潮人幹會

智海王潮總裁諶立雄

會展業本質上是一個智力資本行業,以“人”作為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人才成長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對企業動力、組織管理形式和人才組織有變革需求。

不過,會展業裡少有把“人”經營好的公司,一“大”就“起義”是活動公司的常態。諶立雄為此編了一首打油詩:會展高層常用腦,只因會展“人”難搞;選用留育是痛點,一不留心跑光了。

用腦搞“人”,大約從十年前開始,智海王潮總結出了一套激勵制度,並不斷完善,形成了如今的智海王潮“多層次合夥人制度”。

該制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基於員工“生存”需求的“激勵跟投計劃”,其設計理念類似於阿米巴模型,以正向激勵為主。

該計劃主要面向業務尖子、初級管理幹部,具體為項目結束後,設置銷售獎、談判獎、執行獎、補貼等獎勵,以此激發全員潛力。同時,團隊所有人都可享受超額完成項目的提成,多勞多得。

伴隨年資增長,員工成長為骨幹,便很難再通過加薪、獎金手段實現激勵。這時,第二個層次的股權分紅權激勵便呼之欲出。

智海王潮為中級管理者匹配股權分紅權,符合條件的員工可以現金入股,獲取股權溢價,在不同的公司和層面持有ABC股,且持續參與分紅10年的員工,分紅權轉為永久權,使得員工產生“並非為公司打工,而是為自己奮鬥”的歸屬感。

當員工完成“普通員工—骨幹員工—團隊管理者”的職業路徑,大概率就會產生離職創業的心態,此時最容易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為此,智海王潮設計了第三層次的合夥人制度,為已成長為團隊管理者的員工匹配“企業孵化&股東打造計劃”。

簡單說,願意留在集團內部的員工,可以在相關事業部學習管理經營技能,在戰略發展中心學習投資與風險控制,進而成長為公司股東和經營核心。

而對於願意外出創業闖蕩的員工,智海王潮提供創業平臺,鼓勵他們成立會展業務的橫向相關公司,比如廣告公司、搭建公司。其中,個人最高可持股30%~40%,成為最大個人股東,擔任公司總經理;其餘則由集團注資、持股,並給予業務、市場、管理方面的扶持。

這相當於變“起義”為“孵化”。

從當年的9人小團隊發展到今天,智海王潮已成長為擁有750餘名員工,在業內規模首屈一指的會展平臺公司。

顯然,智海王潮的多層次合夥人制度設計,是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匹配了不同階段員工的職業發展需求,幫助其招得到人才,也留得住骨幹。

諶立雄透露,智海王潮的人員流失率僅為11.02%,過去6年核心業務團隊的中高層流失率為0,在業內處於領先。

在業內,智海王潮的團隊經常被同行叫做“潮人”,這屬於對其團隊強大執行力與凝聚力的褒獎—僅僅在2018年,“潮人們”便承攬項目1 800多項,相當於每天5場會展活動。

不過,多層次合夥人制度只是解決了團隊的穩定性問題,智海王潮一年能做這麼多會,還取決於一項關鍵的商業模式設計:產業鏈聯盟。

智海王潮:潮人幹會

智海王潮發展歷程

幹:兩橫一縱產業鏈聯盟

形容智海王潮的產業鏈聯盟策略,也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幹”,兩橫一縱。 其中一橫,指區域的橫向擴張。

2015年,智海王潮與中國會議產業大會合作,發起組建了國內第一個目的地管理公司(DMC)聯盟,並在北京舉辦一年一屆的“會國會議目的地大會”。

在會展行業,最重要的參與角色有兩個:一個是專業會議組織者(PCO),提供專業的會展策劃、組織、主辦等服務;一個是目的地管理公司(DMC),負責主辦地的現場協調、會務和旅行安排等目的地工作。

整合目的地管理公司資源,顯然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智海王潮迅速地在各個目的地城市布點,健全全國佈局。

比如,智海王潮與山東的目的地管理資源成立合資公司,智海王潮持股51%,合作方一共持股49%。通過合作,智海王潮得以在山東業務落地,當地合作伙伴也獲得智海王潮業務支持。短短2年間,山東公司的營收就從1 000萬元增長到8 000萬元。

類似山東公司的區域公司,智海王潮已經開了13家。其它如四川、雲南等合資公司也在成立後快速發展。

近年來,“流量思維”興起,智海王潮又提出了全新的行業角色概念:客源地管理公司,負責客戶來源地數據的挖掘與運營,演化出“上游客源地團隊簽單—中游總部策劃—下游目的地團隊落地執行”的服務鏈,進一步完善了商業模式邏輯。

智海王潮:潮人幹會

智海王潮團隊服務博鰲亞洲論壇

另一橫,則是業務的橫向擴張。

從多層次合夥人制度出發,智海王潮在內部孵化出6家海南本地的會展關聯行業公司,涉及公關顧問、廣告傳媒、燈光音響租賃等專業化領域。同時,智海王潮在北京設立了除海口之外的第二總部。

北京總部的設立,既是對自身品牌定位的提升,也起到吸引一流人才、一線資源的前哨作用。隸屬於北京總部的智海王潮北京創意中心,在高端創意攻關時更多的是以“中央廚房”身份,用北京頂尖的創意團隊去進行會展策劃與資源支持一體化,輻射全國13個區域公司,確保創意的高品質輸出。

最後一縱,屬於智海王潮仍有待挖掘的領域:向會展業相關的上游拓展,如整合營銷、公關等,打通全產業鏈條,為客戶和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會展業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線下流量池,更似“私域流量”。智海王潮正計劃開發大會展領域的服務App——對C端,可提供會展目的地所有關於“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資訊服務、旅遊指南與產品銷售;對B端,進可為國內所有會展服務商提供入駐加盟服務,退可為“智海系”所有的創業孵化企業提供資源出口,完成自身體系閉環。

兩橫一縱的產業鏈聯盟佈局,背後顯現智海王潮的資本實現路徑與遠景規劃。諶立雄面對《商界評論》的採訪時講到:受益於互聯網的新型產業聚集效應,在資本+資訊+資源的扶持下,智海王潮將藉助“互聯網+”,開啟自身的“第二曲線”。

從上述觀點也可看出,智海王潮提倡的實際是類似互聯網行業的生態、共享與平臺理念。“兩橫一縱”的產業鏈聯盟立足於推動行業發展,以帶動企業進步,在諶立雄等智海王潮的高層管理者看來,會展行業沒法“一家獨大”。 “共享就是生產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必須要依靠市場自律與合作攜手,行業才能實現良性循環與進步,身處其中的企業才能共贏。

在剛剛結束的智海王潮年會上,董事長陳方旭拋出了“124目標”,即在下一階段,階梯性完成10億元、20億元,乃至向40億元營收目標發起衝擊。

以“人”為核心,佈局“幹”式產業鏈佈局,智海王潮已經開始向會務獨角獸企業正式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