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都挺好】大結局了,如前所料,大團圓收場。


蘇大強突然愛女情深了,明玉則無限寵溺這個老年痴呆了的老父親,甚至還為了照顧父親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父慈子孝有沒有?不知道的,還以為走到了深夜食堂的片場。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果然,觀眾們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甚至高喊“不捨蘇大強”。


我大概是最早一批作為自來水安利這個劇的,但事實上,當這個劇播到一多半,編劇為了戲劇衝突越來越脫離原著,把大量的聖母光環給明玉,並強行開始洗白蘇大強的時候,我已經基本棄劇了。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原本在於它的近乎殘酷的現實——為你揭示出一個看上去都挺好,實則都有病的原生家庭。


母親自己就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一路逆來順受,為了幫扶舅舅一家犧牲了自己一生幸福。


但是她做的不是反抗,而是像曹七巧一樣,把恨轉嫁到了女兒身上,讓女兒強行延續自己的命運。


父親自私透頂,受母親壓制了大半生終於重獲自由,於是變著法折磨自己的子女。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老大軟弱,自私,愚孝,每天都在想著如何犧牲小家成全大家。


老二媽寶,缺乏責任感,發生什麼事都只從別人身上找藉口。


老三看似堅強、獨立,實則傷痕累累,她拼命想要逃脫,卻還是繞不開原生家庭的牽絆,她做不到自己想象的那樣果決,也不敢輕易對一個人付出真心。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如果你不能理解這樣的家庭,恭喜你,你的原生家庭很健康。但是一定會有人告訴你,這個故事一點也不誇張,真實的家庭比這複雜多了,陰暗多了。


可是結尾的感天動地,打破了這種現實。


其實挺為難編劇的:一個一直很自私,從不愛女兒的人如何強行愛女兒呢?


阿爾茲海默症成了萬用靈藥,以為失個憶就能脫胎換骨。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別逗了。


我來告訴你一個自私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後是什麼樣子吧,他會更加暴躁,不安和惶恐,覺得全世界都要害他。


一個原本真實的故事,突然來了一個夢幻的結尾,就好像給臭豆腐上塗了一層奶油。


我很能理解這樣的編排,作為影視劇,它必須強行給你一個答案,而且這個答案一定要是大團圓的,否則不能過審。


這個不止是中國電視劇的問題,你去看美劇也會有這個問題,大結局總要給觀眾發顆糖的,這才是大眾喜聞樂見的。


但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顆糖。


有個朋友,一直活在極度糟糕的原生家庭裡,得了嚴重的抑鬱症,一度要去做親子鑑定。


她就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她說:好人成佛要九九八十一難,壞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嗎?!


問題是,真實的人生中,壞人不會放下屠刀。


為什麼要成佛?禍害人間多快活。


所以我勸她去看原著舒緩一下,原著真實多了,畢竟小說不需要照顧集體情緒。


書中的明玉鐵了心和蘇家斷絕來往,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逢年過節,還是會禮節性的託人給蘇大強送去很貴的水果,能做的也僅限於此了。


明哲回到了美國,已經不再事事愚孝,但老父親只要一訴苦,他還是忍不住心軟。


倒是明成做了個頗有影響力的博主,在網絡中找到了自我,和家人失去了聯繫。


蘇大強沒有娶成蔡根花,但是明玉恩威並施地幫他留住了這個保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自私和算計。


生活不會更好,但是大概也不會更糟了。


圓滿是電視劇裡才會發生的,真實的人生只有無止境的相互糾纏,至死方休。


把感動留在電視劇吧,我不接受一個洗白的蘇大強


有什麼徹底脫離原生家庭的辦法嗎?沒有。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但更多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認清現實,不抱任何幻想,才是自我治癒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


真的像電視劇裡的明玉一樣辭掉工作回家照顧父親?別傻了,親情飲水飽?工作才是這些不被愛的女孩子唯一的依靠。


影視作品總要給父母對女兒的不愛找個可以被原諒的理由,而真實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理由可講,不愛就是不愛,再強大的DNA也無法將兩個沒有感情的人聯結在一起。


每個在扭曲的原生家庭里長大的子女,都會用半生的痛苦摸爬滾打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這條路註定不完美,是他們和生活討價還價的結果。


電視劇的套路是先來個冰桶體驗把人從頭澆到尾,然後再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湯:來趁熱喝,暖心暖胃。


暖你妹。


別給那些寒了心的子女假希望了。


把所有的感動都留在電視劇裡吧,它不負責真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