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今天是週末,和大家說說我的成長故事。

我叫珍妮兔。出生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市。

在報大學志願的時候報了當時很熱門的計算機專業。現在很慶幸當時的選擇,因為IT行業現在仍然是和金融行業並駕齊驅的領先行業。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每次有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我都特別自豪的說我是做IT的!

大學的專業課裡,有硬件也有軟件。我當時的感覺是軟件可以很快地出結果。

舉個例子,比如說用Turbo C寫一個加法,一句話就寫好了。

但是如果用匯編語言的話,要寫長篇大論才能完成簡單的加法運算。我當時就想:

這麼麻煩——還不如我自己來算。。。

當時的這種想法挺小白,不過就是當時的這種想法,讓我決定未來要在軟件領域發展。

和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一樣,畢業後我成為了一個軟件開發工程師。和其他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不一樣的是,我光榮地成為了研發部14個同事當中唯一的妹子工程師。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說到這兒,肯定有很多人會自動腦補那些程序媛被眾星捧月的場景: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其實真正的圈內人士都知道:

不存在的。

在一個每個人都累得像“人類最好朋友”的環境裡,每個人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很了不起了。週末加班也是日常便飯。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除了搬磚,當時我還作為我所在的項目的接口人,與外部客戶對接。

外部客戶是一個善良和藹的男士——除了他喜歡經常改需求。我猜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知道了“抓狂”是怎樣一種體驗吧。

直到我來到另一家公司:微軟。

最開始我是在Office事業部,做現在的Office 365的前身——Office Live Workspace這個產品的測試和測試開發——也就是做手動測試和測試自動化的工作。

在這裡工作我的最大的感覺就是整個人都好了很多。主要是因為工作任務很清晰,規範很清楚,比如有代碼規範,代碼簽入前的評審流程等等。而且現有的代碼的可讀性很好,上手快,debug起來也心情順暢。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良好的研發過程帶來的巨大好處——這種感覺就像是在35°的盛夏熱浪中,突然走進了一座冷氣十足的大型購物中心,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後來我作為項目經理加入了STCA(微軟亞洲搜索技術中心)的一個卓越工程團隊,幫助必應搜索的一個跨北京西雅圖的大型團隊大幅縮短了他們的基線發佈週期。

前些時候,我幫助現在公司的一個團隊解決了他們自從組建團隊以來困擾他們已久的一個問題——需求定義不清楚。

指導團隊做改進之後,全體團隊成員的匿名反饋顯示:“需求定義不清楚”的痛點得到了明顯減輕。(請每個團隊成員對這個痛點的變化情況進行-5分到5分的匿名打分,0分表示痛點沒有變化,-5表示痛點加劇到無法忍受,5表示痛點減輕到完全消失。綜合所有打分結果,平均分為2.4分,所有打分均為正分。)

我熱愛我的工作。不僅僅是因為我擅長軟件研發過程改進這個領域(擁有CSM,SAFe大規模敏捷諮詢顧問SPC, PMP,CTAL等認證),還因為我在幫助這些團隊的時候,我感到我也幫助了那個多年前剛畢業、對軟件研發滿懷熱情和夢想,卻在現實中苦苦掙扎的自己。

這就是我的成長故事。

如果你的團隊也在承受一些研發協作的現實問題,歡迎關注本文插畫中的__號。讓我們一起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用先進的軟件研發實踐幫助團隊可持續地提升效率,發掘軟件研發的真正樂趣,實現最初的夢想!


我是如何從苦逼IT小白成長為幫助IT人不再苦逼的軟件研發顧問的


嗨,我是敏捷教練珍妮,

前微軟亞洲搜索技術中心卓越工程顧問,

我的目標是幫助所有IT人更輕鬆地做軟件!

如果你是IT人,想要高效工作,按時下班,工資翻倍,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