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了這麼一位女神:陳果。
比她美麗的容貌更吸引我的,是她自信瀟灑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
一手隨性插兜,一手夾著粉筆,她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門枯燥無味的大學思修課,上成了座無虛席、比“雙十一”還難搶的網紅課。
其實早在手機還不能上網的博客時代,復旦女教師陳果就火過一次。
因為她的真誠以及書香氣質所散發出的優雅與自信,在短短一週內,就有超過三千萬人點擊觀看。
一段時間,陳果接受了新聞聯播的採訪,她說:“思修課就是要把學生教育成心理強大的人,不管遇到什麼處境,讓自己儘可能的創造幸福。”
然而,隨著陳果的自信一起走紅的,還有一些指責她的言論。
有人說她:
“哲學博士又怎樣,不還是嫁不出去。”
也有人說她:
“不過是個不會做飯的女人而已,有什麼可驕傲的。”
我們不去否認囿於廚房與愛的生活,但我們應該同樣肯定那些選擇去尋找山川湖海的人生。
然而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仍然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
不論女性在專業領域取得了何種成就,總有人想要用世俗的標準去評價她。
面對這些質疑,陳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學生在食堂遇到了陳果,問了她這麼一個問題:“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哪個更重要?”
陳果是這麼回答的:
“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都很重要,但兩種不能兼顧的情況下,你喜歡你自己最重要。因為不管你變成什麼樣,總有人喜歡你,總有人不喜歡你。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還是有人會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
陳果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做客央視《開講啦》欄目時,主持人撒貝寧曾直言不諱的問過她:“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淡定地低頭笑了笑:
“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尋尋覓覓的,也是心胸豁達的人。所以我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業,能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陳果講了很多,她講優雅、孤獨,她談愛情、婚姻;她聊得很多,很廣,很深,但最後,總是會迴歸到同一個起點,那就是自己。
曾經有朋友在深夜發短信給陳果:“人活著是幹嘛啊?”
陳果的答案很巧妙:“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實現自己。”
博士攻讀專業是基督教哲學的陳果,卻從不信仰神明,她相信那些偉大的力量總是來源於自己,來自內心。
38歲的陳果從自身出發,哲學先賢的因果循環,被她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只是因為她的內心足夠強大。
精神世界的豐富,使得她從不需要別人的認可來彰顯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