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大中華區副總裁高勇:國際貿易對食物安全很重要

拜耳大中華區副總裁高勇:國際貿易對食物安全很重要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拜耳大中華區公共與政府事務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高勇博士在接受經濟觀察網專訪時表示,國際貿易與全球化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抑或是中國糧食安全方面,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疫情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給全球供應鏈帶來衝擊。儘管在工業領域供應鏈的本地化進程得到推進,但在高勇看來,受到土地、水資源等約束條件的限制,在大宗農產品領域,維護全球化依然是維持農業供應鏈韌性和長期安全的先決條件。

“中國對油料作物的需求很高,中國的大豆需求量大約為8000萬到9000萬噸之間。為何不完全自己生產,而仍然需要進口呢?中國總共只有約20億畝耕地,這些土地不僅要保障三大主糧,還要供應水果蔬菜。如果所需的大豆全部由自己種植,是現有耕地不足以支撐的。”

這是談到大豆進口問題時,高勇博士的答案。此前高勇曾多次被人問到這一問題,即“中國進口這麼多大豆,為何不能自己生產?”。

“中國目前除土地資源受限之外,北方尤其是西北的水資源也極具挑戰性,長期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使地下含水層顯著下降。由於這些限制因素,不可能讓所有的大宗產品(包括大豆)都依賴於國內生產,所以仍然要堅持推進全球化,這對中國也非常有利。”高勇表示。

一個例子是,儘管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出現下降,但依然從巴西和阿根廷進口填補了缺口。

在全球食物安全領域,國際貿易也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在高勇看來,目前農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則要考慮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即如何可持續地保障全球的食物安全。

“總體而言,對全球食物安全的威脅並非總量問題,更多的是結構性問題。在保障全球食物安全方面,國際貿易互通有無是至關重要的,這也符合中國堅持擴大開放、舉辦進博會的初衷。”高勇表示。

在此次疫情中,儘管受到了一定衝擊,但是全球農業供應鏈依然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在物流成本方面,由於以海運、水運為主,也未出現明顯的漲幅。高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拋開政治因素的影響,國際貿易總體來看仍然暢通。”

貿易可以解決現階段全球的食物安全,科技則被期待可以在更長的週期上發揮作用。

中國農業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本屆進博會,農業領域參展企業展出各類創新產品、服務,以及立足中國農業發展的創新商業模式。

拜耳農業事業部拜耳作物科學,帶來融合種子、植保、數字化與精準農業的中國本土化農業實踐,深入服務中國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糧食供應與地球家園雙安全。

從歷史角度來看,與工業一樣,農業同樣經歷了數次技術革命,從機械化到綠色革命,每一代革命性技術都支撐了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在高勇看來,數字農業很可能成為下一次農業革命的重點。

一直以來,農作物生產受到遺傳、環境、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勇指出,傳統農業的技術突破更多著眼於單點突破,缺乏整體優化;而在高勇看來,數字化可以優化農業生產的整個鏈條,在節約資源消耗的同時,使產量最大化,這也是拜耳通過數字農業主攻的方向之一。

高勇提供了一個例子,比如在田內放置很多探針,根據探針傳到數據中心的實時數據,可以及時瞭解田裡的水分、肥力情況;數據中心還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優化模型,通過綜合考慮所有因素,結合天氣變化情況和衛星成像,對最優的施肥時機和施肥量提出建議,以達到效率最高、流失最少的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化農場的種植密度和品種,提升作物產量。

“拜耳在農業板塊有三大戰略支柱,一是創新,二是可持續,三是數字化。”高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中國,拜耳已經在中國積極推進數字化農業的應用和探索,在包括電商、線上平臺以及飛防植保數據化等諸多方向上均有發力。

例如,拜耳拜樂農®生態圈2017年初投入使用,嘗試於通過商業智能賦能全渠道參與夥伴;2018年,拜耳入駐淘寶,現擁有1家淘寶企業店,11家淘寶授權店鋪;2019年,拜耳上線專為中國專業種植者量身打造一站式集種植技術、行情資訊、會員福利與專業服務為一體的線上平臺拜耳悅農堂®,目前註冊用戶約25萬,更於新冠疫情期間舉行了近3000場線上農技直播。2020年,拜耳飛防面積突破2000萬畝次,並與本土合作伙伴率先在國內推出飛防打藥小程序,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規模化的飛防創新模式。

高勇表示:“不難預見的是,如果我們通過數字化途徑,對農業多個方面持續優化,生產效率和產量的提高幅度將會非常可觀。因此,數字農業的技術革新或將成為農業領域一個革命性的重點。”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3UQWIPZX】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