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順利攜號轉網?請收下這份讓你少跑彎路、明白辦理的小貼士

自去年11月底“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施行以來,申請服務的用戶量快速上升,截至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為1018萬人次轉網成功,以中國聯通為例,在攜號轉網工作中,全集團共有2000多人的虛擬團隊完成1400多個網元、系統改造和幾乎所有業務流程調整,開展測試33萬餘項,在短短8個月時間內完成攜號轉網全國推廣攻堅任務。

在當前“攜號轉網”服務總體平穩的基礎上,全國“攜號轉網”服務監管系統於7月2日正式上線,為主動發現違規行為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進一步保障用戶權益。這一切都在鼓勵此前有意攜轉但由於種種擔心而持觀望心理的用戶邁出嘗試的一步。

“攜號轉網”破除了運營商之間的號段壁壘,具有非凡的歷史性意義,但也正因如此,儘管工信部及三大運營商為其實現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攜號轉網”在技術與業務規則方面依然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業務類型,辦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林林總總。為了讓廣大用戶更好地瞭解攜號轉網的業務規則規範,減少辦理時產生的誤會,這裡通過幾則真實案例,整理了一些攜轉小貼士,希望能夠幫助用戶少跑彎路,明白辦理。

貼士一:

號碼如有未到期且已約定在網期限限制的協議,需取消後方可辦理,且攜出時需繳清當月話費。

今年6月底,付女士來到營業廳辦理攜出,工作人員告知她的號碼下有已約定低消送手機的合約,且合約要求了在網期間為2年,要取消後才能辦理,於是付女士取消合約並按協議交納了違約金,收到了通知滿足攜轉條件的短信。由於工作繁忙,付女士7月才來到另一家運營商的營業廳辦理攜入,雖然成功了,但是卻又被收了一個月的套餐費。

這一案例中,按照《攜號轉網服務實施細則》要求,號碼如有在網約定期限限制的協議,確實應先解除在網期限限制,再申請攜號轉網攜出服務。營業員根據用戶訴求為用戶解除了合約,並告知用戶已滿足攜號轉網條件,可隨時申請攜出授權碼。但本月用戶並未申請攜出,而是次月申請授權碼並攜出成功,按照《攜號轉網用戶交互界面及程序要求》中“與攜出方結清申請攜號轉網號碼的已出賬電信費用”的相關要求,用戶攜出前應結清已出賬費用(僅限本號碼的電信費用,含當月實時費用),基於此,營業員向用戶收取了攜出當月話費。在理解了業務規則後,付女士給予了充分理解並對服務表示滿意。

貼士二:

攜出號碼辦理了固移融合、主副卡、一卡雙號、一號多終端、託收(單位託收和已在營業廳簽署託收協議的個人託收)等業務的,均需變更或解綁後方可辦理。

最近,毛先生在辦理“攜號轉網”時,被告知須扣除7月全月的套餐費用,手機號綁定的寬帶和數字電視服務也要終止。不僅如此,要徹底轉網,還得將這張手機卡綁定的兩張副卡“轉正”,整個流程至少一個月,還要額外繳費200多元。

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已攜出的號碼不再由原運營商運營管理,自然無法與原運營商提供的寬帶和數字電視服務綁定,號碼下的兩張“副卡”同樣也“無處可掛”,只能“轉正”,而副卡“轉正”目前是次月生效,“轉正”後的副卡不再共享主卡套餐,也要為其單獨選擇套餐,必然會產生一定費用,這都是符合業務規範的正常情況,經營業員解釋,毛先生也表示十分理解。

貼士三:

即使用戶長期不在號碼歸屬地生活,一樣可以異地辦理“攜號轉網”。

孫先生因為工作變動,從二線城市來到了北京發展,因為手機號已經用了十幾年,換號極不方便,因此搬家後並未更改。最近,為了與家人能夠一同辦理聯通親情號業務,他需要先辦理“攜號轉網”,家鄉距離工作地很遠,而且為了辦理一個業務跑一趟孫先生總覺得不值得。

對於出差族、候鳥族來說,這種情況十分常見,也十分不方便,三大運營商也從用戶感知角度出發,推出了很多異地服務舉措,例如,中國聯通多個省分公司都推出了包括異地攜入、異地套餐變更、異地開戶、異地過戶、異地移網掛失/解掛等在內的20餘項跨省異地服務及4G/5G跨域融合產品,本地可辦理的業務在異地營業廳也可辦理,徹底打破地域限制,為用戶提供便捷、無地域障礙辦理體驗。今後,孫先生遇到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想要順利攜號轉網?請收下這份讓你少跑彎路、明白辦理的小貼士

貼士四:

“攜號轉網”也可線上辦理,方便快捷少跑彎路

“想把自己的號碼轉入聯通辦理智慧沃家融合套餐,給家裡添上寬帶,可是去一次營業廳,來回路上加排隊少說也要兩三個小時,太麻煩了”吳女士一直有心辦理“攜號轉網”,無奈工作繁忙,總是騰不出時間去營業廳,她還擔心就算去了,這麼複雜的業務萬一辦不成,豈不白跑一趟。

其實,經過運營商的持續投入開發,目前“攜號轉網”在很多地方都已實現線上辦理,用戶不必一趟趟親自跑營業廳了。以中國聯通為例,在手廳-服務-攜號入網開通了攜入入口,異網用戶登陸手廳後可以在首頁直接看到,用戶只要符合原運營商轉出條件並獲得授權碼,就可以在此轉入聯通並選擇套餐,下單完成後會有專人上門辦理,十分方便快捷。

想要順利攜號轉網?請收下這份讓你少跑彎路、明白辦理的小貼士
想要順利攜號轉網?請收下這份讓你少跑彎路、明白辦理的小貼士

貼士五:

轉網後的號碼話費充值渠道將會受限,用戶需全面瞭解再做決定

王先生平時都習慣用一款較為小眾的APP進行話費充值,因為他在這個APP內有一定儲值且常有滿減活動。今年4月,王先生辦理了攜號轉網,此後他發現用來充值的APP總是提示充值失敗,也沒有說明原因,在向原號碼運營商和攜入運營商幾次溝通後,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王先生十分鬱悶,甚至表示,早知如此他絕不會辦理“攜號轉網”。最終,王先生為了能夠繼續使用原充值渠道,於120天后又轉回了原運營商。

用戶可在運營商各種官方渠道充值,如果在第三方話費充值平臺充值,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微信和支付寶進行了攜號轉網改造,能判斷用戶歸屬運營商並正確充值,其他第三方APP目前暫不支持攜轉用戶充值。隨著工作的深入,後續或許會解決這一問題,用戶在攜號轉網後可以選擇更加方便自身的充值方式。

貼士六:

辦理攜號轉網後,打電話對方手機仍可能顯示原運營商。

李女士最近成功辦理了“攜號轉網”,身邊親友對此很好奇,李女士為了給親友展示“攜號轉網”成果,向對方手機撥打電話,原以為對方手機會顯示攜入運營商的名稱,但沒想到屏幕上還是赫然顯示原運營商名稱,這讓李女士很困惑,甚至覺得自己沒有真正攜轉成功,是被營業廳“忽悠”。

其實,攜轉用戶歸屬運營商顯示功能一直是由手機內嵌軟件或第三方APP提供,並非運營商提供。李女士遇到的問題是因歸屬地顯示軟件提供方未能及時同步用戶攜號轉網數據造成的,目前還沒有找到能夠完全解決這一問題的適合辦法。不過可以放心的是,顯示問題並不會影響號碼的使用,號碼是否攜轉成功,用戶可直接諮詢運營商,不必因顯示問題而困惑。

用戶辦理“攜號轉網”的初衷都是為了生活更加方便、資費更加實惠,但如果在瞭解不到位的情況下辦理攜轉,很有可能像上述兩個案例一樣反而給生活增加不便,這就需要運營商從用戶角度出發,做到提示提醒義務,保障用戶在攜轉後的使用感受。比如廣西聯通就在每個開放營業廳都開設了攜轉專席,並在顯著位置擺放《攜號轉網服務辦理指南》公示牌和風險告知書公示牌,印製《攜入用戶告知書》並保證每位攜入用戶按規範簽訂;建立省市兩級24小時系統保障機制,通過微信運營保障群隨時監控解決運營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派專業人員進駐由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組建的“攜號轉網”專班工作組,專門協調解決攜號轉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快速有效的解決用戶需求,讓用戶攜得入、攜得出、轉得快,轉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