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快遞的“空中飛人”:通過260米高的溜索送件

他滑過“亞洲第一高溜”,當“空中飛人”給百姓送貨;他從事快遞業練就“十八般武藝”,成為快遞“雜技演員”;他熱心公益、捐款孤兒院、第一時間志願加入抗震救災、背老人過河感動路人;他最愛說的是:“這不僅是服務,更是小哥的價值。”他就是來自雲南昭通巧家縣的35歲快遞員劉平來。

巧家縣地處四川、雲南交界地帶,最高海拔有4041米,配送線路堪稱中國最艱苦的地方。為了按時給客戶送貨,劉平來時常需要爬過大山,做溜索下的“空中飛人”,在湍急的江流中行船,在泥濘裡打滾。

鸚哥村離縣城有100多公里的山路,2018年以前,村裡不通車,要送件必須經過距離江面260米高、長470米的“亞洲第一高溜”,溜索的摩擦聲和呼嘯的風聲令人心驚肉跳,稍有閃失就有生命危險。過了溜索,還要負重揹著貨物走兩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才能到達鸚哥村,但是劉平來沒有叫苦言累,揹著上百斤的家電鼓足勁頭往上爬,就為了完成“最後一公里”的送貨承諾。

有一次,劉平來到離縣城100多公里的小河鎮給客戶送貨,因為一直下雨,送貨車陷入了泥潭。他毫不多想,跪地推車,經過幾翻波折終於把車弄了出來,自己卻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泥人”。草草地在雨流溝裡洗了一下,他又繼續送貨。

像這樣的爬山過河配送的情況太多太多。劉平來告訴記者:“偏遠地區‘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一直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大家電,不僅僅是道路不暢,搬運也很吃功夫。能讓山區百姓都能享受到與大城市沒有差別的購物體驗,這不僅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2014年魯甸地震,劉平來從新聞裡獲知了震區受災情況,鄉親們受災受苦的訊息讓他內心煎熬,一種責任感在心頭油然而生。在地方組織的號召下,他義無反顧地參加到抗震救災的志願服務活動中,並作為抗震救災第一批志願者在震區做起物資搬運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缺衣少糧等生活困難。

在那裡,他不分晝夜一干就是10多天。2014年8月8日,是他原本承諾和女朋友到民政局領證的日子,然而他卻失信了。在踏上抗震救災志願服務之行的那一刻,他對女友說:“在災難面前,個人的事都是小事,我們領證的事以後再說。”在他看來,抗震救災讓他明白什麼是面對和擔當、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團隊精神。

2017年,他向巧家縣孤兒院捐贈了1萬元現金,表達巧家京東幫對社會的一點責任和回饋。2019年,他送貨下鄉過程中,山洪暴發,洪水淹沒路面,他二話不說,挽起褲腳背起老人過河,事後老人的子女得知,專門送來錦旗感謝他。

隨著劉平來越來越有名氣,他就想著借自己的一點影響,推廣家鄉特產,每一次受邀上節目,他問的第一句話都是:“可不可以帶特產”。他將巧家縣本地小碗紅糖帶到了中央和地方電視臺舞臺,向全國觀眾推薦。難能可貴的是,他做這些都是無私奉獻,只為幫助銷售家鄉農特產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巧家送貨的4年多,因為常常揹著家電走高低不平的山路,劉平來練就了一身“絕技”。從事快遞員5年的他,曾做過兩年的分揀員,每天都要分揀上千件包裹,練成二指接酒瓶、徒手抓燈罩的“絕活”。2017年5月,在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年度盛典”上,劉平來被評為“2017年度快遞小哥”。2019年,昭通市郵政管理局、共青團昭通市委聯合表彰他為昭通市郵政行業第一屆“小蜜蜂”。今年9月,他又被國家郵政局評為“最美快遞員”。談到快遞員這個職業,劉平來表示:“每個行業都有辛酸,但是隻要努力,幹一行愛一行,在送貨的時候把快樂帶到每一個家庭,就是最幸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