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縣優質機採棉開機採收

瓜州縣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建立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近務工的利益連接機制,推廣機採棉種植,降低棉花種植成本。眼下,西湖鎮萬畝優質機採棉已開機採收。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縣優質機採棉開機採收

位於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的優質機採棉基地,大型採棉機來回穿梭,枝條上的朵朵棉花被收得乾乾淨淨,雪白的棉花瞬間被打成一個個棉包。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縣優質機採棉開機採收

瓜州縣誌誠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郭新堂:“現在500畝地,按以前要人工採摘的話,費用也高,賺不上錢。現在機採棉兩天就收拾完了,減少人工和減少汙染,每畝地至少也能增200元錢。”

近些年,傳統的棉花種植模式使棉花生產成本逐年增加,而收益卻逐年降低。瓜州縣西湖鎮引進新疆哈密天雲棉業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探索“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建立土地整理、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近務工的利益連接機制,通過推廣機採棉種植,施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降低棉花種植成本。

瓜州縣西湖鎮副鎮長 謝玉國:“通過土地平整,使小地變大地,粗放變精細,較傳統模式畝均增加1500元,土地綜合效益提高2.5倍。”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縣優質機採棉開機採收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縣優質機採棉開機採收

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農戶 張財基:“租每畝地每年是500元錢,一年租下來也是12500元錢,然後我到這個機採棉地上在打工,1個月的話差不多4000到5000元錢,4個月下來也到差不多2萬元錢。所以這個集約化種植,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成本。”

記者:王曉磬 李雲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