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下)——八十歲不下火線

三國良將系列之呂岱(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呂岱重大事件之八——外交攻勢,拓展影響

上期講了呂岱出任交州刺史,在士燮死後剷除士徽勢力的經過,本期繼續講呂岱之後的經歷。

雖說士燮家族統治交州四十餘年,單論時間長度已經不短,可士家的實際影響力僅侷限在少數漢人聚居的城市中,大片土地實際仍由蠻夷部落控制。從上期講到的呂岱進入交州的經過也能看出,士氏家族能長期統治交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方諸侯混戰,對交州鞭長莫及。等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強大的東吳對士家就形成了碾壓局面。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下)——八十歲不下火線

交州與幽州有些類似,都是漢人與少數民族混居的邊緣地帶,但交州比之於幽州距離中原遠得多,沿途的地形也複雜得多,所以中原戰亂時許多人逃往幽州乃至於遼東的公孫氏政權處避難,卻少有人逃到交州。因為大部分人南渡長江到荊州、揚州就停下來了,交州實在太過偏僻。漢人數量太少,也是士家四十餘年都沒有強大起來的重要因素。

《三國志·呂岱傳》載:又遣從事南宣國化,曁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諸王,各遣使奉貢。權嘉其功,進拜鎮南將軍。

直到東吳政權入主交州,呂岱憑藉強大武力為後盾,才能不斷加強對交州的控制力,並向更南方的東南亞各國拓展影響力。呂岱派出自己的從事出使東南亞,越南中南部、老撾、柬埔寨等地的王國紛紛派遣使者向東吳朝貢。

在呂岱的外交行動影響下,不僅強化了東吳對交州實際統治,而且使東南亞諸國都知道了北方有個強大的東吳帝國,對拓展華夏文明的影響力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開創性意義。

在當時孫權可能意識不到呂岱的東南亞外交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不過能有許多小王國使者來朝貢,總歸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孫權表彰其功勞,升呂岱為鎮南將軍。

對比士燮與呂岱在交州的強弱之勢,能夠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隻有國家強大,文明才有影響力。士燮四十餘年勉強維持統治,呂岱只用四年就讓交州以南的東南亞諸國來朝。區別就在於呂岱有強大的後盾,士燮沒有。這個道理完全適用於今天,只有國家強大了,中華文明才更有影響力、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下)——八十歲不下火線


呂岱重大事件之九——執掌兵權,平定三郡

黃龍三年(231),荊州大郡武陵的蠻夷發動叛亂,孫權授太常潘浚符節通兵五萬前往征討,同時徵召呂岱領兵至長沙漚口,與潘浚合兵共同討敵。在潘浚篇中介紹過這場戰爭,這裡就不贅述了。

嘉禾三年(234),潘璋去世,孫權令呂岱接管其部隊。在此前多篇東吳武將文章中筆者都提到孫權對外地出身的武將後代嚴厲打擊,潘璋的兒子也在此例。筆者不太喜歡使用“淮泗集團”來稱呼東吳的這類武將,因為第一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些外地將領有抱團傾向,用“集團”來稱呼不妥;第二外地武將包括除狹義上的江東以外的各地將領,例如黃蓋是荊州人,甘寧是益州人,韓當是幽州人,潘璋是兗州人等等,都不是“淮泗”地區的人。這個話題就說到這,總之您明白我指的是東吳哪類武將群體就行了。

潘璋的兒子潘平以“無行”為由發配到會稽,剝奪了本應享有的繼承潘璋爵位與軍隊的權力。所謂無行即品行不端,也沒有具體事實,就是莫須有的罪名。呂岱看起來白撿了個大便宜,畢竟潘璋手下的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戰鬥力非比尋常,有這支部隊在手,呂岱在東吳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孫權對創業老將,尤其是非江東籍貫的老將子嗣們嚴加打擊,絲毫不顧數十年君臣情分,為的是瓦解東吳長期形成的部曲世襲潛規則,防止武人兵權尾大不掉。相比而言呂岱不是創業元老根基不深,也沒有很高的軍中威望,所以可以讓他接手潘璋的部隊。類似的現象還出現過許多次。所以忠臣良將,都不過是帝王君主的棋子罷了,只是棋手也不是完人,所以也不存在絕對的對錯。僅就打擊“將二代”的行為而言,筆者是一貫持否定態度的,理由就不贅述了。

言歸正傳,呂岱手裡有兵,自然要帶兵打仗。

嘉禾四年(235),廬陵郡山賊李桓、路合、會稽郡山賊隨春、南海郡山賊羅厲幾乎同時發動叛亂。孫權命呂岱帶領劉纂、唐諮等部前去平亂。呂岱選擇了最東邊的會稽東冶為第一站,由東向西進軍。東冶賊寇首領隨春見呂岱勢大迅速投降,會稽叛亂平定。呂岱拜隨春為偏將軍,與其他東吳眾將一視同仁,讓隨春帶領原部屬跟隨自己繼續作戰。

呂岱軍隊勢如破竹,廬陵的李桓、南海的羅厲皆被斬殺,傳首於孫權。

李桓、羅厲是困擾東吳南部多年的賊首,之前就有過數次討伐行動,但最後都不了了之沒能徹底剷除。呂岱一次平定三郡,讓孫權非常高興,下詔書狠狠誇獎了一番,並特別告訴呂岱,只要在當地一個月稅賦範圍內的數量,呂岱可以自行拿來賞賜給將士們,拿多少怎麼分都憑呂岱自己定奪。

別看只是東吳南部的平叛行動,從會稽東冶縣一路打到交州南海郡,在當時的交通、氣候條件下並不容易。對了,這一年呂岱七十五歲。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下)——八十歲不下火線


呂岱重大事件之十——先斬後奏,不得封賞

赤烏二年(239),東吳政權在荊州的二號人物潘浚去世,孫權令呂岱接替潘浚,負責處理荊州各種政務公文。荊州的頭號人物自然是陸遜,潘浚在世時官至九卿,以太常身份與陸遜共治荊州。如今呂岱接任,孫權卻沒有晉升呂岱職位,只是叫他實際去做潘浚原來的工作。

呂岱平定三郡未得到晉升,接替潘浚工作也未得到提拔,實在不明白孫權為何如此。

同年十月,荊州南部的臨賀郡發生叛亂,已七十九歲的呂岱主動上表請戰。

《三國志·吳主傳》載: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郡,眾數萬人。

這段史料講的是起初東吳將軍蔣秘領兵征討南方蠻夷賊寇,結果蔣秘的部將廖式卻殺掉臨賀太守嚴綱等人,自稱平南將軍掀起叛亂,緊接著攻打荊州的零陵、桂陽。臨賀郡本是交州北部蒼梧郡一部分劃出設置並歸入荊州,所以這裡處於荊、交二州交匯處,連帶著蒼梧、鬱林等交州諸郡也出現叛亂,聲勢浩大。

數萬人的叛亂規模確實很大,不過在東吳境內也是家常便飯,又發生在偏遠的郡縣,所以還不算特別危急的事件。然而呂岱的反應很有意思,他主動上表請戰後,不等孫權回覆便徑自領兵開拔,星夜兼程直奔臨賀郡。

《三國志·呂岱傳》載:廖式作亂,攻圍城邑,零陵、蒼梧、鬱林諸郡搔擾,岱自表輒行,星夜兼路。權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諸將唐諮等駱驛相繼,攻討一年破之。

這段記載清楚顯示,呂岱先斬後奏,不等孫權批示便帶領本部兵馬遠征臨賀。孫權得知消息派人快馬加鞭“追拜”呂岱為交州牧,並且派遣唐諮等將領相繼支援。通常孫權會任命一名主帥總督各路兵馬出征,而這次呂岱擅自先行,孫權隨後派人支援,顯示整個行動完全是臨時起意,孫權被呂岱牽著走,而並非孫權做出的統一部署。

筆者認為,呂岱此舉有向孫權展示自己老當益壯的意思,同時自己長期未得到晉升,心中也有情緒。孫權應該也明白呂岱的心情,所以沒有懲罰呂岱,從大局考慮還是派出唐諮等多路兵馬供呂岱調遣。經過一年多的戰鬥,終於將這場叛亂平定下來,只是呂岱仍然沒有得到晉升。這次孫權理由很充分,因為呂岱是擅自行動。畢竟荊州還有陸遜在,呂岱未得到孫權命令,也不可能得到陸遜的批准,膽敢擅自用兵不懲罰已經屬於寬大,功過相抵也是很充分的理由。

平定臨賀郡廖式叛亂這一年,呂岱八十歲。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下)——八十歲不下火線


呂岱已經不能簡單用老當益壯來形容了,考慮到古代戰爭中所需穿戴的沉重的鎧甲與兵器,即便呂岱身為統帥不需要親臨前線拼殺,但必要的防具還是要佩戴。加上行軍途中的勞頓,更要考慮到呂岱基本上都在交州一帶作戰,炎熱的氣候與惡劣的環境很容易令人水土不服患上疾病。

即便在今天,八十歲的老人也是高壽,能夠身體基本健康生活自理的已屬不易,可八十歲的呂岱不僅身體硬朗,還能能帶兵打仗,這真是活著的傳奇了。

您以為呂岱本期就講完了嗎?還沒呢!下一期繼續講述呂岱這位東吳老將的傳奇人生。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同時也歡迎大家翻閱往期其他三國人物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