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錯誤的買房案例,可以讓大武漢的剛需少走幾多彎路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買房路線,

卻是有必要說道說道的真實案例,

可以讓大武漢的剛需少走幾多彎路!


小編的朋友B,三十已過四十未滿,迄今為止已買了2套房,但是嚴格來說,B還是純剛需,他在武漢還沒有一套真正意義的住房。

有好事者可能會懟,有個房子住就好了,憑什麼說不是真正的住房?

2013年,B在漢口北經營一家五金門店,由於生意不太理想,對未來充滿迷茫,索性花了20萬全款在老家天門入手了一套小三房。

不久之後,五金店最終還是關門了,B開始轉戰建材銷售,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後,他開始單幹,不過汲取了上次的教訓沒敢再開店。

2015-2017年,眼看武漢房價加速上竄,B坐立不安,無奈資金不足,但是安家武漢的決心更堅定了。終於在2018年,B迫不及待了在光谷東同安裡小區定了一套親戚的還建房,面積100平,總價80萬,並預付30萬首期款,餘下的50萬分5年付清。

2019年末,B陪另一個親戚去陽邏看房,親戚當天訂了一套大三房,單價大概8000一平。 B手上也有點閒錢,又動了買房的心思,由於實在偏遠,最終還是放棄了。現在回想起來,B萬分慶幸了。

如今入住同安裡快2年,B終於看清楚了還建房的種種弊端,再次萌生了換房的想法,比如品質物業什麼的,但是根本原因是不方便,B的業務覆蓋比較廣泛,時不時要跑武漢周邊,光谷東偏安一隅,距離蔡甸、東西湖、漢口北都比較遠;第二是還建房無法辦證,也沒法落戶,未來孩子上學都是個問題。

從2013年到2020年,折騰了7年,買了2套房,B在武漢還是妥妥剛需一族。這一波操作的背後是武漢剛需走過的種種彎路和踩的各種坑,為了生活如此掙扎也是蠻心酸的。

回望B的買房路徑,我們發現他踩了這幾個坑:

1,買小縣城的房子

近年來,隨著產業的發展,交通和城市配套的變化,武漢對環武漢都市圈人口的虹吸效應進一步加強。在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未來,越來越多的湖北省內人士考慮在武漢工作生活,人口的持續、穩定導入也將拉開武漢與小縣城的房價差。工作在武漢,買小縣城的房子將面臨賣不出去,住不了的尷尬處境, 而你投入的資金甚至跑不贏銀行定期。據B說,其在老家的房子漲不到30萬,其中有大幾萬還是裝修款,好心塞。

2,在武漢買還建房

買房,除了自住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分享城市發展紅利,現實保值增值的目標。眾所周知,相比商品房,還建房由於房屋本身質量,物業配套水平,以及無法辦證(非國有土地拆遷的還建房無法辦證)的諸多弊端,漲幅比同地段的商品房要差了一大截。沒法辦證呢,就意味著無法落戶,子女入學也有很多限制。

雖說還建房的單價便宜,總價壓力小,但是一般要求一次性付款,不能貸款,其實是十分不划算的。事實上,購買還建房也有很大的風險。比如相比一般商品房,還建房辦理兩證的難度更大、週期更長。買房者一旦買了沒有兩證的還建房,若後期出售或面臨拆遷,購房人的利益可能得不到法律保障。

3,買郊區的房子

好地段抗跌,好戶型宜居,對於重視交通便捷和配套完善的購房者來說,不用說都明白地段的重要性。不論房子是自住還是投資,用合適的價格買到好地段的房子就是賺到。

相對而言,在武漢買偏遠郊區的房產,這也不算一個好的選擇。首先,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郊區的房價大概率漲不過主城區。如果在主城區確實沒有名額,在郊區買房抗通脹,也需要購買地鐵沿線的房子,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接盤俠,畢竟武漢主城區外溢的剛需還是有不少,前提是地鐵開通後,通勤時間不算太長,有工作在主城,住在郊區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