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走馬我市的糧長河、無量溪河、桐汭河、泗安溪、盧村水庫,藍天白雲下,草綠水碧。 這些令人驚喜的變化,是廣德市委、市政府堅持“緑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市、鎮、村三級河(湖)長齊行動的結果。
近年來,該市以改善水質為核心,以源頭治理為根本,突出治汙為先,以“三性四結合”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各項工作任務落實,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三性”促河湖長制工作機制運行順暢
“1+4”河湖管理模式更具操作性。根據河湖自然屬性、跨行政區域情況,全面啟動“一河(庫)一策”方案編制工作,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河(庫)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將有關任務細化實化、落實到位,提出了目標清單、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等4張年度工作清單,形成“1+4”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模式,確保每條河流、每座水庫都能“對症下藥”。
“三級河長”之設立更具全面性。市委書記擔任市級“總河長”、市長擔任市級“副總河長”,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擔任12條市級河流、18座市級水庫河(庫)長,河流所經地區和水庫屬地鄉(鎮)黨政負責人擔任鄉(鎮)河長、庫長及市級河長所轄區內的河段長,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村內相應的河長、庫長。共設立市級河長16名、鄉(鎮)級河長98名、村級河長273名,實現市、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截至10月底,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3600多次,解決涉河湖問題37個。
系列活動之宣傳更具多樣性。圍繞“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守護母親湖”、“紅色星期六”等系列活動平臺,依託組織部、工青婦等組織,進一步拓展社會力量參與治水渠道,積極探索“河長制”的升級版,開展河湖長制進支部、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基層、進婦聯、進共青團、進老幹局的“八進”等系列活動,鼓勵周邊群眾瞭解、支持、參與河道管理保護工作,對河道排汙、違章建築、水面漂浮物、岸邊垃圾、治汙設施運行等情況進行監督,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河湖長制的良好氛圍。
以“四結合”助河湖長制工作任務高效落實
黨旗引領,與黨的建設相結合。各級黨組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特別是注重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行動、城區砂石經營集中整治工作、廣德市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和美好鄉村建設等工作的有機結合、協同推進。基層黨員幹部主動認領河道,按照屬地原則,實行支部包村、黨小組包片、黨員包段的模式,通過黨員率先垂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投身“河湖長制”工作。
上下對接,與項目建設相結合。以落實“河湖長制”為抓手,加快推進涉及水資源保護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推進桐汭河綜合治理、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水系連通及中小河流治理、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項目,按照“治理一條河道建成一處水利風景區,建設一項水利設施建成一處景觀”的思路,著力改善河道及水庫周邊環境,實現水岸同治,還岸於綠、還綠於民,營造水景觀,著力打造“山水田園路”一體的人水和諧樂園。全市已累計建成河湖長制示範點50餘處,部分河湖“綠色視廊、生態溼地、休閒通道、景觀公園”已然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智能治水,與網絡科技相結合。加強全市河湖庫信息系統建設,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加強河湖庫水域變化、侵佔河湖庫水域等情況跟蹤,對重點水域、重要堤防和水利工程、跨界河流節點等實行視頻實時監控,逐步實現河湖庫監管信息化。全市18座中小型水庫及部分河道遠程監控、自動雨量和自動水位監測系統安裝以完成;啟用無人機巡河,強化河道水環境及水域岸線動態監管。
部門聯動,與案件查處相結合。整合市、鄉、村黨政機關執行力,明確河湖責任主體,細化管理職責,加強部門聯動,形成聯防聯治工作格局,極大提升行政效能。強化日常督查,通過設立河長公示牌、公佈舉報電話、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加大媒體曝光力度等途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全市形成了“來電、來信、來訪、來網”四位一體的舉報網絡,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常態化的“立體式”督查模式。出臺《廣德縣河長制投訴舉報受理制度(試行)》,確保河長制舉報投訴案件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高效排除安全隱患,切實保護水資源安全。
借力“河長制”,實現“河長治”。如今的廣德市,水環境重現碧水清流,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圖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