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的一個東西雖價值千金,但盜墓賊卻不會帶走

古代,有墓地出現的地方,基本上就會留下盜墓賊的足跡。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盜墓者,是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在他帶兵攻破楚國都城後,將楚平王的墓地挖開。伍子胥盜墓,並非是為了裡面的陪葬品,而是給父親報仇,所以他對楚平王鞭屍三百下。

對於大多數盜墓賊來說,目的都非常明確,就是將裡面的金銀財寶拿走。三國梟雄曹操,被稱為盜墓界的祖師爺,開創了最早的官方盜墓機構,並設置了摸金校尉的職位,盜墓的技術也相當專業,不是一般盜墓賊能比的。曹操靠著盜墓所得的財寶,養活了手下的軍隊,成就了一方霸業。

古墓中的一個東西雖價值千金,但盜墓賊卻不會帶走


前幾年,關於盜墓題材的影視劇非常火熱,從這些劇作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盜墓賊也分為不同的派別,其手段也給不相同。正所謂“盜亦有道”,其內部也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規定,一旦有人違反這些規定,輕則被同行所鄙視,重則將會丟掉性命。

儘管盜墓者都是為了錢財,但並不是將所有的寶貝一掃而空。據說,古代的盜墓賊,在進行盜墓的時候,當發現墓中這類東西,儘管它們價值千金,卻不會將它帶走,甚至碰都不敢碰。究竟是什麼東西,能讓膽大包天的盜墓賊都如此畏懼呢?那就是玉器。

古墓中的一個東西雖價值千金,但盜墓賊卻不會帶走


在古代,尤其是漢朝時期,玉器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其價值可想而知,比黃金白銀都要貴重。對於如此名貴的玉器,普通人是不可能擁有的,一般只有皇室才能使用。另外,古人認為,玉器能夠保持屍骨不朽,皇帝或者王爺去世後,會將大量的玉器帶入墓中,例如著名的金縷玉衣。

如果盜墓者將玉器拿走,不僅沒有人敢收,還會暴露自己盜墓的行為,分分鐘惹禍上身。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西漢王爺的墓地,裡面的其他陪葬品都已被盜,但裡面的玉器卻散落一地。墓中的一件金縷玉衣上的金絲,都被盜墓賊抽走了,而上面的玉片卻放在了原地,一片都不少。

古墓中的一個東西雖價值千金,但盜墓賊卻不會帶走


在不少的被盜古墓中,考古專家曾發現很多玉器,這也說明盜墓賊恪守著不成文的規定,畢竟玉器是皇室的用品,誰也不想因此而惹禍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