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本文由鼎歡侃歷史原創首發,禁止轉載!

大家好,本期鼎歡侃歷史跟大家聊一下,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就在阿里不哥自立為帝時,還有一個宗王,雖然未打出可汗的旗號,卻也在腳踏實地步步爭取帝位。此人就是太宗窩闊臺之孫、合失之子海都。憲宗蒙哥繼位,窩闊臺系的諸王失勢,海都被分遷到哈薩克斯坦塔爾迪·庫爾幹爾。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海都支持阿里不哥。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阿里不哥兵敗降服,很多宗王稱臣於忽必烈。而海都和察合臺系的諸王卻遲遲不動。忽必烈幾次遣使徵召他們入朝。海都拒不從命,話卻說得動聽,遣使客客氣氣地向忽必烈致以歉意,說:“我們的牲畜瘦弱,等養肥之後一定遵命前往。”這個藉口一直使用了三年。海都狡詐能幹,他逐漸統一原窩闊臺汗國的領地,又籠絡住察合臺和朮赤系的諸王。忽必烈無力西顧,況且海都並沒有公開叛亂。他一面賞賜他們,一面遣尚在中原的察合臺曾孫八刺回國奪取汗位,以牽制海都。公元1268年,海都興兵南侵畏兀兒之地。次年,海都又夥同附庸諸王,在答刺速(今塔拉斯)河畔召開忽裡勒臺會議。海都被推為盟主。諸王盟誓保持遊牧生活和蒙古族習俗,並遣使責問忽必烈:“我朝的風俗與漢地不同。你現在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原因是什麼?”一致對抗忽必烈。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面對諸叛王的挑戰,忽必烈無法迴避,調兵遣將,加強邊地的防守。公元1274年,海都乘元軍大舉南下伐宋,發兵進襲邊地。為了徹底平定叛亂,忽必烈於第二年命右丞相安童輔佐皇四子那木罕率軍北征。隨行出征的還有蒙哥的兒子昔裡吉和忽必烈的侄子脫黑帖木兒等諸王。令忽必烈始料不及的是:討伐叛軍的隊伍中又發生了叛亂。脫黑帖木兒大概與忽必烈平時關係不好,就在行軍途中挑起叛亂。夏天,大軍路經濱河旁。諸王四處外出行獵。脫黑帖木兒和昔裡吉相遇,誘惑昔裡吉說:忽必烈使我們和我們的父親受了侮辱,我們把那木罕和安童那顏抓起來交給敵方吧。並許諾事成後由昔裡吉稱帝。昔裡吉一口應允。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二人行動迅速,就在當天夜裡把毫無提防的那木罕和闊闊出(皇九子)兄弟倆抓住,遣送給海都一方的宗王忙哥帖木兒。同時抓住丞相安童,遣送給海都。昔裡吉二人遣使與海都二人訂立盟約說:“你們與我們有大德,我們不會忘記。現將企圖攻打你們的忽必烈的諸王大臣送交給你們;我們之間不要互相懷疑和攻擊,要聯合行動,打退共同的敵人。”海都二人雖然接受人質,相信昔裡吉二人的叛變,並不準備出兵,只是鼓勵他們這樣幹下去,遣使說:“我們正希望你們這樣做,非常感謝你們,請留駐在原地,那裡水草肥美。”他們只是想坐山觀虎鬥,穩收漁翁之利。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脫黑帖木兒諸叛王回師北征哈剌和林,沿途又糾合窩闊臺和察合臺系諸王,一時聲勢頗大。忽必烈調集徵宋主將伯顏、阿術、別吉林迷失的主力部隊,分別擊潰這些烏合之眾。失敗的脫黑帖木兒等人又互相殘殺。最後脫黑帖木兒被亂兵所殺。而昔裡吉走投無路,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非常惱恨昔裡吉等人,他們帶來一場毫無必要的內亂。他沒有接見昔裡吉,把他流放到遙遠的海南島。那裡氣候炎熱,昔裡吉死在那裡。在忽必烈對付其侄脫黑帖木兒和昔裡吉武裝叛亂期間。海都建立起窩闊臺和察合臺兩個汗國的緊密聯盟,年年侵略忽必烈汗的屬地。他覺得這樣仍不足成事,便在公元1287年,串通東道諸王,唆使他們從東北向忽必烈進攻。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東北(今黑龍江,遼寧一帶)諸王乃顏等人都是成吉思汗諸弟的後裔。乃顏祖父塔察兒曾擁戴忽必烈稱帝,因此忽必烈對他很尊敬。自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至乃顏,前後五六十年,父子祖孫兄弟雄踞遼東,漸漸輕視朝廷。乃顏少年嗣位,更為狂妄,聽了海都使者所傳的挑唆之言,便自恃兵多疆闊,起兵響應海都,對忽必烈進行東西夾擊。元世祖忽必烈此時已經是七十二歲的老人,豪邁之氣卻不減當年。他深知叛亂的局面如蔓延下去,將嚴重危及江山社稷,便不顧高齡,御駕親征乃顏。以屢立戰功的玉昔帖木兒和李庭分別統領蒙漢眾軍,從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蘭旗東20公里閃電河北岸)北進。忽必烈做了皇帝后,把潛邸所在的開平定為上都。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忽必烈的另一員大將伯顏,此前已領兵進駐哈刺和林,阻擋住海都東進,避免海都與乃顏的叛軍匯合。東部的乃顏等叛王只得孤軍與朝廷的大軍對抗。6月,忽必烈率前鋒軍到達撒裡禿魯(今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乃顏的大將塔不帶、金家奴領六萬之眾突然來戰。由於大隊人馬未到,形勢對忽必烈不利。有的大臣主張退避其鋒,待大軍匯合,再行開戰。御史大夫博羅歡和大司農鐵哥卻認為:勞師遠征,氣可鼓而不可洩。不同意撤退。忽必烈採納博羅歡和鐵哥的主張,演出了一場“空城計”。塔不帶率軍至忽必烈軍前,見對方旌旗招展,軍容整肅。忽必烈大開帳門,眾臣環侍於左右。他坐在胡床上,大司農鐵哥正在為元世祖斟酒;忽必烈一邊飲酒,一邊與群臣談論,情緒飽滿從容。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塔不帶不明對方虛實,不敢貿然進擊,悄悄退回陣中。當夜,忽必烈命人持火炮潛入叛軍營中,引放火炮,大聲吶喊。叛軍嗉隴中以為遭到突襲,於奔跑中因誤會互相廝殺。塔不帶和金家奴無法制止混亂,率軍逃走。兩個月後,博羅歡打敗二人。決定性的一仗在遼河失刺斡耳朵之地進行。雙方的軍隊在此相遇。乃顏軍號稱十萬,用戰車圍成營壘。其時忽必烈坐在用四頭大象馱著的木樓上,大象周身披甲,間雜錦緞。樓上設立中軍旗鼓,侍衛們環立在忽必烈四周,而忽必烈威嚴聳立,宛若天神。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戰鬥很殘酷,從黎明一直殺到中午。乃顏終於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在失烈門林被俘。元世祖忽必烈按處置諸王謀反的辦法,用不流血的刑法處以他死刑。兩條毯子裹住乃顏,然後被人高高抬起,用力往地上摔,直到他已經死去。此時的乃顏只有三十來歲。元軍繼續追剿叛軍,北進到嫩江流域。東道諸王的叛亂被粉碎。就在乃顏反叛的同時,西部的海都和察合臺國的汗王篤哇不斷進行騷擾、搶掠,戰事越加頻繁。忽必烈命皇孫甘麻刺等人率土土哈諸將出鎮北方。雙方在杭愛山鏖戰。海都的軍隊驃悍勇猛,甘麻刺在薛靈哥河大敗。土土哈率精銳欽察軍,奮力死戰,保護甘麻刺殺出重圍。

忽必烈登基後,是怎樣平息諸王叛亂,實現統一的?

甘麻刺僥倖未當俘虜,而哈剌和林已落人海都之手。忽必烈得到消息,深知局勢嚴重,決定再次御駕親征,雖然他已是七十四歲的高齡。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七月,忽必烈率軍從上都出發,來到漠北。海都得到忽必烈親自率軍前來決戰的消息,放棄哈刺和林,不戰而逃,被逐出阿爾泰山。忽必烈再命戰將伯顏據守哈刺和林,負責西北軍政大事。平息西北諸王的叛亂至此告一段落,只是取得基本勝利。因為西北諸王的軍事實力尚在。五年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享年八十歲。繼續平叛的重任落在他的繼承者成宗鐵穆耳肩上。公元1304年,忽必烈已死去十年。西北諸王勢微請降。經過多次較量,他們難與中央政權抗衡,終於向元成宗鐵穆耳納款請和。一場歷時三十多年皇族為爭奪帝位所進行的內戰殺伐終於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