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刘丽 冯小燕 周宇航 田小青) 经济不强,一攻就破;文化薄弱,不攻自破。长顺县大力实施以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下乡、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居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享有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更加多彩的文化生活,为幸福生活加码,让文化之水涓涓流长泽民心,成为文化助推全面小康路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经济惠民”与“文化惠民”比翼齐飞,1543平方公里的顺城大地阔步迈进,加速构建政府、社会、产业多方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富民强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文化条件。

近年来,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的长顺,把“文化惠民”作为构建“吉祥长顺”的重要元素,突出“文化阵地围着群众转、文化活动围着群众办、文化机制围着群众建”,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铸城,“吉祥长顺”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文化惠民润泽城乡

悠扬的歌声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2016年12月19日晚7时许,广顺镇石板村凤凰坝文体广场上,大妈大婶们跳起广场舞,尽情享受夜晚时光。除了文体广场,知识长廊、党建展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前些年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村民除了聊天吹牛,就剩下喝酒搓麻,经济发展水平上来了,思想水平却下去了。”石板村党总支书记吴宗伟感慨万千,“现在村里说长道短的人少了,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村民生活富了,脑袋也‘富’了。”

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图为日益蓬勃发展的长顺当地传统戏曲。

文化惠民,润泽民心。让群众享有均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标尺之一。近年来,长顺着力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享有丰富的文化服务,享有更加多彩的文化生活,一定程度满足了城乡群众文化需求。“我们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同步推进,推动文化阵地围着群众转、文化活动围着群众办、文化机制围着群众建,切实让文化惠民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群众从中受惠受益。”长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华祥说。

长顺紧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服务活动,开展“流动图书进基层”、“书香黔南.韵味长顺”全民阅读送书下乡等活动,建设“乡村少年“艺术培训基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110场,开展公益性农村电影放映828场。深入推进送文化下乡暨“幸福进万家——文艺精品乡村行”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全县82个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开展12场“每月一场文化广场活动”,举办第二届“紫王葡萄节暨国际帐篷节”、第四届高钙苹果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市民夜晚在新修建的公园内散步。

针对农村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建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村级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建成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27个数字农家书屋、22个电子阅览室,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切实让文化惠及基层群众。”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文昌雄说,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变化,文化部门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将群众“要”文化与政府“送”文化相结合,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提高文化服务的精准度。

打造品牌彰显底色

我国首部描写黄帝、炎帝和蚩尤三位中华民族始祖为建立华夏民族艰苦奋斗的影片《轩辕大帝》取景于中华银杏王景区,始建于清康熙癸卯年(1666)的广顺州府恢复重建,长顺籍州级以上美术家协会会员近50人……近年来,贵州文化界“长顺现象”备受瞩目。

烟波浩渺的杜鹃湖,芳草萋萋的白云山,秘境奇观的威远潮井……自然之美绘就长顺瑰丽色彩;神秘悠远的夜郎文明,古老的付家院岩画……文化汇流铸就城市之魂。峰峦绵亘的麻山带给长顺的远不止是喀斯特地貌特征,更多的是历史文化上的恩泽。

夜郎文明在此发源并辐射整个西南地区,《聊斋志异》点评家但明伦“但家父子两翰林”告别家园一路北上,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黔腹忠良第一家”金大章,山东登州总兵、一代清官、重修蓬莱阁的刘清留下“刘青天”美名,自编自导我国第一部故事片《海事》的但杜宇……

长顺自古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翁贵花灯”、“翁贵古法造纸”、“还五显地戏”、苗族芦笙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跳花场、赶秋坡、赶桥等传统习俗文化传承至今,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重要载体和内容,也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市民在新修建的公园散步。

近年来,长顺注重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将广顺四寨牵羊舞、苗族拦凶舞、广顺中元盛会纳入省级重点保护名录申报,保护白云山帝王佛教文化等16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申报非遗项目传承人13名,率先在全州开展县级、乡镇级、文物点三级同步建档。

文化人才队伍是长顺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撑。近三年,组织参加州级以上培训300余人次、县级以上培训2000余人次,引进文化人才17人,进一步充实壮大文化人才队伍,营造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生态环境。

长顺注重以地域文化和广大群众鲜活的生活素材为原型,突出夜郎文化特色,加大艺术精品创作编排力度,打造一批具有长顺特质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增强长顺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和感召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享受。

依托长顺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4人、州美术家协会会员26人和县内良好的国画艺术发展氛围,于今年5月成立了长顺画院,规划建设集文化作品交易和休闲消费为一体文化产业园,积极创建申报“贵州省国画之乡”和“中国国画之乡”。

以文“化”人熔铸文明

文化具有愉悦之效和教化之功双重特性,“文化惠民”既要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更要提升公民综合素养。长顺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滋润着城乡群众日常生活,丰富着这座山城的文化内涵,也滋养出一方城市文明。

注重以文“化”人,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目前该县已形成高钙苹果节、紫王葡萄节、广顺中元盛会、皇帝坪登山节、赶秋坡、布依六月六等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全县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多场,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266个道德讲堂、县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县文化活动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等文化活动阵地,积极开发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品长顺”微信平台等新型载体,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学习等活动,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孩子们在公园内愉快玩耍。

2016年9月30日晚,首届“长顺楷模”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三十年如一日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退休教师赖兆铭,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的龚仁兴等10名“长顺楷模”受到表彰。一批道德模范们让这座城市有温度,让人心更温暖,共同构筑起长顺的大爱、大德、大美。

人,因文明而优雅;城市,因文明而光彩。一座城市越往前发展,越需要一个强大、健全的精神文化体系和价值文化体系。文明成为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品牌和无形资产,是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标志。在长顺,以文“化”人已深入人心。涌现出一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入围“中国好人榜”,7人入选“贵州好人榜”,“背篼干部”入选2012“感动贵州”十大人物、2012“黔南骄傲”特别奖,1人入选“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

长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市民在新修建的公园内下棋。

曾经,与拥挤狭窄的街道和陈旧低矮的建筑一样,乱扔垃圾、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也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如今,市民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当下,长顺已走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的关键节点,以文化惠民擢升城市品质无疑是对建设“山水园林盆景城市”的最好呼应。放眼全县,文化阵地遍地开花,文化产业风生水起,文化热潮涌动城乡,文化已成为长顺登高望远、加速跃升的助推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