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姊妹篇——淺談曹魏南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曹魏政權地處中國北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曹魏與吳蜀兩國對峙,經常爆發戰爭。正是由於曹魏疆域從東至西的戰線拖的很長,所以客觀上形成了東線、南線、西線三個戰區,本文主要簡述西線戰區的情況。

曹魏西線戰區以對抗蜀國為主,戰區地處雍涼。曹魏外軍軍制是都督制,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雍涼都督,而且一般是假節的。換言之,雍涼都督可以直接管理西線戰區事務,並可以領導指揮當地州郡兵,事實上就是西線戰區軍政一把手。雍涼都督的軍職一般為徵西將軍或鎮西將軍,資歷高者會晉升更高軍職。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雍涼地貌

公元211年,曹操親率大軍西征馬超韓遂,利用離間計成功擊破關西聯軍,並於次年正月返回鄴城。而夏侯淵留守長安,負責總理關中地區各項事務。至此曹魏政權初步有了“西線戰區”的存在。

第一任都督:夏侯淵(212年-219年)

雖然當時曹魏外軍軍制還沒有正式成型,但是可以說夏侯淵是名義上的都督。在任期間,主要參與平定馬超、韓遂餘黨的叛亂,以及平定割據枹罕長達三十多年的宋建。夏侯淵也被曹操盛讚,如同老虎一般橫行關右,所向無敵。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夏侯淵(字妙才)

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夏侯淵隨行。攻下漢中後,曹操留夏侯淵駐守漢中,並任命夏侯淵為徵西將軍。

公元219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夏侯淵因輕敵被劉備部將黃忠斬殺於定軍山,其部下在危難關頭,臨時推舉張郃充當代理都督一職,召集殘兵持續抵抗,以等待曹操大軍支援。

第二任都督:曹彰(219年-220年)

公元219年,曹操親臨漢中與劉備鏖戰,然而因為漢中關鍵據點已被劉備佔據,曹操強攻不利,又面臨糧草匱乏問題,不得不撤軍。曹操東歸洛陽後,任命次子曹彰行越騎將軍,鎮守長安。雖然史書並未記載曹彰被任命為雍涼都督一事,但是根據事實情況推斷,後續歷任雍涼都督的駐地均在長安,可以猜想曹彰名義上已行雍涼都督事。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曹彰(字子文)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繼位,曹彰這個雍涼都督的位置自然是做到頭了。曹丕要求所有宗室子弟必須迴歸自己的封國,曹彰也不例外,不久曹彰便鬱鬱而終。曹丕需要將雍涼都督這一要職交給自己更信任的人來擔任。

第三任都督:曹真(220年-222年)

曹丕稱王后,立即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曹真能夠被任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曹真與曹丕從小在一起長大,兩人關係非常好;其二,曹真也參加了兩年前的漢中之戰,也與蜀軍進行過多次戰鬥,因而對雍涼地區戰事及情況有一定的瞭解。後來曹真討伐諸胡叛軍,大獲全勝,平定河西,重新打通西域和中原的往來道路。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曹真(字子丹)

公元222年,曹丕預備南下徵吳,因此將曹真調離雍涼,並任命其為上軍大將軍,參與曹丕三道伐吳戰役。當然,曹真的調離對於曹丕來說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因為劉備剛在夷陵慘敗,蜀漢政權暫無能力對雍涼地區發起進攻,西線戰區的防禦壓力也暫時得到了緩解。

第四任都督:夏侯(222年-228年)

曹真離任以後,安西將軍夏侯楙被任命為雍涼都督。此人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談不上有什麼出色的能力,只是因為其妻子是曹丕的姐姐,才坐上了地方大員的位置。幸運的是,他在任期間,蜀漢政權一直在處理內部問題,劉備病逝,蜀漢權力交接正在進行,而蜀漢南部各漢人勢力的叛亂也是此起彼伏。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夏侯楙(字子林)

可以說在夏侯楙任期內,曹魏西線戰區形勢相對安定,並未爆發大規模戰爭。而當諸葛亮妥善解決好內部矛盾,轉而開始北伐之時,當朝皇帝曹睿自然也很快意識到,怕是不能再將如此重要的職位讓自己這位姑父做了。

第五任都督:曹真(228年-231年)

公元228年,面對來勢洶洶的諸葛亮北伐大軍,曹睿親自駐軍長安,並遣曹真都督諸軍以拒諸葛亮,於是曹真第二次被任命為雍涼都督。被任命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全力阻止諸葛亮北伐,並及時平定雍涼地區響應蜀漢的叛亂,曹真也很好的完成了這項任務。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曹真(字子丹)

公元230年,曹真被任命為大司馬,成為曹魏集團軍職最高的將軍。曹真主張大舉伐蜀,從長安出發,入子午谷進入漢中谷地,並命令司馬懿、郭淮等部協同作戰。然而道路艱險,又逢雨季,棧道不通,曹真不得不撤退,不久便病逝了。西線戰場急需再派人手,以確保雍涼地區安全。

第六任都督:司馬懿(231年-237年)

曹魏西線戰場壓力持續增加,曹睿急忙令大將軍司馬懿火速前往長安,都督雍涼諸軍事,以抵抗諸葛亮北伐軍。從公元231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先後發動兩次北伐,司馬懿迎戰諸葛亮不利,決定堅壁據守,以逸待勞,逼蜀軍耗盡糧草而自退。諸葛亮面對如此形勢也無能為力,最終“星落秋風五丈原”,曹魏西線戰區的戰事壓力也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而逐步緩解。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司馬懿(字仲達)

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反叛曹魏,自立為燕王,定都襄平。曹睿任命司馬懿出兵征討遼東,司馬懿撤離長安,卸任雍涼都督。此時曹魏西線戰場戰事壓力不大,雍涼地區相對安定。

第七任都督:趙儼(239年-243年)

蜀漢並未延續諸葛亮生前的北伐國策,直到公元238年,劉禪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並開府治事,駐軍於漢中,西線戰區再次拉響紅色警報。公元239年,曹芳繼位,急忙調任大司農趙儼為徵西將軍,駐守長安,都督雍涼諸軍事,以防備蜀漢進攻。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趙儼(字伯然)

趙儼是曹魏集團的四朝元老,其治軍有方,經常被任命為都督護軍,輾轉各地擔任督軍之職,統率協調高級將領出外征伐。曾參加過潼關之役、襄樊之役。

趙儼在任期間,曹魏西線戰區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蜀漢也只是派偏師騷擾,而蔣琬規劃的順漢水進攻路線也沒有被蜀漢朝廷採納,鬱郁不得志。公元243年,蔣琬撤出漢中,回屯涪縣,而趙儼也因年老體弱,被調回京師。蔣琬與趙儼的對峙以和平結束。

第八任都督:夏侯玄(243年-249年)

趙儼離任之際,朝廷大權正由曹爽把持。曹爽意識到自己的資歷經驗尚淺,均不如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因此打算通過發動戰爭來提升自己的威望,便把算盤打在了西線戰區上。於是便任命自己的大表弟夏侯玄為徵西將軍,並擔任新任雍涼都督。

公元244年,曹爽和夏侯玄兩人一起策劃伐蜀,率領數萬士兵走駱谷進攻漢中,但糧餉難以供應,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途中還遭到費禕等人截擊,大敗而歸。兩人的威望沒有提升,反而成為世人的笑柄,關中經濟發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夏侯玄(字泰初)

當時蜀漢集團軍政大權掌握在費禕手中,費禕並不長期屯駐漢中,而是成都漢中來回跑,蜀漢對外基本上採取保境安民之策,發動戰爭的頻率相對更少了。

公元249年,高平陵事件爆發,曹爽被司馬懿所殺,不久夏侯玄就被剝奪兵權,入朝擔任九卿,實際上已經被司馬氏家族監控起來。至此,曹魏宗室失去了西線戰區的軍政大權,司馬氏家族及其親信成員逐步上位。

第九任都督:郭淮(249年-255年)

從公元215年起,郭淮就在雍涼一線任職,擔任雍州刺史長達三十餘年,對內對外事務一手抓,深受朝廷信任,所以才能在晚年當上了西線戰區的最高指揮官。而當郭淮率兵出隴右與姜維對峙時,朝廷還派遣司馬昭進駐關中,充當郭淮的後援力量。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郭淮(字伯濟)

公元253年,蜀漢方面發生重大人事變故,費禕被謀殺,姜維成功掌管蜀漢軍權,極力推行北伐事業,曹魏西線戰區壓力陡增。因為朝廷當前中軍主要駐紮在東線戰區,需要防止東吳北伐,以及駐紮在淮南地區的幾個反司馬氏份子。所以西線戰區主要採取防守策略,郭淮等人全力阻擋姜維北伐。

公元255年,郭淮因病去世,西線戰區最高權力真空,在姜維大軍壓境之際,朝廷急需另派人手坐鎮長安,確保雍涼地區安全。

第十任都督:陳泰(255年-256年)

陳泰出身世家大族,是曹魏初年著名政治家陳群的兒子。他曾經參與高平陵事變,因此司馬氏成員一直認為陳泰對其有特殊功勞。後來司馬氏在朝中的勢力愈發強大,陳泰主動申請外調至雍州,遠離朝廷紛爭。

公元255年,司馬師病死,蜀漢大將軍姜維乘機發兵攻魏,魏軍初戰失利,朝廷急忙向西線戰區增派人手,並派遣太尉司馬孚以充當陳泰的後援。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陳泰(字玄伯)

當時隴右地區是姜維的主攻方向,陳泰派遣援軍迅速上隴支援隴右戰場,並分兵欲切斷姜維歸路。姜維不敢長時間鏖戰,只得領兵撤退,狄道之圍遂解。此戰姜維雖然撤退,但軍隊並未遭受嚴重損失,欲再次興兵北上隴右。

此時東線戰區吃緊,吳國意欲北伐進攻曹魏,陳泰又被調去東線,朝廷欲將西線戰區進行細化拆分,為抵禦蜀漢的北伐做出更為有效的戰略部署。

第十一任都督:司馬望(256年-263年)

姜維主攻方向為隴右地區,所以魏國的決策集團對雍涼地區的軍事部署重新作出調整,以應對蜀漢的進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增設隴右都督一職,並加強隴右地區的兵力。

因此,從公元256年起,曹魏的西線戰區一般同時存在兩位都督,其一為關中都督,一般駐紮在長安,主要任務是穩定關中局勢。其二為隴右都督,一般駐紮在隴右地區,主要任務是與蜀漢軍隊作戰。當隴右戰事緊急之時,隴右都督可不必往來傳遞稟報再接受關中將帥的指揮調遣。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司馬望(字子初)

司馬望為司馬孚之子,後過繼給司馬朗,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堂哥。因為與曹髦走的很近,心有不安,便申請調離中央,成為關中都督。與此同時,名將鄧艾被任命為隴右都督,兩人通力合作對付姜維。司馬望與鄧艾在雍涼共事長達八年,不僅制定了發展方針和戰略部署,並多次抵禦姜維的進攻。

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役,鍾會、鄧艾等人分領諸軍同時進兵,司馬望也被調回朝廷另有任用。至此曹魏在西線戰區已經進入戰略反攻模式,平定蜀地指日可待,而曹魏西線戰區的存在也即將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第十二任都督:鍾會(263-264年)

鍾會出身世家大族,是曹魏開國元勳鍾繇的幼子,曾為司馬師和司馬昭的首席參謀,被時人稱為“當世之張良”,深受司馬氏信任。公元263年,鍾會官拜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與鄧艾等人主持伐蜀事宜。

魏軍一路南下勢不可擋,關中都督鍾會牽制姜維主力,隴右都督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隨即宣告投降,蜀漢在雍涼地區兩位都督的合力進攻下滅亡。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鍾會(字士季)

然而鍾會擔心自己聲望太高,功高震主,怕無法被司馬氏所容,於是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他先設計除掉鄧艾,並與蜀漢舊將姜維聯合,企圖割據益州自立。

公元264年,鍾會軍發生兵變,鍾會和姜維均死於亂軍之中,軍隊無人約束。朝廷前期派遣的監軍衛瓘脫穎而出,成功平定鍾會之亂,併成功穩定蜀中局勢,衛瓘也憑藉該功勞,逐步走入政治權力高層。

第十三任都督:衛瓘(264-265年)

衛瓘出身於官宦家族,其父親衛覬是曹魏初年重臣,三朝元老。蜀漢滅亡以後,衛瓘因成功平定鍾會之亂而聲名大振,朝廷任命衛瓘為鎮西將軍,並就任新一任關中都督,駐守長安。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衛瓘(字伯玉)

後因東線戰區吃緊,衛瓘僅在關中都督任上待了一年,就被調任為徐州都督。

此時蜀漢已亡,曹魏西線戰區無較大壓力,然而新的矛盾正在醞釀之中,河西數萬鮮卑族人散落居住於雍涼之間,民族矛盾也變得日益尖銳,這也是新任雍涼都督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第十四任都督:司馬亮(265年)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子,繼任雍涼都督。他也是曹魏的最後一位雍涼都督。司馬亮到任的主要工作就是緩和雍涼地區的民族矛盾,但是司馬亮持續高壓政策,這些舉措最終導致了公元270年秦涼之變的爆發,這是後話。

淺談曹魏西線戰區核心領導變更情況

司馬亮(字子翼)

從曹魏末年到西晉初年,各戰區的都督基本上由司馬宗室擔任,外臣全部調往中央。晉武帝司馬炎大封諸王,各地宗室都督搖身一變,成了藩王,掌握著所轄區域的軍政大權,這也為二十多年後的八王之亂買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